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发病情况,分析IBS与SIBO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IBS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21例。对60例IBS患者(试验组)及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按大便性状将60例IBS患者分为腹泻型IBS(IBS-D)组、便秘型IBS(IBS-C)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葡萄糖呼气氢试验(glucose hydrogen breath test,GHBT)检测SIBO情况,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SIBO阳性率和呼气氢所有浓度值。结果:IBS组60例中检出42例存在SIBO,阳性率为70.00%;对照组21例检出1例患者存在SIBO,阳性率为4.76%;两组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IBS-D组、IBS-C组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7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O在IBS病人中发生率高,IBS与SIBO关系密切;IBS分型与SIBO相关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肠病(FB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将196例FBD患者分为肠易激综合征组、功能性腹胀组、功能性便秘组、功能性腹泻组四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四组F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功能性腹胀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其他FBD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FBD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功能性腹胀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可指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病史对部分FBD病人予以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SIB0,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为  刘峰  徐爱蕾  颜君  蔡娜  葛妍芹 《医学综述》2011,17(6):946-947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肝癌三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将1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食管癌组、胃癌组、肝癌组三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食管癌组和胃癌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肝癌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可及时诊断SIBO,有利于解释疾病的部分临床症状,指导调整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4.
闫曙光  惠毅  李京涛 《重庆医学》2015,(35):5033-503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以结肠上皮黏膜的持续性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难治性疾病[1‐2]。大量证据表明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结肠上皮黏膜的维护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肠道上皮细胞系统的增殖和分化失常时会诱发多种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甚至结肠癌等)[3‐5]。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主要受Notch、Wnt和BM P等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节[6‐8],其中 Notch信号通路是黏膜层再生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调节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参与肠道上皮细胞的维护,保持肠道上皮细胞抗菌活性的关键通路[3,9]。此外,Notch信号通路在淋巴前体细胞向T淋巴细胞的分化以及 T 淋巴细胞向 T h1或 T h2效应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0‐11],而 Th1和 Th2效应淋巴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化控制调节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 )‐2、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IL‐4、IL‐10表达失衡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x pylori,HP)性慢性胃炎患儿是否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overgrowith,SIBO)。【方法】应用国产HD-1型测氢法检测仪对68例患儿(观察组)与45例健康儿(对照组)进行空腹呼气氢试验(breath hydrogen test,BHT)及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以检测小肠细菌生长情况。【结果】观察组HP慢性胃炎患儿中LHBT阳性58例(85.3%),对照组LHBT均呈阴性。LHBT阳性者3 h累积平均氢呼出量、平均氢浓度峰值均明显高于LHBT阴性者和健康儿(P〈0.01);其峰值出现时间也明显早于LHBT阴性者和健康儿(P〈0.01)。【结论】部分儿童HP慢性胃炎LHBT呈阳性结果,提示有SIBO;LHBT检测SIBO具有快速、简便、无创、准确,患儿易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健康儿童空腹呼气氢含量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西  王茂贵  甘子维 《医学争鸣》1999,20(11):968-968
0 引言 呼气中的氢气是由肠道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所产生,近年来国内外多以糖呼气氢试验(BHT)作为诊断乳糖酶缺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消化道疾病的指标.但空腹呼气氢试验本身的意义并不清楚.为了确定我国健康儿童空腹呼气氢的正常值,我们测定了231名健康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胃肠动力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3例腹泻型IBS(IBS-D)、36例便秘型IBS(IB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查,对各组的口盲传输时间( OCTT)、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SIBO)发生率、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率、焦虑抑郁评分、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D、IBS-C及对照组的平均OCTT分别为(86.2±35.3)min、(143.3±36.0) min、(105.0±31.3)min;IBS-D组的平均OCTT明显快于IBS-C组(t=-4.56,P<0.01)及对照组(t=-2.54, P=0.014<0.05),IBS-C组的平均OCTT相比对照组(t=2.08,P=0.047<0.05)明显减慢;相比对照组,IBS-D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χ2=7.07,P=0.008<0.05)、平均BMI( t=3.70,P<0.01)、SIBO发生率(χ2=7.72,P=0.005<0.01)明显升高。结论 IBS-D、IBS-C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动力异常。焦虑抑郁状态、SIBO、BMI异常升高与IBS-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缓解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氢-甲烷气呼气试验在缓解期C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例缓解期CD患者(CDAI<150分)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氢-甲烷气呼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将CD患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各组间症状(腹痛、腹胀)评分、大便性状、血清学炎症指标(TNF-α、IFN-γ、IL-6、IL-10)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GSH、LPO)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CD组SIBO阳性率(44%)显著高于对照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72,P<0.01);②SIBO阳性组的腹胀评分高于SIBO阴性组(P<0.05),而对于腹痛评分、大便次数及性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未发现年龄、病程、病变部位(L)、疾病行为(B)和CDAI评分与SIBO的发生相关。③CD患者中SIBO阳性组TNF-α水平高于SIBO阴性组(P<0.05),GSH水平低于SIBO阴性组(P<0.05),而2组间IFN-γ、IL-6、IL-10和L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患者较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SIBO,且SIBO可能是加重患者消化系症状的原因之一,尤其表现为腹胀。究其机制而言,SIBO可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导致炎症加重或持续,进一步使得疾病呈慢性化及反复发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人并发小肠细菌过渡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的发生率及及其对重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24例重型肝炎病人呼气氢浓度检测。