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大流行对青少年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据联合国艾滋病委员会估计,约有1180万名年龄为15~24岁的年轻人感染HIV/艾滋病。新感染者的50%(每天差不多6000人)目前出现在青少年中,甚至在一些人群中,高达1/3的青少年感染者预期将死于艾滋病。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艾滋病中心(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布了艾滋病流行的最新情况.根据这份报告,在过去一年里又有580万人感染HIV.在这些新感染者中,半数以上受染者年龄在15—24岁之间.现在全世界大约有3340万人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球已有139万人死于该病.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全球累计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已达334O万,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有120万;目前已有1390万人死于艾滋病(AIDS),其中有儿童320万。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越来越迅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正在以每天约16000例新感染者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一半以上。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们估计,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超过4O万,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其中20—29岁的青年占58%。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静脉吸毒,而性传播感染(STI)病例的增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第12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特别就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以及HIV/AIDS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1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态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道,2009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为3 300万,每天新增约1 000名15岁以下艾滋病儿童,已累计达250万.从2009年后,虽然全球艾滋病疫情逐步趋于稳定,并开始呈下降趋势,由于感染者数量依然庞大,艾滋病感染者数量与新感染儿童数在不断上升.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78万人,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全国报告的女性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从1998年的15.3%上升到2011年的28.6%,全国超40万儿童受艾滋病的影响.云南省1989年至2011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HIV/AIDS 93 567例,其中,2011年报告10 544例,女性感染者占36.5%.女性感染比例的升高以及感染者的年轻化增加了母婴传播的可能,预示了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增加的巨大危机.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进展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有3条:一是HIV感染妇女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三是产后母乳喂养艾滋病病毒经母乳感染婴儿.据WHO估计,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20%~45%.2003年UNAIDS和WHO发布和推广四项预防婴幼儿HIV感染的综合策略,即:第一,HIV感染的一级预防,预防育龄夫妇感染HIV.可加强一级预防干预服务与生殖健康相关服务的结合,如产前保健、产后护理及其它健康保健服务,其中包括社区工作;第二,提供一级预防干预服务及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使妇女对未来生育做出知情决定,防止非意愿妊娠;第三,对已经感染的孕妇,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婴幼儿感染;并对婴儿最佳喂养方式提供适当指导;第四,对HIV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更好的关怀、治疗和支持服务.中国2002年在河南省上蔡县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项目,2003年试点扩大到河南、广西、云南等5个省(自治区)8个县(市、区).2004年至2007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全面推广,国家制定了《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5版)》及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自2008年起,按照《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08版)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全面开展.2011年,整合了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工作,国家卫生部出台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修订了《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1抗病毒用药  相似文献   

5.
1艾滋病(AIDS)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ImmunedeficiencySyndrome)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至1992年12年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至少有1000万~1200万人感染HIV,其中有200万人发展成艾滋病(AIDS),1996年WHO宣布,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已达770万人。HIV感染者已达2790万人以上。1996年一年新感染病例已超过300万人,其中一半是妇女,平均每天有8500人感染HIV。最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患者急剧增加,目前亚洲有500万患者,估计…  相似文献   

6.
任红 《肝博士》2005,(3):7-10
HIV,医称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俗称艾滋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艾滋病严重危害和威胁人们健康。全球有艾滋病及病毒感染者4千万,其中15岁以下儿童就有270万;2001年度就有300万死亡,其中58万为儿童。我国在1985年首次发现了艾滋病病人。1985年至1988年在中国共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总共20余例;从1989年开始,我国检出艾滋病感染者例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AIDS)以来。艾滋病病毒(HIV)迅速蔓延。几乎席卷全球的每个角落。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例至2001年9月共发现28133例HIV感染者。据专家估计。2000年底感染人数实际已超过60万。我院地处HIV感染高发地区。掌握HIV感染/AIDS的护理措施。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到1998年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增至3 340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0%。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解决了艾滋病的流行问题。在1998年,每分钟约有11个人被感染,即一年中约有600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其中10%为15岁以下的儿童,从而使目前存活的有HIV感染的儿童增至120万。他们大多数是在母亲怀孕、生产或哺乳时从母亲那里感染的。有资料显示,在1997年全世界感染HIV的1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妇女占41%,而  相似文献   

9.
自1981年在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这种“世纪新瘟疫”迅速在全世界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已有艾滋病毒感染者1500万人,而且每天还有5000多人继续被感染。仅1993年的一年中,非洲就有七千万婴儿出生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母体,其中很大一部分婴儿将是HIV感染者。权威人士估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3000万~4000万人感染HIV。  相似文献   

10.
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流行进入第24个年头时,全球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数仍在继续稳步上升;其中约2/3的HIV感染者生活在非洲(90年代期间,该疾病在非洲暴发流行);1/5的HIV感染者生活在亚洲(近几年亚洲的流行与日俱增)。截止到2003年底,估计全球感染HIV的人数高达3460万~4230万,约20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仅2003年,  相似文献   

