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斑中医治疗概况李莉(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关键词黄褐斑,分型施治,内外同治,专方加减,外治,针灸,综述黄褐斑是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女性多见。中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全身性气血阴阳失调表现,主要与肝、脾、肾机能障碍有关,中医谓之“肝斑”、...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常发生于颜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损容性皮肤病。育龄期女性较多。黄褐斑属中医“肝斑”、“蝴蝶斑”、“醺黑斑”的范畴。由于其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对本病的确切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还不完全清楚,造成治疗上的盲目,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繁多,但是疗效不确定,各家临床报道疗效差异很大,治疗方案可重复性差。笔者多年来从事黄褐斑的临床工作,现就黄褐斑治疗的各种方法的疗效做一总结,并提出一点自己临床中的感悟及分型而治的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的辨让证治,探讨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方法:24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中医辨证分为4型,分别采用消斑汤加减+消斑散外敷和单纯服用消斑汤。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9.61‰;对照组显效率为51.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黄褐斑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如能内外兼治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本病虽无明显不适,但对患者造成严重思想负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主要通过中药内治、外治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仅就近年文献报道有关本病的中药内治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分析了国内中医对黄褐斑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存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作出了展望。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饮食不调致脏腑功能异常、经络阻滞、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等有关,其中与肝脾肾的关系最密切,并多虚多瘀。临床辨证分型仍沿用传统的中医四诊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缺乏客观量化指标,随意性大,证型混乱不规范。治疗方法有辩证论治、专方治疗、外治法、内外并治、针灸、按摩等,但疗程长,治愈率仍不高。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尤其应加强证的本质研究,为证的诊断寻找客观量化指标,以提高辩证的准确性,更好地发挥中医辩证论治的优势,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在中医中属于"面尘"黧黑斑,多发生与女性,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有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西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物理治疗疗程较长,均导致治疗受到一定限制。中医辨证对黄褐斑分型包括有肝郁血瘀型、脾虚血瘀型及肾虚血瘀型,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提供不同的中医治疗药物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从黄褐斑的病因入手,分析研究黄褐斑的不同分型及不同治疗方法,并对典型病例给予分析,旨在提高黄褐斑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以面部浅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沉着为特点,对女性面部审美以及心理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医外治疗法起源较早,但单一外治难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中医外治联合疗法作为更为稳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笔者就近三年中医外治联合疗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治疗黄褐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非常多见,属难治性损容性皮肤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口服中药治疗黄褐斑颇有疗效。回顾黄褐斑近些年来的治疗用药进行了总结,提出以下治疗方法:疏肝解郁、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以及清热解毒、疏表祛风、散寒利湿、调补阴阳等。但各种方法之间常无明显界限。多相互配合使用疗效较好。重点论述了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以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兼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孙亦农教授根据中医的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孙亦农教授临床验案的治疗思路以及其处方用药进行整理、分析,阐述孙亦农教授从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经验。[结果]五脏各司其职,从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生理病理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组方治疗黄褐斑,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从五脏进行论治,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黄褐斑的实际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兼外用治疗肝郁血滞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方法: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血滞型的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6例,中药消斑汤口服及祛斑面膜外用治疗;对照组36例,维生素C丸和维生素E胶丸口服,千白乳膏外用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肝郁血滞型黄褐斑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是以颜面部局限性褐色斑为特征的色素改变性皮肤病。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笔者以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药外治黄褐斑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阐述。结果:自拟疏肝补血消斑散、化瘀消斑汤、滋阴化瘀汤、清热解毒化湿汤、祛斑增白散、温补化瘀汤诸方外用治疗黄褐斑,直达病所,疗效肯定,彰显中药外治优势。结论:中药外治黄褐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祛斑散瘀汤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0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两组,肝肾阴虚26例,气滞血瘀24例.两组都采用祛斑散瘀汤治疗,祛斑散瘀汤由中药煎药机煎煮,每次服用150 mL,饭前服,每日两次,15 d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证型黄褐斑,肝肾阴虚型均有效,气滞血瘀型79.2%有效.50例总治愈率为18%,有效率90%.结论:祛斑散瘀汤对黄褐斑的肝肾阴虚和气滞血瘀型均有良好疗效,既可养益肝肾,活血调经,平衡人体内环境治其本,又可祛斑散瘀治其标.  相似文献   

14.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面部黄褐斑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黧黑班”。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皮疹特点是双颧或面颊对称性的褐色班片,形状、大小不一,多数呈蝴蝶状。笔者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32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具有中医特点能够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制约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瓶颈问题。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影响面部美容的疾病,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的黄褐斑肝郁证模型是研发治疗该病证新药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黄褐斑小鼠模型建立方法,从中尝试寻求建立黄褐斑肝郁证小鼠模型的科学方法,为临床上开发有效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新药,提供更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动物模型。分析表明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束缚方法是建立该病证小鼠模型比较可靠的方法。增加检测皮肤组织中酪氨酸、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度更能全面评价黄褐斑改善生化指标。借助前期课题组在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基础,增加旷场、糖水偏好、强迫游泳等行为学方法,则更能客观评价肝郁证行为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疏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的确切病因目前尚难完全明了,但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学,都认为它是全身疾病在外表皮肤上的反映,治疗应注重机体内部的调节。古今医学临床实践证明,补肾、疏肝、活血化瘀法是治疗黄褐斑最常用、且有较好疗效的方法。兹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疏肝补肾活血法治...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非常多见 ,属难治性损容性皮肤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口服中药治疗黄褐斑颇有疗效。回顾黄褐斑近些年来的治疗用药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治疗方法 :疏肝解郁、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以及清热解毒、疏表祛风、散寒利湿、调补阴阳等。但各种方法之间常无明显界限 ,多相互配合使用疗效较好。重点论述了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以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 ,兼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疾患,多发于26~45岁的女性,影响颜面部美观,现代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查阅历代相关中医医籍,对其中有关现代所称黄褐斑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中医治疗女性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4例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对照组明显更佳,且黄褐斑消退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行中医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黄褐斑症状,使患者月经周期尽快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中被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该文分析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对黄褐斑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后续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从中医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证实中医药对黄褐斑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