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戒断氯胺酮、抗生素、M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26(18~36)岁。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或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 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均匀分布共注射30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排尿日记、OAB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例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排尿日记显示治疗后4周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由(24.2±5.9)次减至(12.8±2.5)次(P<0.01),夜间排尿次数由(16.8±5.3)次减至(6.7±3.0)次(P<0.01),尿量由(31.3±10.8)ml/次增加至(67.8±23.7)ml/次(P<0.01)。OABSS评分由(9.7±1.5)分减至治疗后4周的(7.0±1.7)分(P<0.01)。尿痛、膀胱区疼痛、血尿症状也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未出现急性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酒石酸托特罗定在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OAB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片)1片,2次/d,42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5mg,1次/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g,1次/d,42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排尿情况,进行OAB症状评分(OABSS评分),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减少,每次排尿量明显增加。试验组治疗后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OAB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OAB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酒石酸托特罗定是治疗OAB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西维林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 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临床采集93例TURP术后OAB,予罗西维林10mg/次,3次/d及坦索罗辛0.2mg/d,顿服,连续7—10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观指标OAB评分(OAB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客观指标24h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的变化,并结合药物副反应发生率,评估治疗后患者OAB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93例平均服药时间为(5±3)d,治疗后OABSS评分平均降低8.12分(P〈0.01),且均≤4分,IPSS评分平均降低16.69分(P〈0.01),QOL评分平均降低2.18分(P〈0.01)。治疗后24h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2.1%(2例出现口渴症状)。结论罗西维林联合坦索罗辛治疗TURP术后OAB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2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2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和不同程度的急迫性尿失禁及膀胱区疼痛等症状,白天排尿间隔时间最短4~5min,平均(20±15)min;夜尿6~20次,每次尿量(50±15)mL。3例出现不同程度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病程3个月~2年,20例患者功能性膀胱容量平均50(20~100)mL,Qmax3.7~8.9mL/s,残余尿量0~24mL。20例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敏感性高,逼尿肌活动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麻醉下行肉毒素A逼尿肌注射术,水压扩张膀胱,伴有尿路感染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拔除尿管时膀胱容量平均(130±30)mL。排尿量平均(120±25)mL/次,排尿间隔时间平均(85±25)min,夜尿5~7次,Qmax平均(10.2±3.3)mL/s,残余尿量平均(7.0±2.5)mL。出院后16例随访平均6(3~12)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尿量每次平均(220±50)mL,夜尿0~3次。结论 麻醉下的膀胱水扩张、A型肉毒素膀胱逼尿肌内注射的综合治疗,可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轻LUTS症状,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戒断氯胺酮、抗生素、M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25( 18 ~36)岁.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或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均匀分布共注射30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排尿日记、OAB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例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排尿日记显示治疗后4周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由(24.2±5.9)次减至(12.8±2.5)次(P<0.01),夜间排尿次数由(16.8±5.3)次减至(6.7±3.0)次(P<0.01),尿量由(31.3±10.8) ml/次增加至(67.8±23.7)ml/次(P<0.01).OABSS评分由(9.7±1.5)分减至治疗后4周的(7.0±1.7)分(P<0.01).尿痛、膀胱区疼痛、血尿症状也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未出现急性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丙咪嗪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32例,均给予口服托特罗定2 mg,每日2次;多沙唑嗪4 mg,每晚1次;丙咪嗪25 mg,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行OAB症状评分(OABSS),观察患者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后白天排尿评分、夜间排尿评分、尿急评分、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及OABSS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34.4%)、便秘(21.9%),无尿潴留发生,无患者因无法耐受而退出。结论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丙咪嗪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涛 《海南医学》2012,23(14):75-76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9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口服索利那新治疗,连续用药4周.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疗效以及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夜尿次数等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治愈168例、显效25例、无效5例;198例患者治疗前OABSS平均得分为(11.96±2.08)分,治疗后为(8.47±2.13)分,治疗后OABSS平均得分低于治疗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尿频、尿急、夜尿多以及尿失禁等症状,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电针内关太溪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0例按门诊及住院病历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OABSS、PPBC、QOL评分及记录相关排尿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溪穴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症状,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对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neurogenic overactive bladder, NOAB)的治疗作用。方法83例经抗胆碱药物治疗症状未改善的NOAB患者分为A组(n=42)和B组(n=41)。A组每天1次接受30min的频率为20Hz、波宽为150μs的双相方波TENS治疗90d,B组继续接受抗胆碱物药治疗90d。治疗前后分别评估参与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score, OABSS),健康调查简表(SF-36),排尿日记,尿动力学。结果治疗90d后,A组的OABSS评分比B组显著降低(P<0.01)。A组的SF-36评分有部分明显改善(P<0.05)。A组排尿日记治疗前后比较每24h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每24h尿失禁次数(P<0.001,P=0.005和P=0.003)均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在尿动力学检查中最大膀胱容量、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都明显优于B组(P<0.001、P=0.030和P<0.001)。结论20Hz的TENS可以改善NOAB患者的OAB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A型肉毒素(BT-A)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BT-A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治疗OAB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应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BT-A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排尿症状、尿动力检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以两组在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为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BT-A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改善症状(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尿频,尿痛)方面WMD分别为-0.31 (P< 0.00001)、-7.92(P< 0.00001)、-3.87(P=0.14);尿动力学检查方面[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逼尿肌压力(MDP)]WMD分别为205.99(P< 0.00001)、-42.82(P< 0.00001);生活质量评分方面(IIQ-7、UDI-6评分)WMD分别为-22.06(P=0.16)、-12.48(P=0.14).BT-A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泌尿系感染和尿潴留的RR值分别为1.25(P=0.008)和5.96(P< 0.00001).