11.
1981年6月5日在传染病史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先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AIDS)。而这种病原体早已在人类中流行了二十年之久.已被人们称为世纪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规划署(WIDS)估计2003年底全世界活着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感染者达到4000万,其中2003年就有500万例新感染者,尤其是南非、拉丁美洲和亚洲。就东南亚来说,近五年来其流行率增加了五倍.中国也不例外,自1985年我国报道首例外籍艾滋病患者以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在美国公共卫生保健中心宣布使用齐多夫定和增强型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妇女的妊娠率趋势及妊娠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成人/青少年H IV疾病感染谱计划中”受H IV感染、年龄在15~44岁之间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在美国100多个康复机构中对上述H IV感染人群的病历进行队列研究。结果:在1992~2001年随访的21617人/年中,8857例妇女中有1185例妊娠,妊娠率为16%;此后,每年平均妊娠率为5.5%。15~24岁的感染者(校正R R9.2,95%CI7.4~11.3)和25~34岁的感染者(校正R R4.0,95%CI3.3~4.9)…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至今已达1400万,预测到本世纪末全世界艾滋病(AIDS)患者将达3000万~4000万。在亚洲AIDS的蔓延已相当严重,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每4个HIV感染者中就有1个是亚洲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AIDS也随之传入国内。到1993年,全国已发现HIV感染者1159例,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和抗艾滋病毒的治疗与免疫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HIV),2400万人已死亡,预估2025年有2亿人感染HIV,据健康报,有估计我国在2002~2005年将有累计10万艾滋病感染和患者需要治疗。结核病在我国为艾滋病(AIDS)的第二大机会感染(OI),如果只占10%~20%,也有1~2万双重感染者或患者,对其治疗不够熟悉的医务人员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不可懈怠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据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在2011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比2006年高峰值减少40万,大约70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除HIV感染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之外,全球2010年新感染HIV人数同样下降.报告显示,全球去年HIV携带者新增约270万人,比2001年减少15%,比1997年高峰值减少21%.尽管如此,疫情仍不可懈怠.11月21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年艾滋病疫情报告》指出,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70万人.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2011年有1420万人就医者,大约660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47%,比2009年高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国际艾滋病学会(IAS)HIV 发病机制和治疗年会第3届于2005年7月24-27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今年规模最大的艾滋病大会。艾滋病方面的领先科学家、公共健康专家和临床医务人员通过此次聚会,共同探讨了HIV相关科学发展和如何将最新研究应用于临床来抗击艾滋病在全球范围的肆虐。艾滋病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具破坏力的疾病。自从艾滋病被发现伊始,已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每天,全球有大约14 000名新增病例出现。其中,95%的艾滋病感染者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人国家;14 000人的新增病例中,大约2000 人是15岁以下儿童;超过40%的患者是妇女;超过40%的人年龄在15-24之间。从全球角度来看, 撒哈拉沙漠以南之中部非洲地区是艾滋病最肆虐的地区。那里76%的年轻艾滋病患者是年龄在15- 24岁之间的女性。在中国虽然现存艾滋病感染者总人数(65万-102万)少于艾滋病肆虐的非洲和南美地区,但目前也经历着艾滋病迅速增长的困扰。现在全国的人群感染率为0.07%,但孕产妇感染率超过1%。因此,在研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的同时,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保护,控制艾滋病在这些弱势人群中的蔓延,是人类与艾滋病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大会关于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孕妇和儿童的健康保护等方面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在中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1]。专家估计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hurn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约为60万,在2001年1~6月发现的感染者的例数比2000年同期上升67·4%[2]。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发病时有许多的并发症,如其并发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就是一种呼吸系统严重的机遇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3]。广西龙潭医院近年来收治了艾滋病患者20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19~50岁;其中12例经血液传播,8例经性传播。2…  相似文献   

18.
黄哓婕  吴昊 《看医生》2004,(6):58-59
今天,把中国艾滋病的蔓延杰势比喻为那艘巨大的沉船一泰坦尼克号已绝非危言耸听,截至2001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数4000万,成人3710万妇女1850万其中80万人是儿童。我国到2002年底估计有100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一种传播性强,危害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10年最新估计[1],2009年全球新近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约为260万人,有1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存活的HIV感染者约有3 330万,已有3 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尽管全球艾滋病的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艾滋病目前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相似文献   

20.
自1981年美国报导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已波及到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至1996年底,全球有2800万HIV(艾滋病病毒)感染秆,其中AIDS(艾滋病)患者达770万,已经死亡580万人。如果全球新发生HIV感染者数以天为统计单位,1993~1996年分别为5000例、6000例、7000例、8500例,以此类推,到本世纪末,估计全球HIV的感染人数将达4d00万~1.1亿,艾滋病患者高达1400万以上。在艾滋病疫情迅速传向亚洲的今天,亚洲的HIV感染者及病人的增长速度已经与80年代非洲的增长速度相近似,尽管目前非洲HIV感染人数占全球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