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儿特大面积烧伤4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特大面积烧伤是烧伤救治中的一大难点。笔者单位 1994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共收治烧伤患儿 4 6例 ,治愈 39例 ,死亡 7例 ,救治成功率为 84 .8%。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8个月~ 13岁 ,平均 (5 .0± 3.3)岁 ,其中热液烫伤 31例 ,火焰烧伤 9例 ,火药爆炸致伤 6例。伤后 6h以内入院者 38例 ,6h以后入院者 8例。烧伤面积≥ 4 0 %TBSA ,平均烧伤面积为 (5 2 0±12 .6 ) %TBSA ,其中 36例有Ⅲ度烧伤创面。入院时出现休克者 4 1例 ;伴有吸入性损伤者 15例 ;并发肺部炎症或水肿者 2 3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 8例 ;肾功…  相似文献   

2.
~(99m)Tc-奥曲肽和~(99m)Tc-MIBI显像在乳腺癌临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99mTc 奥曲肽和99mTc MIBI显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2 6例怀疑为乳腺癌的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行99mTc 奥曲肽和99mTc MIBI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分析比较两种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肿块99mTc 奥曲肽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4 .4 %、87.5 %和 92 .3% ,99mTc MIBI显像分别是 88.9%、75 .0 %和 84 .6 % ,两者相比特异性和准确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P<0 .0 1) ;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探测 ,99mTc 奥曲肽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6 6 .7%、92 .9%和 80 .8% ,99mTc MIBI分别是 5 8.3%、85 .7%和 73.1% ,两者相比特异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乳腺癌99mTc 奥曲肽显像优于99mTc MIBI显像 ,术前99mTc 奥曲肽显像有助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1995~2 0 0 2年笔者单位共收治4 6例小煤窑瓦斯爆炸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 2岁,平均38岁。烧伤面积<31% 15例、31%~5 0 % 15例、>5 0 %TBSA 16例。浅Ⅱ度创面平均占2 0 %、深Ⅱ度平均占6 0 %、Ⅲ度平均占2 0 %TBSA,创面污染严重。均伴有吸入性损伤,其中轻度2 5例、中度10例、重度11例,无暴震伤。入院时间:伤后4h内6例,5~8h 10例,9~14h 30例。入院时患者均无尿、口渴,部分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治疗: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分类,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快速、大量补液,行抗休克治疗[1] 。维持尿量70~90ml/h、收缩压>10 0mmH…  相似文献   

4.
李孝新 《实用骨科杂志》2013,19(4):357-358,I0001
自2009-2011年笔者采用掌背皮瓣修复2~5指近节到远节外伤后肌腱及骨外露创面25例,皮瓣均一期存活,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 7例,女8例;年龄20~55岁,平均33岁.损伤原因:绞伤10例,挤压8例,切割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过程中发生创面大量快速出血的原因。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9例四肢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5~51岁,平均39.2岁。损伤原因:电烧伤2例,交通事故伤6例,其他伤1例。创面污染及软组织损伤严重;伴动脉损伤6例,神经损伤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骨折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3.5 h。入院后急诊清创,对应处理合并伤后行VSD治疗。结果患者于VSD治疗后7~14 d出现数分钟内吸出大量血性液体,拆开VSD敷料见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少,动脉血管壁及移植血管糜烂、破溃出血。再次彻底清创止血后,7例采用皮瓣或皮片修复后创面愈合;2例截肢。结论 VSD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出现创面大量快速出血,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部位有关。对于伴主要血管、神经严重损伤的四肢,尤其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慎用VSD治疗。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8年1月~2 0 0 2年2月共收治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儿2 8例,其中男2 0例、女8例,年龄4~12岁,平均6 .7岁。