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氧化碳 (CO)是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1] 。急性CO中毒 (ACOP)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是危害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最严重的因素之一 ;在我国ACO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职业危害的第一位[2 ] 。ACOP可以造成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主的多脏器病变[3 ] ,其中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 (delayedencephalopathyafteracutecarbonmonoxidepoisoning ,DEACMP)是最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精神后发症 ,发病率约为 0 .2 %~ 47.3% ,在重度ACOP患…  相似文献   

2.
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后呼出气毒代动力学研究朱建华范广勤冯昶(江西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南昌330006)在我国,偶发的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因危害严重,一直颇受重视,而常见的生产环境中CO浓度却都在国家卫生标准以下。在此环境中人体内CO需要多久才能排完,...  相似文献   

3.
30例急性CO中毒病例事件相关电位的分析宫秋霞韩杰急性CO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CO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少数患者可出现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为探讨急性CO中毒患者心理认知过程的电生理改变,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0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小鼠迟发性学习记忆障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急性CO中毒小鼠脑组织Ca^2+-Mg^2+ATPase、SOD、MAO-B活性,LPO含量以及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进行亚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致小鼠迟发性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亚急性CO中毒小鼠脑组织SOD、Ca^2+-Mg^2+ATPase活性、LPO含量以及血皮质醇浓度均无显著改变;而MAO-B活性明显增加,地塞米松对皮质醇分泌的抑制率大为下降。提示,亚急性CO中  相似文献   

5.
将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列入职业中毒范围的建议周书经急性二氧化碳(CO2)中毒国内外屡见报道。中毒事故发生突然,常可多人中毒,并引起死亡。急性CO2中毒有生产性和生活性两种,前者如高层建筑和桥梁基础工程施工处所、矿山井下开采、水利建设涵洞、工业性CO2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CO)中毒又称煤气中毒。CO经呼吸道吸收入血后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神经细胞,重者可危及生命。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NLX)治疗CO中毒30例,临床观察其症状控制快,尤对呼吸抑制、神志障碍患者作用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可比性,证明NLX治疗CO中毒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药物,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病例及分组按入院先后将55例CO中毒病人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5例,首先将病人改善通气,迅速用高压氧以提高体内血氧分压,无此条件时予以高浓度输氧,重症用20%甘露醇静注减轻脑水肿,速尿利尿(血压低…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水肿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水肿2例分析余旺节,房广才,徐光华肺水肿为一氧化碳(CO)中毒常见并发症。CO中毒患者高压氧(HBO)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并非少见,如无有效抢救措施,常致舱内死亡。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科1994年收治的2例报告...  相似文献   

8.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 (CO) ,CO一旦进入人体则可引起中毒 ,从而导致机体组织缺氧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煤矿井下瓦斯气体含有CO ,瓦斯爆炸可产生高浓度的CO。井下急性瓦斯中毒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与急性CO中毒基本相同。对急性CO中毒 ,临床上很重视有无脑组织损害 ,常常忽略心肌受损 ,特别是心电图的改变。笔者将近 10年收治的 74例急性CO中毒病人的心电图变化 ,作初步分析与探讨。1 资料与方法74例中男性 6 4例 ,女性 10例 ,年龄 2 0~ 5 1岁 ;5 8例为井下瓦斯中毒 ,16例为生活煤气中毒 ,均有确切的…  相似文献   

9.
一例二氧化碳中毒事故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例CO2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中毒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个是因无通风设备,洪水袭击地面水位上涨,使泵房内的CO2浓度升高,另一个是由于空气中逆温引起的,逆温在这次中毒起主要作用,现场测定CO2浓度为47142.9mg/m^3,只要注意类似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小型汽油发电机废气致急性CO中毒5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职业病科(200040)万伟国汽油燃烧不充分可产生1~10%的CO,汽车废气中的CO致急性中毒临床多有报道,而汽油发电机废气所致急性CO中毒临床报道较少。我科于1995年1月收治了5例急性中...  相似文献   

