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总结了利妥昔单抗治疗激素依赖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方法包括:利妥昔单抗的配制、使用方法、输注期间及输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预防院内感染措施、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后随访管理等。认为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抗过敏药物预处理,严格控制首小时的输注速度,以低于20 mL/h为宜,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心理护理,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是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确保患者顺利完成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严密护理干预下,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快速滴注时,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第1疗程采用常规滴注法(约3~6 h滴完);第2及以后疗程,增加地塞米松作为预处理方案,采用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法(1.5 h滴完);护士每15~30 min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结果观察202例患者,共接受1239个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常规滴注212个疗程,快速滴注1027个疗程)。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法,患者滴注过程安全并可以耐受,不良反应较少,仅有2例在第1疗程出现Ⅲ/Ⅳ级输注反应的患者不能耐受快速滴注。结论通过实施严密的护理措施,使得患者可以采用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法,明显缩短滴注时间(由3~6 h减至1.5 h),减少长时间卧床静脉滴注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ITP患者31例,用药前30min给予预处理,及时准确用药,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有效(R)13例,无效(NR)12例,不良反应4例。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护理,对于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琰 《护理与康复》2011,10(11):1006-1007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抗原结合而引发B细胞溶解免疫反应,主要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包括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学药物治疗以及联合靶向放射免疫治疗。但使用利妥昔单抗易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其中多见于首次注射。2009年2月至12月,本院化疗科对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现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7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使其能较好地配合治疗;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因利妥昔单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均顺利进行.认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标记物Bcl-2、p53及CD55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I。患者完全缓解(CR)38例(55.1%),部分缓解(PR)20例(29.0%),总有效率(CR+PR)为84.1%。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3);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无关(P〉0.05)。结论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DLBCL患者中,Bcl-2表达阴性者疗效较差,p53蛋白表达则与疗效元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并制定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接受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的77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58.8%的患者胰岛功能得到改善,49.4%的患者在首次输注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组38例不良反应病例以皮疹居多,占19.5%;其次为咳嗽,占9.1%,经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后不良反应好转。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在于正确掌握药物知识,严格控制和根据患者反应调整输液滴速,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密切病情观察,及时有效地对症护理,从而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8例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患儿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水肿消退情况,注意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结果18例患儿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水肿明显减轻,无血压降低表现。结论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难治性肾病,护理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先慢后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B细胞淋巴瘤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使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过敏,1例出现肺水肿,经处理后好转,其余治疗均顺利进行。结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卢玲  赵素芳 《全科护理》2013,(32):3036-3037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应用于临床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47例第1次常规输注利妥昔单抗无明显输注反应的病人,之后的输注改快速输注,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结果]2例病人改快速输注方法后出现轻度输液反应,经过暂停输注以及后续放慢输液速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处理以及适当增加静脉补液后有效缓解,共有773例次病人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无明显输液反应的病人,之后的利妥昔单抗输注改为快速输注是安全的,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病人耐受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3例RITP患者,于治疗前后定期监测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治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RIT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131I-美罗华放免显像前用药的护理。方法对14例患者进行放免显像前用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2例患者出现寒颤、高热,其中1例伴有心慌、胸闷。结论此方法比较安全。在护理上要做好放免显像前的准备工作,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且做好心理护理,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131I-美罗华放免显像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和单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系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23例B细胞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1例(R-CHOP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12例(CHOP组)单用CHOP化疗方案。结果:在R-CHOP组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例,有效率为81.8%;在CHOP组中,CR2例,PR3例,有效率为41.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R-CHOP组为18.2%,CHOP组为16.7%,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R-CHOP组为36.4%,CHOP组为41.7%,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发热的发生率R-CHOP组为45.5%,CHOP组为8.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系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疗效较好;化疗最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发热,患者可以耐受,它可以做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的6例复发/难治性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本组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发生不良反应1例。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具有一定的疗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期间主要毒性反应为变态反应35%、胃肠道反应65%、骨髓抑制80%,心血管反应1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靶向药物及化疗治疗。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护士的密切观察、严格的用药管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After genetic recombination with murine and human cDNA,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produced in chimeric form. CD20 is a B cell antigen, which can be a target molecule for antibody therapy. Rituximab is an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that has an efficacy against B cell lymphomas.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HOP regimen as well as single therapy will give rise to new treatment strategy for CD20+B cell lymphomas. Mechanism is not clarified, but induction of apoptosis, complement-mediated cell toxicity, and antibody-dependent cell toxicity are considered. Synergy with chemotherapy agents such as CHOP, ICE, DHAP a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ill help the patients who suffer lymphomas, CLL and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Treatment with rituximab is well tolerated and we must be careful about infusion reac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troduction

Rituximab, an anti–B-cell biological therapy,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clinical trials on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 (AAV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2例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为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例患者均表现广泛或局限的硬皮病、干眼症、肝功能损害、口...  相似文献   

19.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ntibody-mediated platelet destruction. Despite initial response to corticosteroids, most adults relapse during steroid taper, and splenectom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these patients. Those whom splenectomy fails to cure present a therapeutic challenge. Subsequent management usually involves some form of chronic immune suppression, which has serious side effects and long-term morbidity. Rituximab, a recently-approved anti-CD20 chimeric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shown efficacy in preliminary studies. We report the cases of 3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TP who achieved acceptable platelet cou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rituxim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