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AMI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鞘管植入时间、穿刺到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70例患者中11例(15.7%)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出血3例(4.3%),假性动脉瘤4例(5.7%)、动静脉瘘2例(2.9%)、腹膜后血肿2例(2.9%)。观察组仅1例(1.4%)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两组患者因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病死率、再梗死率、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桡动脉管径较粗的情况下,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而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 I的246例患者,观察有无大出血、血管及脏器损伤、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7.3%,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6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4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发生使介入操作暂时停止或减慢的桡动脉痉挛3例;一过性视力障碍者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2组之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冠心病患者172例,随机分成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86例,股动脉组经股动脉进行穿刺治疗,桡动脉组经桡动脉进行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在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在更改介入途径的方面比例较高,所以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486例,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诊疗.结果 成功经桡动脉介入诊疗482例,成功率为99.1%,未出现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脑卒中、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出现桡动脉痉挛2例,假性动脉瘤1例,脉搏减弱者1例,穿刺局部血肿8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安全、止血方便、局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创伤少,不需要持续卧床而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市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和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吸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A组,27例)或经股动脉(B组,25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局部血肿发生率(A组无,B组3例)、假性动脉瘤(A组无,B组1例)、术侧肢体浮肿(A组1例,B组2例)、动静脉瘘(A组无,B组1例)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排尿困难(A组无,B组8例)、腰痛(A组无,B组12例),肺部感染(A组1例,B组11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吸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术,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入径的两种术式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元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选择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应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46例设为桡动脉组;应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44例,设为股动脉组。运用回顾性的方式,针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各相关综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3.8%,股动脉组为96.3%,其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x曝光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介入冠心病治疗相对比较安全、可行、有效,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穿刺过程中所在部位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对医生的手术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人的临床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8例)和股动脉组(70例)。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和疗效以及术后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在穿刺时间、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桡动脉组发生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但经股动脉透视时间短,不易发生血管痉挛。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股动脉操作更加习惯和熟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42)和股动脉组(n=50),对比分析两组的PCI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0.48%,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0.00%,且从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等方面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术后并发症看,桡动脉组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股动脉组1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永超  邹剑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33-2434
目的:探讨常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617例常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PCI成功率97%,术后并发症:皮下瘀斑面积>5 cm×5 cm的发生率2%,皮下血肿>1 cm×1cm的发生率为2%,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为0.6%,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3%,无与穿刺相关的死亡病例,无全身大出血、动静脉瘘、手神经损伤患者.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优点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和血肿21例(其中腹膜后血肿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假性动脉瘤8例,动静脉瘘6例,心脏压塞1例,迷走神经反射9例,经桡动脉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P〈0.05)。结论:术前做好预防、操作规范、术后及术中严密监测可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且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途径,如果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经皮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286例行经皮桡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针对性介入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PCI成功率达99.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9%。手术时间为(67.18±20.67)min,术后冠脉狭窄度从(83.98±11.07)%降低为(6.21±4.59)%。术后并发伤口渗血2例、腋下血肿1例、前臂瘀斑2例、伤口压痛性包块1例。术后(2.5±6)h患者可以自理,术后住院时间(3.8±2.1)d。结论全程针对性介入护理对于经皮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尺动脉通畅试验(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900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均分为3组:常规组,TR-Band止血器组,定时报警止血器组,观察其止血效果、局部皮肤变化、压迫止血时间、压迫侧手部肿胀情况、患者对止血器价格满意度。结果常规组及定时报警止血器组止血效果分别为98.0%及99.5%,均高于TR-Band组的90.0%,TR-Band组和定时报警器组压迫处局部皮肤异常情况及手部肿胀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定时报警器无重度肿胀发生。定时报警器组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5.4±3.2)min,均小于常规组(18.2±7.5)min及TR-Band组(7.5±2.1)min(P<0.05)。常规组和定时报警器组患者对价格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定时报警器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常规组及TR-Band组(P<0.05)。结论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是一种方便、安全高效、值得推广使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