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建华  吴相伟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26-1327,1334
重症创伤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数据显示每年约580万人死于创伤,每天约1.6万人因创伤死亡。院前急救、急诊室处理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处理是重症创伤救治过程中的3个关键性环节。重症创伤患者面临着3个死亡高峰期,即伤后数分钟内的死亡高峰、数小时内的早期死亡高峰以及1周后的晚期死亡高峰,ICU需要面对的通常是晚期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2.
李锦玲  王秀银  宋伟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452-345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经创伤控制骨科(DCO)救治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行DCO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经DCO救治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传统救治的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对照总结。结果:观察组乳酸清除、凝血功能恢复和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未发生DIC和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经DCO救治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配合医生继续行DCO救治的护理,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对患者进行DCO第三阶段的确定性手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组病人男7例、女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6.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5例,高处坠落3 例.全组病人均在专科病房抗休克及做了相应的手术,术后24小时-48小时出现ARDS,全组病人均行了气管切开,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护理,经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全组病人7天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4.
本组病人男7例、女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6.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5例,高处坠落3例.全组病人均在专科病房抗休克及做了相应的手术,术后24小时-48小时出现ARDS,全组病人均行了气管切开,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护理,经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全组病人7天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5.
孙玉莲 《中外医疗》2009,28(13):129-129
急诊科以病人急,重为特点,而严重创伤的病人占很大比例。近年来,我院急诊共抢救危重病人485例,其中严重创伤62例。由于我们重视创伤病人的抢救工作,为救治病人赢得时间,提高了重伤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创伤有突发、危急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约有20%的伤员会威胁生命,特别是严重创伤危险性更大。因此,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现将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使创伤病人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应用自行设计的程序化护理。对1996年8月-199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创伤病人,针对早期预防休克,早期判断伤情和抢救进行了研究。观察组按程序化护理,对照组按急诊科常规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前了26min。结论:程序化护理为病人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学琼 《中外医疗》2010,29(27):163-164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地,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许多车祸致死都发生在伤后30min内,如果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患者的生命可因此得到挽救,把握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这就对院前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人员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护基本生命支持,做好现场的处置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 80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合适的护理。结果 80例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感染病情均痊愈。结论 ICU感染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病情原因和外源病菌入侵,因此护理工作的重点要围绕这两个基本方面展开,尽量降低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将重症监护运用于各种休克、急性中毒、败血症、脑溢血、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等病人的抢救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16岁~79岁,平均50岁;其中脑溢血20例,急性中毒31例,急性心肌梗塞13例,其它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交通运输业、高层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各种外伤及多发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在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早期 ,护理人员迅速对伤情进行评估后 ,配合医生及时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 ,纠正低氧血症 ,是为专科治疗或监护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一环。重症创伤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护理十分重要[1 ] ,对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院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对收治 1 0 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急救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9例 ,女 1 3例 ;年龄 7~ 72岁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85例 ,坠落伤 1 2…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交通业的飞速发展,由于意外所致的严重创伤患者日渐增多,且构成病情复杂,发展变化快,常由于严重创伤后发生大出血而呈现休克状态,多需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需手术抢救,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措施,与手术、麻醉医师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5例严重创伤者的术中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 ,交通事业的发展 ,创伤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我院急诊科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间 ,成功地抢救了 15 8例严重的创伤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 8例 ,男 91例 ,女 6 7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年龄 4 2岁。闭合性损伤 92例 ,其中脑外伤致颅内血肿 38例 ,肝破裂 2 2例 ,脾破裂 2 7例 ,血气胸 5例。开放性损伤 6 6例 ,其中大面积头皮裂伤18例 ,颅底骨折 10例 ,四肢开放性骨折 30例 ,腹部刀伤 8例。受伤部位均是 2处或 2处以上 ,伤后均未经处理直接送入我院。受伤至来院时间为 2 0~80分钟。2 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实践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间48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同时段48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增加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197.4±8.6)分,对照组为(168.5±7.3)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1.8±1 0)分,对照组为(1.4±0.7)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针对重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推进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林云云  林英秀 《中外医疗》2010,29(26):157-15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室196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呼吸机和呼吸道的管理和医护人员健康教育,195例患儿感染得到控制,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患儿的感柒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同利  莫淑敏 《医学争鸣》2009,(21):2487-2488
0引言多发性创伤是我军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处理、特别是在战争状态下较易出现的伤情,因此,总结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探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对策,为加强创伤“黄金时间”[1]并努力争取“白金10min”[2]的抢救和护理,降低伤残和死亡率,保障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急救4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成功抢救45例,死亡3例,其中急诊抢救室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送手术室抢救无效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达93.75%;结论在对严重创伤病人开展急诊急救时,采取持续的、有所预见的以及专门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64例,女性28例,年龄14~71岁。交通事故伤81例,坠落伤6例,刀刺伤1例,钝性撞击伤4例。急诊距手术时间0.5~16h。脏器损伤情况:脾破裂39例,肝破裂18例,肝、脾同时破裂5例,一侧肾破裂3例,脾、左肾同时破裂6例,肠系膜血管破裂8例,胃断裂1例,十二指肠多处破裂2例,小肠多处破裂、断裂4例。合并伤:肋骨骨折伴血胸3例,骨盆骨折4例,膀胱破裂和尿道断裂各1例。  相似文献   

19.
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进行早期复苏及抗休克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紧急有效地处理重要脏器伤是挽救伤员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误诊和漏诊,必须建立以急诊外科为主、多科协同的抢救小组。有条件的医院应成立创伤外科。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重症监护病房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出作为一名ICU护士,除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急救护理技术,更应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加以重视,关注并满足患者的心理及感情寄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