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评价P53基因突变与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我们选择161例浆膜浸润胃癌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IHC)检测P53蛋白。95例(59%)显示P53基因突变(>10%细胞核染色阳性),P53基因突变与已知的预后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53染色阴性病人5年生存率为68.1%,这一数值高于P53阳性病人(43.3%,P=0.024)此外,P53基因突变对各亚群组的预后也有影响,在肿瘤直径大于5cm组(P=0.03)、在低分化型肿瘤组(P=0,002)、以及在淋巴结转移组(P=0.035)。多因素分析时,P53基因突变仍与胃癌病人的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6)。这些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浆膜浸润胃癌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的非依赖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19例冰冻胃癌组织P53基因第7外显子DNA片段扩增及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相应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4例(21.1%)胃癌组织P53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突变。而P53蛋白表达率达47.4%(9/19)。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0.05)。提示在胃癌发生和演变过程中,P53基因突变是重要事件,其中第7外显子是突变热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PCR-SSCP方法检测47例胃腺癌及相关淋巴结转移灶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47例原发灶有8例(17%)、淋巴结转移灶有18例(35%)检测到p53基因突变。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时发生鹤煌有72例(15%)。胃癌原发灶p53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肿瘤部位、肉眼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  相似文献   

4.
用人抗鼠P(53)(DO-1)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8例胃癌、11例异型增生、5例肠化生、19例胃非癌性疾病组织及5例正常胃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观察结果表明,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异型增生中为36%,5例肠化生中4例P(53)蛋白呈阳性,正常胃及胃非癌性疾病组织中P(53)蛋白均呈阴性。P(53)蛋白阳性率与胃癌组织学类型之间看不出相关性(P>0.05),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对胃癌细胞中P(53)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P(53)蛋白分布于细胞核内及胞浆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中。P(53)基因突变引起的P(53)蛋白过度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较常见,很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原发性乳腺癌标本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P~(53)的阳性率为35.7%(20/56),与组织类型无关。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预后显著有关(P<0.05)。提示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波辐射SP方法检测100例胃癌中CD34和P53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率达52%,P53异常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P〈0.05);低分化胃癌组和进展期Ⅱ,Ⅲ,Ⅳ期胃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组和I期胃癌(P〈0.001),有淋巴结转移胃癌MVD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胃癌(P〈0.001),胃癌MVD与P5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胃癌、62例癌前病变、1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Warthin-Starry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c-erbB-2等基因蛋白。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前两组间无差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无差别(P>0.05)。胃癌和癌前病变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PCNA、c-erbB-2及多基因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53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幽门螺杆菌感染者p53表达高于无感染者(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基因突变过程是使细胞增殖迅速,抑癌基因如p53失活及癌基因如c-erbB-2激活,使胃上皮向恶性转化,故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ras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和ras基因的突变情况,(2)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分析41例胃癌标本中P53基因和ras基因的突变。(3)结果 本组41例中,12例(29.3%)发生P53基因突变,16例(39.1%)发生ras基因突变,1全负时发生P53基因和ras基因的突变。(4)结论 P53和ras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胃癌p53肿瘤抑制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微波处理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胃癌进行了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p53蛋白表达总的阳性率为36.4%,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5%和42.6%,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正常粘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皆为阴性。p53阳性与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而在增生活跃的或间变明显的肿瘤细胞区域可见p53蛋白异常表达,应用DH7标记肿瘤的增殖活性,p53阳性组(92.6%)非常明显地高于p53阴性组(63.2%)(P<0.01)。本组2年死亡率中,p53阳性表达肿瘤患者(69.0%)与非p53表达者(40.6%)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过表达的肿瘤具有高的增殖活性,而可作为胃癌患者缩短生存期的独立指标;p53的表达异常还是恶变之一标志。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检测了51例胃肠道平滑肌肉瘤(ALS)中P^53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探讨P^53蛋白的表达与ALS组织学分级,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ALS中的P53蛋白阳性率为44%;P^53蛋白在组织学Ⅱ~Ⅲ级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级(P〈0.05),死亡组P^53的阳性率高于生存组(P〈0.05),表明P^53蛋白基因突变与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6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3,bcl-2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60例胃癌中P53,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60例胃癌中,P53阳性率为53.3%,bcl-2阳性率为70.0%。P53和bcl-2表达与胃癌分期有关(P〈0.05)。P53阳性率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而升高。相反,bcl-2阳性率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53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但bcl-  相似文献   

