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其刺激区的特异性却引起了意见分歧。我们用“头针”和头部腧穴治疗该病的实践中发现“运动区”基本位于前顶与悬颅的连线上;百会透双侧曲鬓亦能调节运动功能,因而为了察明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侧重观察了肌力变化和及其在组间差别。方法(一)、实验对象和分组:本实验20例均属  相似文献   

2.
中风偏瘫患者头针前后脑血流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流图或脑电阻图是检测大脑血管功能的一种无损伤性方法。我们在中风偏瘫患者头针治疗前后观察了脑血流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现将11例病人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应用上海第一医学院生产的BR-1型脑血流仪,电阻定于0.5欧姆,定标10~30格,输出讯号接国产68722心电图机。2.脑血流图描记,于头针治疗前休息3~5分钟及治疗后休息20分钟进行。取额一乳突导联。3.病例选择:11例均有一侧肢体瘫痪。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50岁以上10例。病程最短一月,最长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针对中风偏瘫患者脑血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体针治疗,主穴:内关、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绝骨.上述诸穴日1次,1周7次,1次留针30 min.观察组在对...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主要特点是发作性剧烈头痛,多于单侧,常伴有恶心、呕吐,还有视觉方面的先兆。我们采用针刺双侧丘墟穴及患侧太阳穴放血,治疗了100例偏头痛患者,并以脑血流图作为观察指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0例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2~50岁;右侧头痛45例,左侧头痛55例。另选22~50岁的健康人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做为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图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刺治疗头痛具有较确切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笔者以脑血流图为指标,对24例头痛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15岁;病程长者为20年,短者为2天;疼痛的部位为全头痛者7例,前额痛2例,后头痛4例,左侧头痛7例,右侧头痛1例,巅顶痛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30例,尽早采取康复治疗,发病至开始康复训练≤3 d;对照组30例,康复训练开始时间>3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d ACA、MCA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康复治疗组ACA、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脑血流,恢复神经功能,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艾灸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脑阻抗血流图及血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采用艾卷悬灸法施灸中风偏瘫患者的百会、天窗穴(肢体健侧穴),每穴灸15分钟,以脑阻抗血流图和血压为客观指标,观察灸治前后的动态变化。发现灸后脑血流图流入时间缩短、波幅升高、重搏波明显等,说明灸后脑血流量增加;伴高血压的患者,灸治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作用,尤其收缩压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9.
针刺翳风穴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发作性剧烈头痛,大多数局限于单侧,常伴有恶心、呕吐,还可有视觉异常等先兆,多在青春期发作,笔者多年来独取双侧翳风穴,治疗偏头痛,疗效甚佳。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以脑电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4周后,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比较2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利于改善中风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抑郁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体位姿势,不但使中风偏瘫患者感到舒适、减少疲劳、减轻症状,而且有利于检查和治疗,尤其对今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反之,会直接影响患者日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而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家庭及其本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气功的原理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试图揭示气功神奇效应的奥妙所在,报道的资料也很多。气功对大脑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已被脑电图证实,但对脑血流影响报道尚少。笔者对本市26名练气功者进行了脑血流阻抗图的测定与分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1 一般资料共测练气功者26名,男22名,女4名;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其中30岁以下1人,31岁~40岁6人,41~50岁6人,51~60岁10人,61岁以上3人。练功时间最短5年,最长48年。每人大都练有数种功法。其中1人练功前患鼻咽癌,另10人患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现26名练气功者均健康无明显不适。测血压、呼吸、脉搏、血脂、血  相似文献   

13.
针刺风池,太冲对30例中风病人脑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祝春燕 《光明中医》2020,(14):2120-2122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接收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包括改善循环药、营养神经、降糖、控制血压等,同时进行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对症治疗,包括急性期针刺、恢复期针刺、后遗症期针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生存质量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价,2组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评分均较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中低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于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及治疗前后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疗前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12周组内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更优。4周与12周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谷峰比值比较:治疗前后2组对收缩压谷峰比值有一定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舒张压谷峰比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物质测定:治疗后治疗组肾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治疗前后2组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够显著降低昼夜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对昼夜血压节律和降低肾素水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正确的体位护理,能促进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保护各关节稳定,防止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畸形,肌肉萎缩;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科近两年来收治的46位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定期变换体位、被动训练、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更为专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2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2组患者的运动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各自分析评估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运动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经过更为专业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是中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72.5%~7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早期针刺治疗可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Brunnstrom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了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笔者对这六个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不同的穴位针刺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活血方熏洗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纳入观察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另予以自拟温经活血方熏洗,4周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上肢FMA、Barthel指数和患肢肿胀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肢FMA和患肢麻木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温经活血方熏洗能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肢水肿和麻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