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报告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 7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行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 7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 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2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2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手术时间 3 0~ 5 6h ,平均 3 1h。体外循环时间 6 2~ 15 2min ,平均 98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6~ 5 2min ,平均 2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9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另选第4肋间打2个手术操作孔,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8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 82 1例 ,其中补片修复 2 92例 ,缝合修补 5 2 9例。合并畸形 14种 (142例 ) ,需行矫正者 134例均给予手术矫正。结果 :早期死亡 16例 (1 9% ) ,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结论 :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强调合理掌握手术指证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与保护 ;对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双腔心等畸形者强调术前明确诊断 ,术中详细探查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Rastelli术后右心衰竭的可能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从 1997年 8月至2 0 0 0年 8月 ,我科行Rastelli术 8例 ,全组患者均用Dacron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 ,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肺动脉通道。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生存 7例 ,围术期右心衰竭 5例。随访 6个月~ 3年 ,除 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外 ,4例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Rastelli术后右心衰竭发生率高 ,其原因可能与外管道置入位置和方向不恰当、室间隔缺损修补后左、右心腔大小失衡、室间隔缺损修补不严密妨碍三尖瓣隔瓣功能以及心肌缺血时间长等有关。针对这些因素 ,手术中应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合理的内科治疗也能较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13例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探讨胸腔镜技术在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用全胸腔镜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修补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其中二尖瓣置换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二尖瓣置换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1例 ;本组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例。结果:全组无死亡及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40—198min,平均108±3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0—78min,平均48±14min。手术时间90—188min,平均110±30min。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有1~2mm针眼分流,3个月后复查示分流消失。随访1~12月无远期死亡,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结论: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及二尖瓣置换等手术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且隐蔽,符合美容要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婴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8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管理要点.方法 回顾总结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89例婴儿VSD并PH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本组患儿年龄42 d至12个月(平均7.2个月),体重3.1~9.7 kg(平均6.4 kg),其中轻度PH 28例、中度PH 42例、重度PH 19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1期矫治术.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1例,重要并发症6例.结论 对于反复肺炎、心衰伴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自1987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们共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87例,其中属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60例、膜周型者27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例直接修补室间隔缺损,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31例,10例无法做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余46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做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全组病例无死亡,心功能Ⅰ级55例,Ⅱ级32例。结论对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院1992年12月至2004年2月1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进一步探讨其疾病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13例病人(男性7例、女性6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7例病人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其他1例.阻断时间(67.46±26.13)分,体外循环时间(103.29±38.05)分.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1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有效.所有病人治愈出院,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罕见的心脏疾病,尽早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9.
对6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低心排发生,亦无严重的心律失常、空气栓塞及残余分流.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可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脏的损伤,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残余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复成人房间隔缺损18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181例 16岁以上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其中男 5 5例 ,女 12 6例 ,年龄 16~ 6 2岁 ;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18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2 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2例 ,左上腔静脉 18例 ;补片修补房缺者 112例 ,其余病例均直接缝合修复 ,合并心内畸形均同期矫治。结果 :手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切口脂肪液化 2例 ,心包积液 3例 ,心律失常 12例 ,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房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一旦明确手术适应症 ,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应用于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诊断性治疗及远期随访结果,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性治疗体会。方法: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分别给与选择性扩张肺动脉药物治疗,以不吸氧状态下末梢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为主要标准,判断手术指征。结果:手术5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无远期死亡,11例不具备手术条件,继续药物治疗。随访12~36个月,平均肺动脉压力低于40 mmHg(1 mmHg=0.133 kPa)。未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通过药物对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可以对肺动脉高压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体液因素对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 ,连续对 3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非肺动脉高压 16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15例 )直视修补术患者分组进行临床研究 ,在围术期对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丙二醛 (MDA)、IL 6、IL 8的变化进行研究 ,并结合体外循环前、后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围术期TXB2 、6 keto PGF1α与TXB2 的比值 (P T)、MDA、IL 6、IL 8的变化与围术期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呼吸指数的改变有着密切相关。结论 :在围术期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体液因素变化较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剧烈 ,易发生肺损伤 ,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是肺损伤在血液动力学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 ,在手术时放置Swan ganz导管 ,术后进行肺动脉压监测 ;2 0例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 ,术后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流情况 ;用镇静 ,肌松 ,过度通气 ,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结果 :发现 7例持续肺动脉高压 ,死亡 2例 ;2 7例有肺动脉高压危象 ,死亡 2例 ;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时 ,单向活瓣补片有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压下降后分流停止 ,未发现左向右分流。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把握好手术适应症 ,有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禁止手术 ;Swan ganz导管在术后肺动脉高压处理上有重要作用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能在术后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发挥良好的右向左单向分流作用 ,肺动脉压下降后又能自动关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1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临床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经右房切口探查,并分别通过肺动脉及右室流出道切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全组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均未见残余分流,无流出道狭窄及主动脉关闭不全。结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解剖位置特殊,自然闭合机会小,因血流动力学改变易造成主动脉瓣病变。一经诊断,应尽早行补片修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138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VSD1381例,男性835例,女性546例,年龄2天至55岁,平均(4.6±3.2)岁。体重2.5~80(14.5±10.7)kg,<10kg者487例(35.3%)。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必要时应用深低温低流量及改良超滤技术。直视缝合823例,补片修补558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4例(其中11例年龄<6个月),死亡率1.74%;晚期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发生率9.7%。结论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效果满意。但<6个月龄的低体重婴儿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干下型VSD应早期手术,防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术后应重视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监护与治疗,重视对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复习32例在婴幼儿期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15例应用持续体外循环灌注,17例应用血流降温诱致深低温循环停顿。在术后7~72个月,通过患儿双亲和专业人员估价其智力和体格发  相似文献   

17.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18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经右胸外侧腋下小切口手术72例,胸部正中切口46例,合并心内其他畸形13例;不阻断心肌循环手术63例,阻断心肌循环手术55例;直接缝合44例,补片缝合74例。结果:手术治愈116例,1例残余分流,死亡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诊断不难,但应注意合并畸形的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应视患者缺损大小、部位、分流情况及有无肺动脉高压而区别对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37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37例室间隔缺损(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7例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应用包括休息、吸氧、口服卡托普利及静滴前列腺素E1等在内的降肺动脉压综合治疗,治疗后若杂音增强,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心脏彩超示左右向右分流增加,则进行手术治疗;若变化不明显,重复用药。全组病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缺损。分别观察术前、后的SaO2,肺动脉压以及心功能,随访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他病例恢复顺利。经随访1例患于术后8月死亡,其他患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是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死亡率的关键因素,血氧饱和度可作为判断是否手术的简单易行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76例病人,心导管检查的16例,平均肺动脉压力65±17mmHg,其余经多普勒测定为50mmHg。于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术前、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结果 术后3例死亡,占3.9%,余73例治愈。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