12.
胃癌中PCNA、P53、C-erbB-2的表达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PCNA、P53、CerbB2 表达及其与病理类型、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2 例胃癌中PCNA、P53、CerbB2 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指数在高分化组为20.00±3 .33与低分化组34.18±3 .46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53和CerbB2 在胃癌中表达率分别为44.40%和60.0% ,其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在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方面,PCNA、P53、CerbB2 均显示了正相关。结论 PCNA 表达指数和P53、CerbB2 表达率越增加越容易致胃癌浸润和淋巴结扩散,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枸椽酸-LSAB-微波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9例原发性胃癌组织标本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并与切缘正常胃粘膜对比,结果表明,胃癌阳性表达率为93.1%,其与正常胃粘膜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表明检测P53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PCR-SSCP技术对58例乳腺肿瘤c-erbB-2癌基因表达及p53抑癌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中c-erbB-2表达率为38%,p53表达率为52%,导管内乳头状瘤均为阴性;c-erbB-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P<0.01)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受体状态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且倾相于≥2cm的肿瘤;两基因的表达均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两基因间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每一基因的改变均可作为不依赖于淋巴结状态的独立预后指标。PCR-SSCP分析表明,15例p53基因表达阳性病例中4例于外显子5,6例于外显子7有该基因的突变(67%),说明乳腺癌p53基因突变也多发生于其突变热点部位。  相似文献   

15.
30例新鲜胃癌标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HPV15阳性率为40.0%,未发现HPV18感染:P53基因突变率为50.0%,HPV16感染和P53基因突变同时存在者为16.7%。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腺癌P53蛋白与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3基因突变对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聚合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P53的蛋白表达与基因突变。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4.15%,阳性者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37),核过表达仅与组织分化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分期、浸肌程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均无关(P〉0.05);  相似文献   

17.
应用粘液组织化学及ABC酶标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对117例胃癌的粘液分泌及菜豆凝集素(PHA)受体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胃癌组织的PHA受体表达率与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胃癌的组织化学分型有关,其中肠型胃癌的PHA受体表达率(95.1%,58/61)显著高于胃型胃癌(57.1%,16/28)(P<0.01),肠型胃癌的硫酸粘液检出率(93.4%,57/61)显著高于胃型胃癌(无检出)(P<0.01)。肠型胃癌的肠化检出率(86.9%,53/61)显著高于胃型胃癌(35.7%,10/28)(P<0.01),肠型胃癌旁肠化PHA受体表达率(81.1%,43/53)显著高于胃型胃癌旁肠化(40.0%,4/10)(P<0.05)。提示:肠型胃癌起源于肠化粘膜,特别是柱状细胞分泌硫酸粘液的肠化粘膜;而胃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  相似文献   

18.
朱日林  王瑞年 《上海医学》1996,19(3):135-138
本文应用LSAB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表达的研究,并分析了p53表达与胃癌DNA倍体的关系。结果:75例胃癌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1.3%。4例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中有2例表达阳性,p53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60.0%)高于进展期胃癌(38.5%);肠型胃癌中阳性率(52.6%)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9.7%)(P<0.05);异倍体胃癌p53阳性率(51.1%)明显高于二倍体胃癌(26.7%)(p<0.05)。经统计分析,未见p53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指标之间有明显关系。结果说明,p53表达与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关系密切,主要与肠型胃癌和异倍体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癌与晚期胃癌P^53,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浣孝强  李凡彩 《广西医学》1996,18(3):222-224
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2例胃癌组织中突变型基因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ER、PR总阳性率为38.0%,P^53阳性率为33.3%,癌旁粘膜及癌间质均为阴性,ER、PR在分化差癌中表达率高。P^53与ER、PR阳性表达一致率为81.3%,晚期胃癌的P^53与ER、PR显高于早期胃癌,提示P^53、ER、PR阳性临床预后差,检测胃癌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例胃癌及1例正常胃组织P53基因有249密码子点突变,结果未发现异常,提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第249密码子点突变不是本地区胃癌P53基因突变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