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由结果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厚度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优于阿托伐他汀单项治疗.  相似文献   

2.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IMT、斑块面积及hs-CRP、NO的含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饮食控制、口服氨氯地平等非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6~12个月,利用超声技术评价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IM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的作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及治疗组均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降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对于血脂异常,对照组给予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或控制患者饮食,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疗程为6个月,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的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颈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效果明显,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98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稳定性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及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良好,可显著缩小斑块面积,降低不稳定性,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评价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纳入162例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1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斑块特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易损斑块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通过超声检查提示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更好,协同作用更强,为临床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评价治疗前后血脂三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结果: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TG、TC、LDL-C下降,HDL-C上升,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四项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减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血脂状况,缩小颈动脉厚度和斑块面积,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5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血脂指标斑块面积及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DL-C、TG及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血脂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小斑块面积,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脂水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208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神经细胞营养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CAD、IMT等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和西医联合应用能够及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症状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TC、TG及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推测阿托伐他汀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云志 《海峡药学》2013,25(2):113-1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锻炼及控制血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斑块大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和IMT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大小和IMT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及功能的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6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4个月(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进一步降低降低IMT(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方法将保定市徐水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1年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内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梗死的斑块形成,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超声评价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4例,2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荷丹片口服,2片/次,3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斑块声学密度(A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斑块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回声斑块声AD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降低颈动脉IMT,稳定斑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后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体积和性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明显减少,TC、TG、CR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抗高血压联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均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蕾  徐朝义  高励 《中国药业》2010,19(7):9-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回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