烧伤面积8%~98% ,平均2 1.6 9% ,其中Ⅲ度3~92 % ,平均17.76 %TBSA。吸入性损伤程度按文献[1]划分: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吸入性损伤11例,重度吸入性损伤4例。治疗方法:(1)补液、抗感染:≤6岁患儿补液量按长海医院公式[2 ] 计算,尿量维持1.5~2 .0ml·h-1·kg-1;>6岁的患儿则按2ml·kg-1·1%烧伤面积-1补液,并根据尿量调整,使尿量保持在1.0~1.5ml·h-1·kg-1。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儿,伤后3d内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下肢低热烧伤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发生低热烧伤通常为局限性,但易发生感染和坏疽,创面处理较困难。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48~75岁,平均61岁。糖尿病病程8~32年,平均14年。入院空腹血糖5.83~9.05mmol/L。7例均有下肢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表现,无肢端坏疽。烧伤原因:红外线理疗3例,红外取暖器1例,热水袋2例,中药液热敷1例。接触热源时间0.5~4h。烧伤部位:小腿4例,踝部1例,足背2例。烧伤面积0.5%~2%,深Ⅱ度~Ⅲ度。伤后距入院时间2~7天。术前创面细菌培养:阴性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大肠杆菌2例,产碱粪杆菌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99m锝 MAA(99mTechnetium macroaggregatedalbumin ,99mTc MAA)肝动脉造影在经肝动脉灌注32 磷 玻璃微球 (32 P GMS)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 (HCC)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8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HCC经皮下埋藏药盒行99mTc MAA肝动脉造影 ,测定肺肝分流比 (Lu/Li)和癌 /肝放射比 (T/N) ,并对其中 18例行经肝动脉灌注32 P GMS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SIRT)。结果 本组99mTc MAA肝动脉造影测定Lu/Li为 7%± 7% (1%~ 2 5 % ) ,T/N为 5± 3(1~ 14) ;接受SIRT治疗的 18例Lu/Li为 4%± 2 % (1%~ 8% ) ,T/N为 4± 2 (1~ 8) ,其中 15例T/N大于或等于 2 ,3例小于 2。无治疗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有效率 6 1% (11/ 18) ,中位生存期 5 5个月 ,术后 3、6、9、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94%、47%、34%和 2 7% ;其中T/N大于或等于 2者中位生存期优于T/N小于 2者 ,分别为 6 6个月和 4 1个月 (P =0 0 11) ,Child′sA级中位生存期优于B级者 ,分别为 9 9个月和 3 8个月 (P =0 0 0 4)。结论 99mTc MAA肝动脉造影是选择性内放射治疗HCC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助于选择合适病例、提高疗效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Nice结渐进牵张技术闭合GustiloⅢA、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椎的22例GustiloⅢA、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Nice结渐进牵张技术闭合创面。男15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41.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侧别:左侧9例,右侧13例。骨折Gustilo分型:ⅢA型9例,ⅢB型13例。创面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清创时间3~8 h,平均6.5 h。测量术前及术后2周时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等级;创面愈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定创面瘢痕情况,并计算瘢痕优良率。结果 22例术前创面面积为21.0~180.0 cm2,平均57.82 cm2;术后2周时为1.2~27.0 cm2,平均6.57 cm2。术后2周创面愈合率为76%~98%,平均88.6%。2例因皮肤切割重新调整Nice结缝...  相似文献   

10.
治疗氢氟酸烧伤35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88年5月~2 0 0 0年9月共收治氢氟酸烧伤患者35例,其中男2 3例、女12例,年龄19~5 6岁。烧伤面积为3%~19%TBSA;伴吸入性损伤17例(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例) ,其中行气管切开11例。2 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钙降低(1.0 2~2 .0 0mmol/L),其中7例躁动、眼睑和球结膜水肿,3例心律不齐。患者创面先用清水冲洗30min,再持续用10 %葡萄糖酸钙湿敷;早期(伤后2~8h)行切/削痂术,术中见13例患者伴骨外露,用皮瓣Ⅰ期修复。部分创面在清创后3~5d后行皮片移植术。血钙低者每降0 .1mmol/L补钙2 g/d,最大剂量达36g/d,4 8h内血钙…  相似文献   

11.
