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山西省忻州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出现的情况及与围绝经期相关的健康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对256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进行入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8.9%的妇女具有围绝经期症状;48.5%的妇女未采取任何措施;40.7%的妇女采取自我保健的方式;只有10.8%的妇女去医院就医。结论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丽蓉  马正东  吴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9-1511
目的:调查江门市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医学干预和保健措施。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亚健康积分量化表筛选的方法对江门市500例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76.4%,其发生和年龄、工作状况、收入、文化程度、运动、生活作息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江门市妇女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中山市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的态度及行为,以便更好地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1 678名40~6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5%,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症状依次为失眠、肌肉骨关节痛、头晕。②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等12个因素的影响。结论:①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②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烦躁、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也占一定比例;提高这一人群的生命质量,药物治疗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③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自我保健意识、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需加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妇女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即围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的就医情况和保健意识及需求,为更好地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服务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武钢40~60岁妇女以厂为单位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整体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基本情况,症状的有无,有症状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的影响,对围绝经期知识了解情况、途径及需求。结果:调查对象中80.30%的妇女有自觉的围绝经期症状,其中40~50岁妇女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50%以上。51~60岁妇女以骨关节疼痛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62.80%。对围绝经期知识有所了解的围绝经期妇女仅占总人数的47.55%。希望得到围绝经期知识指导的围绝经期妇女占58.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接受治疗率低,知晓率低,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及服务的需求高。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汕头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汕头市756例3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49%,前两位保健需求为定期体检(61.92%)和围绝经期咨询(57.67%). 结论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相似,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年3~8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及体检中心普查的40~6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1.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 650例妇女完成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 607例,平均年龄(47.93±5.97)岁,绝经年龄为(49.51±3.97)岁。13项症状中,各项症状患病率从9.72%~37.57%不等。出现频率最高前3位症状依次为性生活改变(37.57%)、疲乏(29.74%)、失眠(27.56%),各项症状中重度者占11.62%。绝经前后妇女的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和BMI存在统计学差异。围绝经期保健需求与知识普及之间存在矛盾,围绝经期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欠缺。结论: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存在围绝经期症状,但以轻度为主;加强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普及,是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9个地区的4 489例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 489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3 057例,发生率为68.1%,其中以心理症状、躯体症状为主,分别为85.9%、86.0%,最为痛苦的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性欲下降情况农村高于城市,而心理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城市高于农村.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相应增加,51~60岁为患病高峰.心理症状、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随着月经的改变而逐渐升高.未怀孕者的心理症状、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性欲下降均高于曾怀孕者,泌尿生殖道症状在足月妊娠、人工流产、早产者的患病机率高.患病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孕产次、月经、是否服用激素等密切相关.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就医者仅占28.8%,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31.5%,26.6%.结论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尤其是心理保健,以减少躯体疾病的发生,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健康寻求行为。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12例围绝经期高校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报告了两种以上自认为与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56.7%的妇女选择去医院就医,41.3%的妇女采取自我保健方式,9.4%的妇女去看心理医生,31.5%的妇女服用钙及雌激素等药物,17.8%的妇女不采取任何行为。68.6%的妇女认为当围绝经期症状出现时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大多数妇女已开始关注围绝经期身体状况并采取不同的健康寻求行为。医疗卫生部门应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根据她们不同的症状、认识和态度,与她们进行充分的沟通。社会、政府、单位、家庭应多给予她们各种帮助、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自身保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388例妇女中有1884例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占78.9%,50岁以上者均有症状,40~50岁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40岁以下者有中度或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相关的知晓度和告知度分别为16.7%和35.2%.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为制订相应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城郊1 600名35~5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相关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70±3.35)岁,84%绝经前发生月经紊乱。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为情绪波动、潮热出汗、性生活异常、失眠、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6.75%、34.94%、33.19%、32.38%、31.25%,症状的发生率有年龄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绝经的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29/47),明显高于未绝经的9.90%(10/101)。体重指数(BMI)随年龄而增加,45~59岁BMI均数>24;慢性疾病发生率也随年龄而增加。55~59岁潮热发生率高达64.26%。年龄大、生活压力大、文化水平高、吸烟、绝经、患有慢性疾病等是影响症状的主要因素。性激素周期序贯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自我保健,规范应用性激素,是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为改善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提供帮助,为建立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丽水地区农村40~55岁的妇女54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结果:在540例接受调查的妇女中,月经正常或基本正常306例,月经紊乱119例,绝经115例,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21±2.18)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8.1%,主要症状为骨关节肌肉痛380例,失眠355例,头痛316例,头晕心悸316例,烦躁不安281例,易激动292例。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妇女生存质量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17.4%妇女了解围绝经期知识,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HT)率2.4%;仅有35.6%的围绝经期妇女1~2年内有过健康体检。结论:丽水地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薄弱,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开展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威海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效指导群体保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000名40~70岁已婚妇女,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威海地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09±4.12)岁,中位数为49岁;对性激素替代疗法的知晓率极低(13.2%);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者仅占被调查者的4.3%,且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及教师中;经常运动与喝牛奶可以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发生。体重超重发生率为64.1%。结论:威海地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超重比例巨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以及适当运动均是降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社区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陆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22-5024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为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佛山市社区308名45~60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Greene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佛山市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平均47.9岁,现患病前4位顺位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0.10%)、骨关节疾病(12.70%)、高脂血症(8.10%)和子宫肌瘤(7.5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80%。最为痛苦的前4位症状是:烦躁54.20%(115/212),失眠52.36%(111/212),肌肉、骨关节疼痛48.10%(102/212),容易疲劳和乏力46.20%(98/212),有关"绝经的原因、绝经的远期影响、保健措施、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等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3.10%。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健康保健的依据。方法:在某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WHOQOL-BREF及相关影响因素测评量表对1388名更年期(40~55岁)妇女进行测定。结果:研究表明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水平适中的75.1%,生命质量较好和生命质量较差的分别为12.6%和12.3%。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P<0.05)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婚姻状况、月经情况、慢性病、体育锻炼、肉类食用情况、更年期症状轻重与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相关。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对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经济收入、更年期症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慢性病、年龄、肉类食用情况、医疗消费(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城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状况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使用和认知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经调查表对上海市黄浦区1046名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城区社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1±3.55)岁,围绝经期妇女HRT使用率仅有3.70%。74.40%愿意了解更多有关围绝经期知识。最愿意接受的健康宣传方式依次为报刊杂志(宣传手册)、媒体(电视广播)、居委会提供(讲座)及其他方式(热线电话)。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HRT使用率低。因此应积极推广及规范HRT,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服务相结合,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我省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卫生保健利用情况,以便更好的为我省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提供及时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方法 于2001年8月至2001年12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我省5市(县)城乡7075名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进行了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调查。结果 我省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8.1%(574/7075),不知道为46.5%(3289/7075),防病检查1年1次为6.1%(出30/7075),2年1次为3.7%(263/7075),2年以上1次为3.2%(229/7075),87.0%(6135/7075)未能定期检查。84.6%(5989/7075)的妇女有病能及时治疗。激素替代疗法率为1.7%(118/7075)。补钙率为5.4%(384/7075)。结论 我省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低,不能定期进行防病检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