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体植入口腔牙槽骨中,不良的骨结合、细菌感染以及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常用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等。骨结合的发生是种植体成功种植的重要保障,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胶原蛋白Ⅰ、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连蛋白等)可加快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骨的形成;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化学改性技术可诱导种植体周围特殊细胞分化和软硬组织改造,加快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发生,从而提高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韩倩 《医学综述》2011,17(19):2956-2958
种植体修复具有美观舒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和能够避免或减少天然牙的预备等优点,深受医师和患者的青睐,是口腔修复术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而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体在机体内的骨整合和骨缺损的修复决定着种植术的临床成功率。如何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率及结合速度以修复骨缺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种植体的表面性能可影响种植体植入后的界面的骨愈合速度,骨结合强度以及骨结合率。  相似文献   

3.
何亮  杨楠  余洋  郑金曙 《河北医学》2009,15(2):136-138
目的:在人工牙即刻种植术中将多孔骨无机质以及复合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周骨缺损区,覆以可吸收膜的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进行骨内即刻种植,以探讨即刻种植术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以促进种植体骨融合,确保种植成功和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新鲜拔牙创内即刻植入ReplaceTM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采用与植体类型配套的扩骨器的骨挤压法制备种植体窝,在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骨缺损区植入Bio-OssTM颗粒多孔骨无机材料以及复合自体骨植入,覆以Bio-GideTM可吸收膜。结果:所有13例即刻种植18枚植体,均达到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植骨材料及自体咀嚼粘骨膜瓣也正常愈合。13例患者即刻种植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即刻种植中种植体周的骨质缺损区不大,骨量不足的情况也较轻,较适合多孔骨无机质膜下植入的应用,能达到充填骨缺损、引导骨生成、与种植体和自体骨相骨性结合的作用。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虽远期成功率无从谈及,但种植体及植骨材料的成活,软、硬组织的成功保护,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增强了术者对即刻种植临床应用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相信,本组病例即刻种植中所采用的骨引导再生技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在恒河猴下颌磨牙区分期植入CDIC和ITI-TPS两段式实心螺纹柱状纯钛种植体,同体对照,对种植1月、2月、3月、1a两种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临床观察、X线摄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元素分析.结果:口腔检查未见种植松动及周围组织明显炎症表现.各期种植体骨界面C线影像均未见明显透射暗影,仅种植1月CDIC种植体颈部见少量角形吸收.光镜的扫描电镜观察见种植1月两种种植体界面少量骨形成;1月至3月ITI-TPS种植体界面骨形成较明显,成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种植术中使用医用胶原膜对术后骨融合期引导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对31例种植术中发现骨量不足的骨缺损区和即刻种植术中种植体与拔牙创间骨间隙较大区域采用医用胶原膜覆盖并严密缝合,术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连接种植体上部结构时摄X线片,对新骨生长情况进行连续性临床和X线的观察分析。结果:31例患植入种植体47枚,其中39枚种植体植入后使用了胶原膜,二期手术时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理想的骨融合,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39枚种植体中有15枚种植体于术后2个月的X线片可见到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骨密度增高影,4个月后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时可见到新骨覆盖种植体表面,用骨凿等去除新骨后方可见到封闭螺帽。结论:医用胶原膜在种植术中有较好的引导骨再生利用,有利于种植术后骨融合期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冻干骨支架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整合情况。方法 应用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分别于即刻和术后3个月(对照)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通过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观察骨整合情况。结果 3个月后即刻种植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均可见种植体周围包绕着致密的骨组织,未观察到任何间隙和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与人工骨整合良好,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后植入种植体,即刻与延期植入的种植体均可以与组织工程人工骨发生骨整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张洋  何家才 《安徽医学》2014,(7):924-927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种植体17颗,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种植体存留率、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状况和窦底提升后新骨形成状况。结果观察期内17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平均提升高度为3.12 mm(2.03~4.13 mm),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每次X线复查种植体颈部周围骨水平吸收<0.2 mm。结论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方法可靠,效果肯定,能有效治疗窦底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者。  相似文献   

