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乙型肝炎 (乙肝 )基因疫苗的广泛接种以及长期大量的临床考核观察 ,到目前为止乙肝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得到证实。虽然基因疫苗具有较高的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 ,但仍有少数免疫失败病例 ,其原因可包括宫内感染 ,母亲血液乙肝病毒DNA滴度高、感染HBV变异株和新生儿产生与接种疫苗有关的免疫失败等。当前 ,对接种乙肝疫苗后新生儿免疫逃避的报道较多 ,但缺乏母婴序列配对比较研究。我们对可能与乙肝病毒 (HBV)变异所产生的免疫失败有关的新生儿进行HBVS基因“a”抗原决定簇序列分析 ,并且对乙肝基因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失败…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小儿S基因变异及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与方法 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小儿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基因变异及致病特点,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27例免疫失败小儿血清HBVS区基因序列,结果 27例中14例有核苷酸改变,13例有氨基酸改变,其中12例氨基酸改变位于“a”决定簇,这12例中11例出现反复肝细胞损害,而另13例无核苷酸变异者仅6例存在肝细胞损害,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病毒变异株感染更易导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时 ,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 ,但免疫应答不仅由宿主的遗传素质决定 ,也由病毒的异质性所决定[1] 。目前认为慢性HBV感染时病毒呈“相似株”分布[2 ] 。为探讨HBV毒株在不同转归的HBV感染者体内的存在状况与转归的关系 ,我们用HBV前S1/S2区为研究区段 ,选择了 3组不同转归的HBV感染者 :(1)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 ;(2 )慢性HBV携带者 ;(3)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每组各 3例 ,每个患者随机挑选10个阳性克隆 ,对共 90个克隆、5万碱基进行了位点变异、插入和缺失突变现象的分析 ,并对…  相似文献   

4.
俞蕙  朱启镕 《肝脏》2002,7(1):30-3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HBV的母婴传播是形成HBV慢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消除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 ,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是评价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的重要指标。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自上市使用以来 ,其免疫效果以及安全性已得到肯定[1,2 ] 。但不同剂量的免疫效果有无差异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联合5 μg或 10 μg的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有无不同。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研究中亟须商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研究中亟须商榷的几个问题骆抗先,侯金林,梁炽森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高度变异的,没有两株病毒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HBV感染有不同的疾病谱,可能与其变异有关。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对前C区和S基因/a决定簇的变异已有很多报道...  相似文献   

6.
HBV变异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阐明。HBV感染有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国内外不少研究报道认为可能与HBV变异感染有关。但亦有人认为关系不大 ,如前C区nt1896变异株感染既可以发生在慢性HBV携带者 ,亦可发生在重型肝炎。为了进一步了解nt1896变异株感染 (简称变异株 )与临床关系 ,我们对 112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 ,在检测血清nt1896变异株的同时 ,检测单核细胞nt1896变异株与肝功能 ,探讨变异株在血清与单核细胞内的分布模式与临床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112例慢性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世界人口大约三分之一有过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 ,1%以下的急性感染病人会发生暴发性肝炎[1] ;大约有 3 5亿人成为HBV慢性携带者 ,每年仅1%~ 2 %会自发清除HBsAg ;半数以上的HBsAg阳性病人将死于肝细胞癌或肝衰竭。病毒和宿主因素如年龄、免疫抑制和性别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过去十年间 ,变异HBV株与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过程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变异的HBV可能扩大了病毒毒力和增强HBV复制的水平、增大了抗病毒治疗的抵抗力 (例如干扰素α或核苷类似物 )、促进病毒附着 /穿透细胞、或引起宿主免疫反应方面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人群HBVDNA基因组S区“a”决定簇的变异率。方法 对 72例疫苗接种后HBsAg携带者HBVDNA基因组S区“a”决定簇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 在4例小儿血清中发现有 145Arg、140Ile和 12 6Ser变异株各 1例 ,12 6Ser变异株与野毒株混合感染 1例 ,变异率为 5 .5 6 %。同时发现近 30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亚型发生了明显的变迁。结论 疫苗接种可能会引起病毒变异 ,且现有疫苗不能预防变异株感染及变异株可能发生传播。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部分S区基因的变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以丈夫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的4例女性携带者与妻子无HBV感染标志的6例男性携带者及子宫内感染HBV的胎儿为对象,研究子宫内传播中HBV S区的变异。方法 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检测母儿,父儿所携HBV S区451-660位核苷酸序列。结果 母儿,父儿间同源性98%-100%,检出491,494,530,546,581位点变异致使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其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从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的产生及流行病学、与HBV血清学诊断的关系以及HBV S基因变异所引起的生物学改变等方面对HBV S基因变异株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对HBV S基因变异株所带来的问题、感染结局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1.HBV S基因变异的定义及分类:HBV S基因变异可分为M类,第一类指自然发生的变异,是病毒自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随机变化的结果。这包括在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治疗压力下所产生的变异。HBV亚型和HBV不同的基因型也属于自然变异。第二类是指某…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 ,HBV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就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目前虽然基因重组HBV表面抗原 (HBsAg)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基因重组HBsAg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 ,不能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发现基因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 ,特别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优于蛋白、多肽类疫苗 ,更适应于慢性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1,2 ] 。为了探讨应用HBV基因疫苗预防HBV感染的可能性 ,我们构建了HBV全S基因和HBsAg基因疫苗 ,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永年  张欣欣 《肝脏》1999,4(3):180-182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变异的生物学意义较多,如逃避宿主的兔疫监视,使变异的病毒更具生存优势,改变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及改变病毒的致病特性等。本文首先介绍与干扰素(IFN)治疗反应性有关的前两个问题,然后再探讨HBV变异与IFN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一、HBV变异的生物学意义(一)免疫逃避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1]和对肝移植患者应用高效价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进行主、被动免疫后,在部分受试者可以产生相应的累及“a”决定簇主要结构域的氨基酸替换,而未…  相似文献   

