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W)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保肝、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LAW联合ADV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 HBV-DNA转阴率为88.24%,没有HBeAg转阴病例;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W联合ADV能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W)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在保肝、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基础上,给予LAW联合ADV治疗,6个月后观察HBV- DNA转阴率、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果 HBV-DNA转阴率为88.89%;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W联合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延缓病情发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116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肝功能相关指标、HBV-DNA转阴率.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Ⅳ-C 、TBiL、ALT均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A、Ⅳ-C、TBiL、ALT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2年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保肝、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则加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贺艰  田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185-18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采用抽签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康复状况。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效益风险比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并平均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对照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ALT、TBiL、ALB、肝功能Child-Pugh积分、HBV-DNA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在治疗后实验组以上指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组46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LAM组47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ADV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个月、12个月时观察肝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6个月、第12个月时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1×103 cop/ml)分别为78.3%、85.2%,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2.1%、57.8%,阿德福韦酯组分别为41.3%、53.6%;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好转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Child-Pugh计分改善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保肝、利尿和补充白蛋白等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3个月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疗程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血清ALT、HBVDNA及Child-Pugh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HBVDNA阴转率为90.2%,肝功能指标即血清AL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不易产生耐药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19-82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感染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配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治疗6个月、12个月,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白蛋白的复常率为3.12%(1/32),81.25%(26/32),与对照组的复常率0(0/32),25.00%(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TBIL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临床上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等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治疗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及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日;疗程均为1年。结果两组患者在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在HBV-DNA下降程度及病毒耐药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好,不易耐药,适合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6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服用恩替卡韦治疗。1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透明质酸(HA)]。结果治疗后,两组PTA、AST、TBIL、ALT和CⅣ、LN、PⅢNP、H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0.5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存在差异,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更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该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联合组49例和单药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治疗10-20 d。联合组患者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采用拉米夫定100 mg和阿德福韦酯10 mg,每天1次;单药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10 mg,每天1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96周抽血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用荧光定量聚合聚链反应检测HBV-DNA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发率、HBV-DNA〈1×10^3copy/mL患者比例、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后12周,联合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1×10^3copy/mL患者比例、HBeAg转阴率分别为48.98%、55.10%、15.91%,单药组分别为15.69%、23.53%、4.54%,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1×10^3copy/mL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联合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1×10^3copy/mL患者比例、HBeAg转阴率分别为83.67%、85.71%、52.27%,单药组分别为43.14%、33.33%、15.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联合组患者ALT复发率、HBV-DNA〈1×10^3copy/mL患者比例、HBeAg转阴率分别为100.00%、97.96%、75.00%,单药组分别为60.78%、47.06%、27.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6周,联合组的ALT复常率、HBV-DNA〈1×10^3copy/mL患者比例、HBeAg转阴率分别为100.00%、100.00%、81.82%,单药组分别为72.55%、56.86%、38.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抗病毒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单药组治疗96周时出现5例病毒学突破。结论拉米夫定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为70、72、72例。各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C组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肝肾功能、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Child-pugh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24、48周时,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组>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C三组治疗过程中死亡例数分别为2、4、8例。其余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均为抗乙肝病毒的理想药物,二者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增加抗病毒效果,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利尿及间断输注白蛋白等基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G、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G(1.71±0.56)高于对照组的(1.21±0.46),ALT(30.52±4.24)U/L、TBIL(90±2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6.78±9.24)U/L、(122±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案均可很好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方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效果更好,并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可降低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纠正水电解平衡及排腹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ALT、ALB、TBi 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终止HBV-DNA在体内复制,降低血清病毒含量,促进肝脏TBi L代谢,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毅  赵川  杨凤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8):1209-1212
目的探讨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1片/次,1次/d;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肝苏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HBV-DNA转阴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和脾静脉宽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1%、92.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和TBIL均显著降低,ALB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和脾静脉宽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使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给药48周,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48周,分别在12、24、36、48周时,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LT的变化、HBV DNA 血清变化、HBV DNA 与 HBeAg 转阴率、HBeAg/HBeAb 血清转换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LT、HBV DNA定量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3、4.65,均P<0.05);治疗组24、36、48周ALT、HBV D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T(89.9±16.7)U/L、(60.1±13.8)、U/L(44.6±8.9)U/L比(90.7±17.6)U/L、(72.0±14.1)U/L、(61.3±24.5)U/L;HBV DNA(4.92±1.44)U/L、(3.35±1.37)U/L、(2.53±1.31)U/L比(5.02±1.41)U/L、(3.69±1.40)U/L、(3.02±1.35)U/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2、4.56、4.76,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与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有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36、4.21、4.27、4.35、4.23,均P<0.05);在治疗24周时,HBV 血清学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后血清学标志物治疗组(67.65%、32.35%、26.47%、85.29%、38.23%、35.29%)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73、4.23、4.32、4.34、4.46、4.76、4.34、4.22、4.29、4.34、4.45,均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7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10 mg,每日一次作为治疗组42例,仅采用护肝、支持等综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肝功能、HBV DNA、Ch ild-Pugh评分等,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值:TB IL为35.2±15.1,ALB为34.6±7.1,ALT为49.2±20.6,AST为56.2±23.6,PTA为46.2±9.8,Ch ile-Pugh评分为5.9±1.7;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值:TB IL为59.2±22.5,ALB为31.2±5.9,ALT为88.4±31.6,AST为84.7±27.9,PTA为38.1±8.1,Ch ild-Pugh评分为8.2±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为52.38%(22/24),对照组为16.67%(6/26),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1.9%(5/42),对照组为8.33%(3/36),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考虑与观察时间过短有关。治疗组有1例发生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而对照组患者无血清学转换。结论 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治疗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