8.
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研究采用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的运用技巧与优点。方法选取含钛种植体骨组织块,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塑料包埋,包埋后经Leica SP1600硬组织切片机切锯成200μm厚切片,手工磨至70μm,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可见到界面及其周围骨组织矿化过程,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其周围新骨荧光双色标记间距为(9.4±0.61)μm。结论塑料包埋技术适用于不脱钙硬组织包埋,制作含金属硬组织切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含金属硬组织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和口腔种植体的骨整合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体—骨结合部位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功能负荷下,不同种植体-骨结合部位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比较单根螺纹型种植体在50%骨结合率下,七种接触方式及部位(局部交替、冠部、底部、颊侧和舌侧、近中与远中侧)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及种植体位移。结果 不同部位结合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不同,比较而言,冠部结合状态下,骨界面平均应力水平低、分布最均匀,骨界面最大应力值最小,应力集中程度最低。结论 种植体植入过程中保护种植体颈周密质骨对于种植成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种植体值入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有足够的长度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好的骨融合,这就要求种植体周围有 骨组织支持。上颌后牙区因上颌窦的存在及骨质疏松,加这牙槽骨的吸收,不仅使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难以取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皮上凳窦粘膜进入窦腔,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因此该区域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其远期的种植成功率很低。。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生物膜技术同时应用于这一区域使得种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常规修复的安全区域,也为大多数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就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移植材料的选择、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姜威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0):838-840
近年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作为一种神经肽,其参与骨代谢、骨愈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逐步对CGRP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生物学作用展开研究与探讨,但CGRP在牙槽外科和口腔种植学中研究较少。本文重点综述CGRP对骨代谢、骨愈合的影响,以及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和骨结合的特点,为CGRP在口腔种植学中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口腔种植学科的发展对早期高强度的骨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植体表面改性是促进骨结合的常用方法。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具有强大的促血管和成骨耦合等生物学效能,在骨组织再生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干细胞膜片技术、细胞外基质片层技术和工程支架等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负载特定干细胞成分的膜片或涂层成为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热点。基于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组织工程化种植体兼具成骨活性与低免疫原性的优点,有效解决了引导成骨、优化种植体表面和增加生物嵌合之间的平衡问题。此外,干细胞疗法弥补了内源性干细胞活性低下或数量不足的缺陷,有利于改善植区局部骨质量或全身机体状态,为种植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更佳的条件。本文就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促进骨结合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干细胞治疗在口腔种植术和再生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目前已是修复牙体牙列缺失的理想方法 ,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按外科植入方式可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两种。延期种植是在拔牙后 3~ 6个月以上 ,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时植入种植体。即刻种植方式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时 ,将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创内 ,而无需等待拔牙创愈合。即刻种植方式近年研究较多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 ,只要掌握合适的适应证 ,采用适当的种植技术 ,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一样可以达到骨结合 ,其愈合过程与种植体的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植方式。1 …  相似文献   

14.
卢丙伦  刘宝林 《医学争鸣》1997,18(4):378-379
骨融合式牙种植体的即刻种植*卢丙仑1刘宝林2孙庆妹2陈小文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颌面外科,2口腔组织病理科西安710033)关键词牙种植体即刻种植骨移植骨形成蛋白中图号R782.1牙种植体的即刻种植方式具有疗程短,能有效地防止颌骨吸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日立S—520扫描电镜,对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烧结涂层复合骨形成蛋白移植于15只成年狗颌骨内2~16周标本进行骨界面观察和成骨量测定.就种植材料,种植体表面形态、结构,种植体与骨组织间隙大小,骨形成蛋白等及成骨时间和量作了分析.实验组2~4周成骨量是对照组的1~2.5倍,成骨时间早,量大,成熟快,骨性结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种植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窦内提升联合上颌第一磨牙种植术且修复后1 a定期复查的48位患者(48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术中上颌窦底填入Bio-oss骨粉材料的24颗种植体为植骨组,术中上颌窦底未填入植骨材料的24颗种植体为未植骨组。术后3个月,采用种植体松动度测定仪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分析植骨与否对种植体松动度的影响;根据种植修复后1 a复诊种植体X线根尖片显示骨吸收的实际高度,分析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IS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1 a,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术后种植体松动度和边缘骨吸收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短期内临床效果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钛种植体种植在管状骨中骨愈合界面及其力学的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新西兰兔制备种植体动物模型,分别在种植后3,6月采用X线摄片、钛种植体组织块切片以及钛种植体组织块力学检测等方法,观察纯钛种植体在管状骨的骨愈合界面. 结果 光镜下钛种植体-管状骨愈合界面在种植后的3,6月均无纤维组织生长;骨-钛界面结合紧密;骨-钛界面均无炎症反应;钛种植体力学测试均>500 g. 结论 钛种植体种植在管状骨中亦可形成良好的界面愈合,植入后3月和6月骨-钛界面愈合情况无明显区别,力学测试均达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9月-1996年9月间应用一段式骨内种植体对142例患者进行了212颗人工牙种植修复,经1-5年临床观察,成功率为93%,近期疗效满意。作者对一段骨同种植体植入成功的有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认为种植术能否成功,除了种植材料本身的性能及设计,也取决于熟练掌握精细的外科手术技巧,严格的病例选择,种植牙修复系统以及长期种植体保健和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只 ,另取同龄健康新西兰雌兔 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在各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对骨质疏松症组中的 1组予以地塞米松治疗。种植体植入 2周、4周和 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 2个 ,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测 ,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 4周时有较大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 :正常组 >地塞米松组 >骨质疏松症组 ,但 8周时差异不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的骨整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倩  梁星 《四川医学》2002,23(6):643-645
以往的文献着重于对种植义齿成功率和并发症的研究 ,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已转向美观方面 [1~ 4 ]。与美学效果极为相关的因素有种植体周软硬组织条件 ,种植体和上部结构的设计 ,以及手术设计等。下面就目前与美观相关的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1 受植区解剖条件的改善1.1 术前处理 :术前处理是采用各种增高增宽术。以获得足够骨量支持有理想长度和方向的种植体 ,增加种植义齿的美观效果。这些种植前外科手术包括牙槽嵴上骨 /骨内移植术、上颌窦底提升术、膜技术引导组织再生、骨劈开以及下牙槽神经移行术等 [4 ,5]。另外 ,错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