11.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护理体会大连化工公司医院朱玉红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急性CO中毒常见并发症,该病的发病及治疗效果与护理关系密切,我院诊治42例本病患者。现就护理谈几点体会。1避免不良精神刺激目前该病的发病尚不能完全预测,但不良精神刺激常是诱发...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一氧化碳(CO)的毒理作用极为复杂,中毒后又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所以CO中毒的一些诊断问题应深入探讨,并予以新的认识。1.皮肤粘膜樱红色的临床意义:当吸入大量CO后,CO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HbCO色泽犹如鲜艳悦目的樱桃红,使菲薄的皮肤粘膜显现樱红色,尤其是口唇、面颊、胸前和股内侧皮肤更为明显。然而,在临床实践中,CO中毒病人出现樱红色者为数不多,我们收治的6000余例中约占5.7%。这是因为血中HbCO解离较快,HbCO浓度很快下降,皮肤粘膜樱红色则很快消退,而临床…  相似文献   

13.
11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福建省三明市职业病防治院(365000)肖方威1985年~1995年间,我市共发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事故11起,中毒28人中17人当场死亡。其行业分类及诊断分级情况见下表:全市10年间CO中毒事故分析行业事故起数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快速热水器(下称热水器)引起CO中毒,甚至死人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用户的人身安全。对使用热水器引起CO中毒用户的调查及模拟实验证实,热水器积碳造成阻塞及使用时通风不良是热水器引起居民CO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1材料与方法1.1现场调查对使用热水器发生CO中毒的用户进行热水器品牌、燃气品种、家用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安装场所、用房体积、使用时间、通风、燃烧及CO中毒状况调查。1.2模拟实验1.2.1实验方法:对发生CO中毒用户的热水器用100mL注射器在烟道内直接取样;并…  相似文献   

15.
用氢氧化钠法测定血中HbCO确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体会广东省茂名市职业病防治院(525011)吴大振为了及早诊断和治疗接触史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我们曾协助厂矿医务所开展用氢氧化钠法测定血中HbCO含量,先后诊断一氧化碳中...  相似文献   

16.
长期慢性接触CO对职工身体健康影响的调查杨金龙段小燕李寿云急性CO中毒对人体健康损害已经有了较深的研究,其临床表现亦较为明确。长期慢性接触CO对人体毒性问题尚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CO是非蓄积性毒物,接触低浓度CO只要不引起急性中毒,在脱离CO后,H...  相似文献   

17.
某村办煤矿急性CO中毒事故调查分析赵淑芝张建新杨志英邢希胜某村办煤矿于1993年6月17日发生了一起急性CO中毒事故,中毒人数达44人,死亡2人。我们对这次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事故经过事故发生5天前该矿2号工作面发现有CO从“古空”...  相似文献   

18.
急性CO中毒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与接触CO的浓度、时间以及患者体质状况,救治是否及时、恰当等因素均有关。已证实,循环衰竭者和既往患高血压者病情重、预后差,迟发性脑病发生率高。对中毒前体健,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者,在CO中毒初期,其血压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又呈现怎样关系,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1992年以来住院的318例急性CO中毒患者进行了观察。1.对象与方法:选取1992年至1999年2月间住院的急性CO中毒患者31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14例、女104例,年龄12~81岁(平均36.5岁)。接触CO时间为6~16h,病情均为中、…  相似文献   

19.
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100050)周晓蓉,张寿林,牛利辉,王玉萍北京海军总医院徐光华,房广才,潘晓雯近年来,我们对急性CO中毒及迟发脑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但对急性CO中毒恢复...  相似文献   

20.
发生一起农民因食用三邻甲苯磷酸酯(TOCP)污染的面粉,导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暴发事件。总罹患率为6.05‰,红光村26.35‰,潜伏期40~94天,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在排除病毒、细菌、重金属、非金属及生物碱作为病因可能后,经对食用不同来源蔬莱、食用油、面粉及小麦使用农药史等危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后,发现食用河道磨房面粉为患病高危险因素,RR=18.24,P<0.001,并经实验室检测,从该面粉中检出TOCP(0.26~1.40mg/kg)。证实本次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暴发系TOCP中毒所致,受TOCP污染的河道磨房面粉系本次暴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