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70岁以上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全组高龄食管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低,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70-82岁,平均年龄73.6岁。术前经戒烟,控制呼吸道感染及氧疗改善肺功能后,行左经胸食管癌肿切除,胸内弓上食管胃吻合术32例。行左经胸食管癌肿切除,胸内弓下食管胃吻合术17例。行右经胸食管癌肿切除,正中经腹左经颈食管胃吻合术7例。术后给予抗感染、解痉镇痛、全组患者均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辅助时间8h~14d。结果全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呼吸衰竭3例、心律失常4例,早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肺功能保护对于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 总结112例年龄大于75岁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97例(86.61%);姑息性手术10例,4例剖胸探查。结果 术后发生严重呼吸功能衰竭13例,8例呼吸机应用时间超过72小时,最长57天,5例气管切开。院内死亡3例。结论 高龄及肺功能低下并非手术禁忌症,术后肺功能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需做好术前评测、术中操作、防止误吸、呼吸机应用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高危高龄肺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2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治疗肺癌病人 3 12例 ,其中高危高龄病人 48例。术前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 ,按RVEF值分成 <0 .40及≥ 0 40两组。术前测定肺功能比较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全组 46例治愈 ,住院死亡 2例。发生并发症 3 1例。结论 :高危高龄肺癌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 ,术前肺功能差的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高。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呼吸机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效果,总结提高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52例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52例病人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92%,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发生呼吸衰竭6例,肺不张6例,心律失常24例,经相应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针对病人低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全面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呼吸系统和并发症的护理,术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监测和护理,加强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和呼吸衰竭等并发征的预防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低肺功能肺癌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及术前肺功能检查的价值。方法64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依据肺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和第1 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分为两组,第1组为重度异常,即MVV≤50%,FEV1≤45%的23例;第2组为50%相似文献   

6.
目前,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一些高龄低肺功能患者也能接受手术。但一些患者术后常有合并症发生,影响其手术疗效。所以,加强术后护理与治疗卜分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近两年我病区手术后合并肺不张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2005年8月,对24例老年肺癌患者施行肺减容手术,术后病人肺功能恢复良好,有效预防了术后心肺并发症。通过总结该24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肺功能的针对性治疗,旨在寻求针对改善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年龄≥70岁)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A组)高龄肺癌手术患者与同期住院70岁以下肺癌手术患者78例(B组)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比较2组上述围手术期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74%)显著高于对照组(20.51%)(P<0.05)。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5~31 d及住院时间7~20 d多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合并症相对较多,肺功能减退或功能不全,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但高龄不是手术治疗主要的禁忌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管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1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本文58例高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及合并症防治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QLQ-C30和QLQ-LC13评分,主要领域均明显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55%、91.37%和86.20%。结论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室护士对70例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配合及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57例在手术室拔管,13例带管入ICU,其中6例有术后并发症,但无麻醉意外、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室护士认真、细致地对患者实施麻醉护理、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及术中监测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并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术前对观察组进行2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1周的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肺炎、肺不张、无效咳痰的发生率和呼吸次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22.8%;无效咳痰、呼吸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严格呼吸道管理,可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夹杂病史、肺功能、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32.90%,其中心律失常31例,肺部感染13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全组围术期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3.23%,其中3例考虑为肺栓塞引起死亡,其余2例为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术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拟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应更加全面准确;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严密监护,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肺癌患者组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6h实施吹气球训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胸管置留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步行天数短,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同期胸腔镜下双侧肺切除手术治疗双肺多发结节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40例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同期行双侧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术前肺部CT、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行双肺结节定位、评估肺功能储备等情况,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行亚肺叶切除手术。考察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病变直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及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功能指标FEV1)、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对病理结果、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与手术术式的关联进行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共切除118个结节;其中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86个(72.88%),分布于33例患者中,包括癌前病变4例,原发性肺癌26例,其他恶性肺部肿瘤3例;原发性肺癌TNM分期:0期7例,Ⅰ期14例,Ⅱ期4例,Ⅲ期1例,Ⅳ期0例;原发性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5例,其中4例N1转移,1例N2转移。所有患者恢复顺利,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39.80±33.12)min,术中出血量为(150.00±23.63)mL,术后住院时间为(5.42±4.23)d,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2例,呼吸衰竭1例,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肺叶-肺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肺段-肺段(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切除手术的患者。出院时评估术后近期疗效,行肺叶-楔形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存在部分无效的病例(2/30,6.67%)。 结论 经术前评估筛选的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同期行双侧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安全有效,对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需术前综合评估以确定最佳手术术式,获得更理想的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69例术前肺功能程度不同的肺癌老年患者,行一侧全肺切除5例,肺叶切除30例,局限性肺切除19例(其中胸腔镜手术6例),肺叶切除加支气管剔除3例,支气管袖状切除3例,肺叶切除、支气管隆突半切除成形术2例,姑息性切除5例,剖胸探查2例。结果:术后发生心功能衰竭2例,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功能衰竭各1例,术后心肺功能衰竭发生率5.79%,无围术期手术死亡。结论:只要术前对手术方案及其可行性进行正确评估,围术期处理恰当,该类病人手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4例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根治性手术者29例(85.3%),姑息性手术者3例(9.8%),剖胸探查2例(4.9%),手术切除率(95.1%).结论 高龄并非肺癌手术的禁忌,通过严格的心肺功能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资料,对制定的个体化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有计划、有目的个体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肺叶切除26例,局部切除2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因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心肺功能低下,肺的生理储备能力低下,另外,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措施,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 FEV1)与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行肺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4例)和无感染组(100例),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以FEV1为变量,构建术后肺部感染模型,计算其灵敏度。结果 两组在既往合并糖尿病病史、吸烟指数、FEV1方面,术后肺部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既往呼吸系统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EV1为变量构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AUC为0.652(95%CI: 0.540~0.752),灵敏度83%,特异度52%。结论 FEV1与肺癌患者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关系密切,FEV1为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合并COPD需行胸腹部手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GE组)及单纯全麻组(GA组),分别在手术时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等麻醉指标,FVC、FEV1/FVC、FEF25%~27%肺功能测定,以及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GE组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导管时间、VAS评分均少于GA组(P0.01);术后肺功能测定优于GA组(P0.05或P0.01)。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COPD手术患者可提高麻醉效果,增强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几率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3例)和非肺部感染组(59例).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