^18F-FDG代谢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氟代2-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骨代谢显像(DHCI)及^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不明原因腰背部疼痛和35例CT或MRI发现骨骼病变疑似恶性肿瘤侵犯共56例患者行^99MTc—MDP骨骼显像及^18F—FDGDHCI,最终结果与病理以及其它影像学结果作对照。并将^99mTc—MDP骨骼显像和^18F—FDGDHCI做对比研究。结果56例中确诊为恶性肿瘤49例(病灶193个),其中成骨性病灶135个,溶骨性病灶58个。^99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4.2%和81.3%,阳性预报价值为97.8%,阴性预报价值为89.5%。^18F—FDGDHCI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8.3%,100%和98.4%,阳性预报价值为100%,阴性预报价值为87.5%。两者对骨骼病灶的诊断效能相比,^18F-FDGDHCI高于^99mTe—MDP骨骼显像,差异有显著性(x^2=9.77,P〈0.05)。结论^18F—FDGDHCI和^99mTc—MDP骨骼显像对原发骨骼恶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灶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前者对恶性肿瘤骨骼侵犯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均高于^99mTc—MDP骨骼显像。^18F—FDGDHCI除可探测骨骼转移灶外对原发病灶也有很好的探测价值,并较准确地确定恶性肿瘤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2.
髌腱替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损伤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英杰  李士春 《中国骨伤》2006,19(12):745-746
自2001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损伤17例,行髌腱替代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中男14例,女3例;年龄21~70岁,平均为39.6岁。右膝8例,左膝9例(其中双侧2例)。全部为急性损伤,受伤到手术时间2h~7d,平均0.5d,16例在2~9h以内,1例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1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8~60岁,平均37.2岁。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砸伤2例,爆炸伤1例。损伤部位:足踝2例,足跟及跟腱部3例,足背6例。创面范围为3.5 cm×3.0 cm~13.5 cm×9.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 h,平均4.5 h。先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5 cm×4 cm~15 cm×11 cm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皮瓣修复术后1例出现皮瓣切口远端皮缘坏死,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色泽外形好,质地佳,局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耐磨性良好,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获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VSD治疗能降低创面感染几率,促进肉芽生长,为皮瓣修复提供良好条件。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2005年11月-200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踝部肌腱组织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35岁.其中烧伤2例、热压伤2例、电损伤1例.创面面积6 cm×4 cm-11 cm×8 cm.手术时间为伤后48 h~10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持续负压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5年2月-2010年2月,采用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74例,其中12例(6.9%)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合并2种并发症。男7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36.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挤压伤4例。损伤部位:前臂3例,上臂2例,大腿及小腿1例,小腿4例,足背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0cm×7cm~90cm×40cm。受伤至入院时间3~8h,平均4.2h。