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的附子饮片与甘草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找出配伍后附子对甘草中甘草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3种不同的附子饮片与甘草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共煎后甘草总皂苷的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附子配伍甘草共煎后甘草总皂苷的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与附子量成正比。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会显著影响甘草中甘草总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甘草与附子配伍后甘草黄酮含量变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甘草与附子配伍后甘草黄酮含量的变化.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单煎液和甘草与附子合煎液中甘草苷的含量变化. 结果:甘草单煎液中甘草苷平均含量0.76%,甘草与附子合煎液中甘草苷平均含量0.48%. 结论:甘草与附子配伍后,甘草黄酮(甘草苷)含量明显减少,表明甘草能抑制附子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附子与5种中药配伍抑毒增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论述了干姜、甘草、大黄、木通、生地黄5种药物与附子配伍后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伍,不仅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增强附子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发现,配伍后5组药物中均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其配伍体现了对立统一观。这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附子,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 ,采用串联质谱ESI MS及HPLC测定附子中的主要成分在配伍前后含量变化 ,采用薄层扫描测定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分组 :附子单煎组、附子与甘草合煎组、附子甘草单煎后再混合组。结果 :合煎组与混合组 ,其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显著降低 ,且附子中乌头碱的稳定性相对差些 ,说明 2味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溶性的物质 (因为乌头碱与甘草中的甘草酸可能形成络合物 ) ,从而减少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另外 ,附子与甘草配伍后甘草酸的含量也有所降低。通过…  相似文献   

5.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名方,始载于《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用于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方仅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剂。本文对作为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的附子,和四逆汤中可助附子回阳之功效的干姜及既能缓解附子、干姜的暴烈,又能协助附子、干姜的回阳救逆之功效的佐使药甘草三药的性能与作用、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以及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意义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景四逆汤为治疗伤寒少阴寒化证的基本方,功能挽垂绝之阳气,疗效卓著,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本方药仅3味(生附子1枚,炙甘草2两,干姜1两半),然历来对本方配伍结构的认识存在着很大分歧,有认为附子为君,干姜为臣,甘草为佐使,如明·许宏说:“必以附子为君,...  相似文献   

7.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 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 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附子的临床用法、用量和配伍等因素与安全的相关性.方法:对门诊应用附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记录附子用量、煎服方法、配伍、处方组成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追踪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附子不良反应事件与煎煮方法、煎煮时间相关(P<0.01).甘草和干姜并非附子必需的安全性配伍药物:附子与半夏可以配伍应用;附子与细辛配伍应用,则有增加附子毒性的可能.结论:适当的剂量以及合理的煎煮方法、煎煮时间、药物配伍,是避免附子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临床应用附子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消毒效果。方法将麻黄、附子、甘草汤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配伍及煎煮,对比分析各组配方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结分析消毒的效果。结果经过配伍后所得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同时非酯型生物碱含量则明显升高;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所得消毒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配伍与煎煮方式。结论麻黄和甘草皆能增强附子的消毒效果,尤其是三者同时煎煮,所得的消毒效果相较于其他配伍与煎煮方式更优,值得祖国医学临床中药配伍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附子配伍干姜对干姜的辣椒素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药材不同配伍比例对干姜的热性成分辣椒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两药配伍使用的增效作用机理,体现中药药性中"热热配伍"理论。方法:采用ScienHom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甲醇(55∶44∶1);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在不同配伍比例中,干姜辣椒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干姜、附子配伍前后辣椒素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可解附子之毒,防治热邪耗气;3两,主要与半夏、人参配伍组成小柴胡汤、泻心汤等,适用于中焦之呕吐病证;4两,主要与干姜配伍,补益兼以缓急,其证多有急、悸、利等症状。甘草在《伤寒论》中多用于虚、缓、寒证,以邪实为主者常用1、2两,以正虚为主者用3、4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附子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附子的毒性机制和附子的炮制、配伍、煎煮法,以及中毒解救等方面综述了附子的毒性及其应用方法.指出附子应用时要选择合适的炮制、配伍及煎煮法以减轻其毒性反应,并严格依据中医的辨证进行.附子的炮制减毒可采用煨制法、加压加热法、微波法、浓缩干燥制粒法等.附子亦可通过与甘草和干姜配伍来减轻其毒性反应.关于附子大剂量的临床应用时的减毒,是采用久煎合理或是应用现代的加工提取方法科学,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附子与干姜     
用附子温中回阳所以要配伍干姜,是为了充分发挥两药功用所长,协同奏效。附子与干姜同属大辛大热之品,两药相较: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前人有“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使效力持久;干姜配伍附子,可助长散寒之功,显效更速。所以前贤云:“附子无干姜不热”。附子理中丸、四逆汤、姜附汤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方剂,皆以两药同用。  相似文献   

15.
用附子温中回阳时之所以要配伍干姜,这是为了充分发挥两药功用所长,协同奏效。附子与干姜同属大辛大热之品,两药相较: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此前人有“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血清IgG水平为指标,研究了四逆汤及其各单味药附子、干姜、甘草对正常大鼠体液免疫的影响并对比附子、干姜、甘草三者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四逆汤全方和单味干姜、附子有显著提高正常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且干姜作用较附子强,而甘草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清IgG。结果提示:四逆汤方药可提高正常大鼠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7.
附子配伍干姜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附子、白附片及黑顺片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煎出量的变化,探讨两药配伍使用的增效作用机理,体现中药药性中"热热配伍"的理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煎出量的测定。结果:水煎液中,不同附子炮制品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总生物碱的煎出量各不相同,但配伍干姜后各组总生物碱煎出量均有所增加。结论:附子、干姜配伍前后总生物碱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附子有一定毒性.一般规定用量为15克/次以内。但在恰当配伍及合理煎熬情况下,大剂量(每剂30~45克)运用。往往取得意外疗效。大剂量使用附子,其毒性及副作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要久煎;二要注意配伍及同煎。久煎指煎30分钟以上,配伍指配甘草、干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 (三萜皂苷和黄酮等) 组合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 模型的抗炎效应,研究两者配伍的抗炎作用机制,探讨两者配伍的意义。方法 设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组 (即附子生物碱组)、附子甘草配伍组 (即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雷公藤组,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 (AI) 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和关节浸液内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前列腺素 E2 (PGE2) 水平;用 RT-PCR 检测踝关节组织 IL-1β基因表达;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A 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严重,AI 明显升高,血清和关节浸液内 IL-β、TNF-α、PGE2 水平显著升高,踝关节组织 IL-1 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并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组、附子甘草配伍组大鼠关节肿胀得到改善,AI 降低,血清和关节浸液内 IL-1β、TNF-α、PGE2 水平降低,踝关节组织 IL-1β基因表达减弱,病理组织改善,且附子甘草配伍组优于附子组。结论 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合能有效抗炎,缓解 AA 症状,改善 AA 大鼠免疫功能和组织结构,两者配伍作用优于单用附子生物碱,体现了附子生物碱、甘草活性物质是附子甘草两者配伍抗炎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归纳人参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规律。方法以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研究内容,统计100条人参相关条文和61首非重复人参方。结论适用人参的病种有伤寒六经病、六淫为病、杂病、妇人病。适应证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粳、烦躁、虚赢少气等。功效为益气生津。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与人参常配伍的药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常见配伍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等等。方剂组成味数是4味至7味。代表性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加入参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