结论 BT-A对缓解尿急、尿频、尿痛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有明确作用;BT-A可以提高膀胱容量、降低逼尿肌压力;但是,BT-A有发生泌尿系感染及尿潴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后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5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未接受BTX-A注射;7例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5例接受第2次膀胱壁BTX-A注射;1例接受第3次膀胱壁BTX-A注射。在注射BTX-A后即刻用膀胱镜活检钳留取逼尿肌组织,48 h内制作成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下,未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逼尿肌的肌细胞形状多样、排列紊乱;肌细胞核增大、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肌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膜形成广泛的锯齿状胞突连接、质膜下胞饮小泡或胞膜凹陷减少;细胞间隙增宽,间质中可见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和少许弹性纤维。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者与未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征基本相同。接受第2次注射和第3次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与首次注射和未注射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只是改变程度稍有加重。结论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膀胱壁BTX-A单次或重复注射后,未观察到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出现特异性的不可逆改变。提示膀胱壁BTX-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安全、可逆、可重复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 例女性膀胱过 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 例。试验组给予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索利那新治疗, 对照组单纯给予索利那新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周及12 周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尿急症状评分和24 h 排尿次数。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OABSS、尿急症状评分 和24 h 排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治疗2 周及12 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ABSS、尿急症状评分 和24 h 排尿次数均有下降,且治疗后12 周临床指标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 周及12 周临床指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 动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OABSS,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骶管内药物注射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40例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骶管内药物注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Crede手压法、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骶管内药物注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评定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1个月的疗程结束后,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症状和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骶管内药物注射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骶管内药物注射联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治疗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对膀胱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其在膀胱收缩功能中的作用,为膀胱活动过度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膀胱活动过度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托特罗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黄酮哌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和平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9.363,P〈0.05),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t=12.36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30/40),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口干、便秘、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在治疗膀胱活动过度症的应用中能明显降低膀胱细胞的兴奋性与收缩功能。提高治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该病治疗手段单一,疗效一般,而本研究旨在积极探讨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摸索该病治疗的新方法,造福更多患者。 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平均24 h排尿次数、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生活指数评分。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组各疗效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OABSS、SAS及生活指数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平均24 h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能有效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改善患者OABSS、SAS及生活指数评分,缓和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造福更多该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6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住院时间37~62d,平均5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d。随访5个月~6年,平均26个月。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未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4例(87.5%),夜间尿失禁6例(37.5%),皆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245~380 mL(平均316 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28~57 cmH2O (平均39cm H2O,1 cm H2O=0.098 kPa)。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可靠,患者原位排尿,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OA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感传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感传针法治疗,观察周期为1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调查表(OABSS)评价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19.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ABSS尿频评分、尿急评分、总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OABSS尿急评分、总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传针法能有效改善OAB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32-35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防己黄芪汤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列腺增生合并OAB行TURP术患者80例,随机将病例分成电针中药组、电针组、中药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电针中药组给予电针加防己黄芪汤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中药组给予防己黄芪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观察OABSS评分、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变化。结果四组OABSS评分均不同程度低于治疗前(P0.01,P0.05),电针中药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1),电针组低于中药组及对照组(P0.05);电针中药组、电针组、中药组的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均不同程度高于手术前(P0.01,P0.05),且电针中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防己黄芪汤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能更有效地增加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