结果24例重型肝炎病人中并发SIB018例,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2.0%);SIBO阳性重型肝炎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发生率为77.8%,病死率67.0%。结论重型肝炎病人SIBO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SIBO者SB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肠细菌过度增长(SIBO)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因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根据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BMI)、腰身指数(WHt R),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等临床资料纳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肠细菌过度增长(SIBO)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WHt R、糖尿病、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与SIBO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BMI、高WHt R、患有代谢综合征是SIBO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高BMI、高WHt R、患有代谢综合征是SIBO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0)是指远端肠道内菌群因各种原因移位进入小肠,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腹泻、腹胀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0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重叠.相关研究表明SIB0与IBS具有相关性;推测SIB0可能是IBS发生的一种潜在的病原性因素.该文就近年来SIB0在IB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乳糖吸收不良是由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酶缺乏可以通过直接小肠黏膜活检检测乳糖酶活性或其他间接诊断试验进行诊断,我国是成人乳糖酶缺乏高发的国家,成人乳糖酶缺乏罹患率高达90%,部分乳糖酶缺乏者在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后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类似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研究并未发现在IBS患者中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高于普通人,乳糖氢呼气检测在我国IBS患者中缺乏必要性,国外一些研究发现IBS患者减少或去除食物中的乳糖能够减轻肠易激相关症状,未来需要更多双盲随机食物激发试验,为临床指导IBS患者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袁业伟 《重庆医学》2015,(16):2279-2282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1],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2],其病死率约为20%,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体现在组织学形态、细胞起源、突变、转移潜能、疾病分级、治疗反应性及临床表现等方面[3]。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绝经前女性易患乳腺癌,尤其是年轻的非裔美国女性。50岁以下非裔美国女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 NBC )可达39%,同一年龄段白人女性约16%。亚洲女性发病率与白人女性相近,以BRCA1基因突变患者更多见。TNBC与基底样型乳癌类似,但并不等同,T NBC代表了一种在分子分型、病理特性和临床特征更特殊的类型[4]。通过基因表达谱,T NBC进一步分为基底样型(39%~54%),低紧密连接蛋白型(25%~39%),H ER‐2过表达型(7%~14%),导管 B型(4%~7%),导管 A 型(4%~5%),正常乳腺型(1%)。基底样型 T NBC对化疗最敏感,临床完全缓解(cCR)为19%,其次 HER‐2过表达型cCR为9%,导管B型 cC R为7%,其他类型 cC R很少[5]。基于ER、PR和HER‐2受体状态的肿瘤分类对于乳腺癌治疗效果评价及管理很有必要[6]。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这一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SIBO可以通过影响胃肠动力、造成感染、增高内脏敏感性、产生气体等,导致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肠道外症状的发生。近年来,对于中药改善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方面,各医家见解不一,但都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提供参考,其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AFLD肝功能异常26例,NAFLD肝功能正常32例,健康对照20例.用乳果糖H2呼气试验检测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1)SIBO在NAFLD肝功能异常组的发生率为69.2%,显著高于NAFLD肝功能正常组(31.3%,P<0.05)和健康对照组(10%,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AFLD肝功能异常组在60 min、90 min时的呼气氢浓度值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NAFLD肝功能异常组的口-盲传输时间较NAFLD肝功能正常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显著延长.结论:SIBO在NAFLD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多伴有小肠动力异常,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会阻止或延缓NAFLD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张靖娟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2):1865-1867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由辅助性T 细胞17(T 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固有免疫反应和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过程中,IL‐17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1‐2],被称为强大的致炎因子。其可以促进机体局部产生趋化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还可与受体结合产生瀑布样炎症效应,造成组织损伤。其已被证实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3‐4]。IL‐17现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靶点[5],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糖尿病(DM )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WHO 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3亿,其中90%以上是 T2DM [1]。它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T2DM 被认为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缺乏以及相对胰高血糖素过多有关。目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因其具有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胰岛素分泌、减低胃排空速率、增进饱食感等多种生理效应,而成为近年来T2DM 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GLP‐1通过特异性的 GLP‐1受体(GLP‐1R)介导发挥生物学作用[3]。GLP‐1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B家族(分泌素家族)中的胰高血糖素受体亚家族,不仅表达于胰腺,也表达于胰腺外组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心血管、肺、肾脏、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组织[4,5]。因此,其对其他疾病的作用也成了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属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及关节、黏膜等肠外损害,占肠病中20%~30%。有研究表明CD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激发了肠道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 T[2]),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Anderson等[3]对“粪菌移植”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进行的M eta分析发现6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缓解,76%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获得胃肠道症状的改善。2014年8月本科采用FM T技术治疗1例重度CD患者,效果显著,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以及由其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很多疾病的严重状态,而一些疾病由于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合并SIBO。以往小肠液细菌培养被视为诊断SIBO的"金标准",但其为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取材困难,不宜推广,故寻求一种准确、方便、易接受的诊断方法,成为科研、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现对目前各种常见诊断SIBO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利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