结果 VSD治疗后第1天6例出现中、重度贫血及低钾血症,经输血、补液等对症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100g/L以上,电解质紊乱纠正。第2天2例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症状,经口服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后,局部皮疹消退。第3天2例出现创面局部针刺样疼痛,将负压值降低50%后,疼痛缓解;2例出现创面感染,拆除VSD、清创引流,甲硝唑冲洗抗感染治疗1周后,采用同侧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创面。第4天1例出现组织坏死,第5天1例出现局部压疮,及时更换VSD后,分别采用中厚皮片或局部皮瓣修复创面。结论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发生原因可能与皮肤缺损部位、手术技巧及患者全身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99mTcECT动态扫描和断层扫描预测肝癌手术切除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99mTc 植酸钠胶体肝再摄取和首次通过斜率原理 ,运用自编程序 ,检测 2 0例肝癌和 10例正常健康人的HBF、HAF、PVF。 16例肝癌再行断层扫描。划出手术预切除区 ,计算出功能肝切除率。结果 肝癌病人和正常人的HBF分别为 :142 4 9± 431ml/min ,15 0 7 5± 36 4 3ml/min ,(P >0 0 5 ) ;HAF为 :6 4 2 %± 2 3 6 %,35 7%± 6 2 %,(P <0 0 5 ) ;PVF为 :33 8%± 14 5 %,6 4 3%± 8 7%(P <0 0 5 ) )。 16例功能肝切除率 :10 %~ 2 0 %6例 ,2 1%~ 30 %7例 ,31%~ 40 %1例 ,41%~ 5 0 %1例 ,5 0 %以上者 1例 ,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结论 99mTc 植酸钠动态及断层扫描能确定肝血流量和各种不规则肝切除术的功能肝切除率 ,预测切除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磨削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削术是应用各种快速旋转的工具如金属丝刷、钻石钻或锯齿轮等刨平或擦平皮肤 ,通过去除表皮和浅层真皮治疗各种皮肤疾病[1] 。 1 998年 7月至2 0 0 0年 4月 ,我科采用早期创面磨削术处理深 度烧伤创面 62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80例中 ,男 60例、女 2 0例 ,年龄 1 2~ 48岁 ,平均 ( 2 8.7± 1 0 .4)岁。烧伤面积平均 ( 30 .5± 2 5 .4) % ,深 度面积最小 5 % ,最大 64% ,平均 ( 2 0 .7±1 8.7) % ;有 度创面 8例 ,面积 1 %~ 5 %。观察组(磨削组 ) 62例 ,对照组 (削痂组 ) 1 8例。两组性别、年龄、烧伤面…  相似文献   

18.
阴茎折断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院自 1 993~ 1 998年共收治阴茎折断 8例 ,现报告如下 ,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 1 8~ 42岁 ,平均 32 .4岁。致伤原因为性生活时阴茎撞击女性会阴部 5例 ,手淫时阴茎过度弯曲、滑倒时阴茎撞击床板及阴茎异常勃起时粗针穿刺引起阴茎折断各 1例。损伤至治疗的时间 1~ 2 8h,平均为 7h。8例患者中有 7例伤后闻及折断声 ,6例出现明显阴茎侧弯畸形 (向损伤对侧偏斜 ) ,其中 3例出现不同程度血尿及排尿困难。所有患者伤后均有突发性疼痛、阴茎松软、肿胀及皮肤淤斑或…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B超、CT、99mTc MIBI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旁亢的 4 7例患者中 ,B超检查 4 5例 ,CT扫描 4 7例 ,99mTc MIBI核素显像 36例。结果 4 7例患者共摘除 4 6枚腺瘤 ,切除腺癌 2例 ,增生腺体 2例。B超、CT、99mTc MIBI的灵敏性分别为 4 3% ,78% ,92 % ;特异性为 96 % ,97% ,10 0 % ;准确性为 82 % ,92 % ,98% ;99mTc MIBI与CT在灵敏性和准确性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6 2 7,χ2 =4 884 ,均P <0 0 5 ) ,99mTc MIBI和CT在灵敏性和准确性方面优于B超 (χ2 CT =2 4 186 ,χ2 MIBI=5 2 5 12 ;χ2 CT =4 15 8,χ2 MIBI=9 0 0 2 ,均P <0 0 5 ) ,但特异性上三种方法近似。结论 99mTc MIBI双时相法对于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股直肌肌腱瓣游离移植修复7例前臂软组织伴肌腱缺损,术后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均为外伤性前臂软组织缺损伴肌腱、血管缺损和部分骨质外露的创面.损伤原因:交通伤1例,机器绞伤2例,热压伤4例.左侧2例,右侧5例.前臂创面面积为8 cm×7cm~22cm×12 cm.其中背侧创面伴指伸肌腱缺损5例,掌侧创面伴指屈肌腱缺损2例,肌腱缺损长度为5~15 cm.1例急诊一期行修复术;2例因创面污染较重,清创术后二期行修复术;4例热压伤先行扩创、切痂后二期行修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