13.
SP法检测死胎胸腺组织中HBcAg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母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形成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重要原因[1 ] 。为了解HBV通过母婴传播而引起胎儿胸腺组织感染的情况及其机制 ,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死胎胸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HBcAg检测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娩下的孕周在 3 6~ 40周范围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胸腺组织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多视野常规病理学观察 ,SP法检测死胎胸腺组织中HBcAg。40例乙型肝炎的产妇中 ,轻度慢性肝炎 10例 ,中度慢性肝炎 2 2例 ,…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及其与临床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每一个基因区和每一种病毒蛋白均可发生突变,病毒藉此可达到“诊断逃避(diagnosisescape)”、“免疫逃避(immuneescape)”、“疫苗逃避(vaccineescape)”和“抗病毒治疗逃避(antiviraltherapyescape)”等目的,使针对HBV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多样化,HBV相关性肝病的临床经过复杂化,抗HBV治疗困难化[1].近年来有关HBV变异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 S基因区和P基因区变异1.1 S基因区变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法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干扰素主要是IFN α,其适应证基本只有一个,即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有经典型(classical)和异型(atypical)之分。经典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 BsA g +、HBeAg+和抗-HBc+、血清HBVDNA十,由野生株HBV感染所致,也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异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BSAg+、抗HBe+和抗HBc+,血清HBV DNA+,主要由前C基因变异株或X区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HBV感染所致,也称抗-…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至少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定位于负链,分别为S、C、P和X基因。S基因变异的热点,也是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最有意义的变异是“a”决定族基因组的突变。我们探讨了S基因(“a”决定簇)序列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变异提供参照。1.资料与方法:对象为HBV感染者31例,来自江南地区。HBsAg均阳性,抗-HBs均阴性;其中16例HBeAg阳性,15例阴性;抗-HBc均阳性。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4~70岁。慢性无症状HBsAg…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变异株的临床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琦琦  郭素萍 《肝脏》1999,4(1):6-7
目的 了解HBV前C区A83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错配PCR-RFLP检测HBV感染者血清HBV前C区A83变异株。结果 该变异株在急性肝炎未检出;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检出率分别为66.7%、48.9%和45.5%;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为3.3%;各型肝炎均以血清抗HBe(+)组的变异检出率最高;肝硬化血清变异株阳性者的腹水发生率和肝功功能异常率较阴性者无显著差别。结论 机体对HBeA  相似文献   

18.
宫内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HB)疫苗失败的原因,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42例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小儿进行了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32例进行外周血T淋业群的测定。结果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无反应组SI值均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CD^+4/CD^+8值在宫内HBV感染接种H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 (CP)部分缺失变异已证实在几种HBV感染的临床现象中存在[1 3 ] 。我们在一组 14例血清抗 HBe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中 ,发现有 9例在nt174 8(或nt174 7)至nt176 7间 2 0 (或 2 1)个核苷酸的缺失 ,此 9例中有 5例合并有nt1896G→A点变异[4]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 ,拟构建这种CP 2 0 / 2 1bp缺失及合并存在A1896点变异的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并转染HepG2细胞 ,以研究此类变异株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EBO pplp质粒由美国Scripps研究所Fran…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儿传播与肝外定位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儿传播与肝外HBVDNA的检出。方法以8名HBsAg阳性而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与其子宫内受感染的8例胎儿为对象,以巢式PCR检测HBVDNA,以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父亲血清、精子与胎儿血清HBVDNA。6对父儿测定S区nt451~660段,2对测定C区nt2022-2321段序列。结果父几间核苷酸同源性98%~100%。S区测定结果表明6对父儿均感染adw亚型病毒。2对父儿此段序列核苷酸有差异。父亲与原型株一致而胎儿在491,494,546,581位核苦酸变异致使113,114,131,143位氨基酸替代。另外4对父儿此段序列完全一致,其中1对父儿在126位均发生氨基酸替代。2对父儿C区nt2022~2321位核苷酸完全一致,父儿共同变异的11个位点均为无表型变异。在胎儿血清、白细胞、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肺、脐带、肌肉、皮肤、胸腺、睾丸等组织脏器检出HBVDNA。结论出生前期存在HBV父儿传播,大部分父亲将携带的优势毒株,小部分将少数株传给子代。在胎儿多个脏器与组织检出HBV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