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讨论借助喉镜及导丝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借助喉镜及导丝为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对照组为一般留置胃管,将置管成功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也为医护人员减少很多时间.结论 借助喉镜及导丝为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可明显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后胃管留置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的置管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后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胃肠营养管导丝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对2组置管平均时间及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2.5±0.6)min,对照组为(5.3±1.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30/3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43%(1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置导丝引导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是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应用造影导丝引导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需留置胃管的昏迷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插管及胃管内置造影导丝引导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影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可提高昏迷患者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胃管插入的新方法.方法 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入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枕后仰位插入胃管.结果 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总插管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33.3%,总插管成功率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所用时间为(9±3)min,对照组所用时间为(12±7)min,二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后仰位为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胃管能明显提高胃管插入的成功率,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能减少因反复插胃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解剖结构的改良置胃管法,即呼气配合旋转置胃管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拟行留置鼻胃管的患者67例,按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试验组应用基于解剖结构的改良置胃管法.对比两组方法胃管置入成功率、首次置入平均耗时、置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胃管首次置入耗时、胃管置入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解剖结构的呼气配合旋转置胃管法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胃管置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成功的方法.方法 将114例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B组胃管插入16~18 cm时将气管套管前托0.5~1 cm,再将胃管插入;C组先将介入导丝置入胃管内,再用常规法缓慢插入胃管.比较三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插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78.9%、B组65.8%、C组13.1%,B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A组60.5%、B组78.9%、C组79.4%,B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丝支撑胃管插入法较传统置胃管法一次成功率高,置管不良反应小,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1采用螺旋式胃管置管法。实验组2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入法。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6.67%,实验组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6.67%,实验组2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管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各19例.结果 置管时间、呛咳发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短于和低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高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结论 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方法可提高置胃管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可调导丝和传统导丝在经口气管插管中对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的影响,以评价可调导丝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4例需紧急气管插管的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可调导丝,对照组用传统导丝,记录一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一次气管插成功率,实验组为87.5%,对照组为66.9%,实验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应用可调导丝可明显提高气管插管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并缩短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在急诊及ICU中右柞广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福梅  宋宁宁  汤金霞 《全科护理》2008,6(23):2136-2136
针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由于喉头水肿、插胃管困难者,我们采用导丝协助置胃管,取得较好效果。1用物及方法 常规鼻饲置管用物,单腔静脉穿刺包内导丝一根。病人取去枕平卧住,头稍后仰,将导丝从硅胶胃管的第3个侧孔内插入,充分润滑胃管及导丝20cm-30cm,右手捏紧胃管及导丝,使其衔接紧密,轻轻插入10cm-15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提高神经外科脑干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及舒适度.方法 将64例脑干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变体位缓慢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结果 实验组一次成功率为93.7%,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46.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不良反应:血压升高,实验组25%,对照组91%;血氧饱和度降低:实验组28%,对照组6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变体位缓慢置胃管法较传统置胃管法一次成功率高,患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吸痰后早期置胃管对窒息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52例(观察组)应用喉镜下气管插管后插胃管洗胃,并与同期分娩的窒息新生儿47例(对照组)未用喉镜引导进行插胃管洗胃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插胃管时间、插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插胃管困难的洗胃操作中应用喉镜引导下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术洗胃在抢救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中毒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分别采用常规置胃管法(对照组)和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实验组)。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21例,二次及二次以上成功22例,10例反复操作均不成功;改用气管导管引导法插胃管后,均一次置管成功。实验组均为一次成功,插管成功率100%,2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成功平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术与常规置胃管法相比,提高了插胃管成功率,极大提高了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该方法省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在已用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快速、有效置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52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传统的昏迷患者置胃管法,为已有气管导管的患者置胃管,评价2组患者置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能快速、一次成功地将胃管置入胃内,避免反复置管给患者造成损伤和并发症,并能有效节省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的胃管置入法,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安全性,减轻对患者身体的干扰和生理影响。方法:在不改变各项呼吸支持参数、原气管导管位置及气囊压力的基础上,对72例术中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或ICU气管插管呼吸支持下的患者置入胃管,总结操作成功程度并观察患者的监测参数变化。结果:7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100%,HR和平均动脉压置管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操作中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改变或SpO2的异常改变。结论:气管插管状态下经鼻外套管置入胃管是一种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易推广、刺激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经鼻、经口留置胃管的优缺点。方法将84例患者插胃管时间分成两组,经口留置胃管为观察组(42例),经鼻留置胃管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90-3491
分析总结导丝引导留置鼻胃管在不能配合患者中的应用体会,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取自收治的64例需要留置鼻胃管的不能配合患者,随机将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鼻胃管;观察组采取导丝引导留置鼻胃管。对比两组插管一次成功率、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及明显呛咳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更高,置管平均操作时间明显更短,明显呛咳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丝引导留置鼻胃管在不能配合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尔凯鼻胃管引导逆行气管插管术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困难插管逆行气管插管术的ASAⅠ ~Ⅲ级全麻患者,以18G套管针环甲膜穿刺,经外套管向头端插入深静脉导引钢丝,从口或鼻腔引出,复尔凯鼻胃管涂以润滑油并预先套上气管导管(退放于鼻胃管尾端),将导丝插入胃管前端并从其侧孔引出,轻轻拉住导丝将胃管顺导丝插入气管,插至环甲膜水平时有阻力,从环甲膜处依次拔除导丝和套管,顺胃管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本方法均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插管用时 1.5~2.6 min,平均2.2 min,术后随访未见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复尔凯鼻胃管引导逆行气管插管术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简便易学,损伤较小,效果可靠,插管用时短、成功率高,是临床麻醉中困难气道患者安全可靠的插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