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弱视遮盖治疗的类型诸相关因素对视力和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类型和不同注视性质弱视儿童68例(102只眼),予以遮盖治疗和积极的视觉及双眼视功能训练,动态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和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随访1~3年,视力进步96只眼(94.12%),融合范围扩大50例(73.53%),立体视锐度提高47例(69.12%)。治疗前后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弱视遮盖治疗相关因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屈光不正引起的双眼弱视不需遮盖治疗,对非中心注视性弱视脱抑制治疗和双眼视功能训练间接遮盖优于直接遮盖、分时段的短时部分遮盖优于长时全部遮盖。  相似文献   

2.
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现象,与近视、远视、散光眼均不同,是儿童发育时期的常见眼病。其严重性不仅是视力低下,而更重要的是没有双眼单视功能,造成立体视盲。目前,有关正常人的立体视觉,国内外均有报导,而对弱视眼视力恢复正常后建立双眼视觉的有夫报道较少。本文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图分别检查186例弱视治愈后的远、近立体视觉,以了解弱视眼在视力恢复正常后建立双眼视觉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56例103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基本治愈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基本治愈前后:同时视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立体视锐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融合功能和定性远立体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同时也影响双眼视觉发育,随着视力提高其双眼视功能也有明显改善,所以在弱视治疗时应注重双眼视觉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斜视性弱视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短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斜视手术后3mo内对斜视性弱视眼的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研究。方法:对2006-06/2008-03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合并有弱视的98例患儿,年龄3.5~15(平均7)岁,其中共同性外斜76例,共同性内斜22例,手术前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的检测、同视机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及睫状肌麻痹下屈光状态的检查,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术后1wk;1,3mo的弱视眼视力、双眼视功能以及屈光状态与术前对比,统计学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术后1wk弱视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眼融合范围较术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立体视觉的产生在术后1mo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mo的屈光状态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斜视性弱视经过斜视手术后可以迅速改善斜视性弱视眼的注视性质,使弱视眼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在术后1wk即可得到有效的提高,屈光状态无明显改变,眼位的正常是恢复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弱视患儿双眼视功能训练前后双眼总和VEP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综合治疗后双眼视力≥0.6的69例双眼视功障碍患儿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并对其中27例患儿作双眼总和VEP反应检测。结果双眼视功能训练后,患儿的弱视眼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双眼总和VEP反应结果均明显提高,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眼总和VEP反应检测能够反映弱视眼双眼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经综合疗法治疗后双眼视力≥0.6的88例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8例进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仅进行同视机闪烁训练,观察6天。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弱视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 提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弱视儿童的基本痊愈率、缩短疗程以及建立健全立体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视功能训练对不同程度儿童弱视视力正常后效果的巩固作用。方法:弱视儿童78例中,随机分为视功能训练组36例70眼,对照组42例67眼。经弱视治疗双眼视力均达到0.9以后,观察两组在随访6,12,24,36mo后的视力回退情况。结果:6mo后的轻、中、重度弱视视功能训练组与对照组回退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mo后视功能组轻、中、重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36mo后视功能组轻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0.269);中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重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功能训练能降低中度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回退率,能有效的巩固中度儿童弱视视力正常后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轻度和重度儿童弱视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视知觉训练治疗对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和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1/2015-12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4例94眼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按弱视程度进行分组,采用视知觉训练治疗3mo。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知觉水平眼位和差眼视力,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差眼视力差值与知觉眼位差值的关系。

结果:轻度弱视儿童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重度弱视儿童(P<0.05),中度弱视儿童与重度弱视儿童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弱视儿童治疗后知觉水平眼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轻、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后知觉水平眼位均明显降低(P<0.05),轻、中度弱视儿童知觉水平眼位改善幅度较重度弱视患儿明显(P<0.05)。弱视儿童治疗后差眼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 轻、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后差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轻、中度弱视儿童差眼视力改善幅度较重度弱视患儿明显(P<0.05)。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差眼视力差值与知觉眼位差值呈正相关(r=0.371,P<0.001)。

结论:视知觉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双眼视功能,适用于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弱视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弱视的双眼视功能的训练效果。方法:观察各年龄组不同类型弱视62例94例,给予综合治疗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用同视机和《Randot Sterrotesis》图谱检查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结果:随访12~30个月,视力进步82眼(占87.2%),融合范围扩大39例(占62.9%),立体视锐度提高37例(占59.7%),双眼视功能训练的效果,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不同类型弱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形觉剥夺性弱视疗效最差。结论: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弱视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双眼视功能训练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进步,融合范围扩大及立体视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眼病,严重危害视力,弱视患者不可能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而立体视觉是适应科技高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高级视功能[1,].在儿童中弱视患病率为2.8%[8],全国3亿多儿童中,估计有近千万弱视儿童,因此弱视的发现与治疗很重要.我科于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360例(520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对经过综合疗法后双眼矫正视力≥10.5的106例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弱视患儿进行训练,观察训练前后的疗效、检测立体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训练后,弱视患儿的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的正常率、双眼总和PVEP反应结果均明显提高,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既可以增进视力,巩固疗效,又可促使双眼视功能的提高,最终建立和巩固正常的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屈光参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不同,其程度或性质有一定差别〔1〕。屈光参差是影响双眼单视,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多因一眼视力尚好,常造成漏诊,延误治疗时机。本文就屈光参差的研究方法、屈光参差对视功能的影响、屈光参差与弱视的关系及屈光参差的治疗等作一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临床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30例(42只眼)14岁以下儿童白内障行抽吸+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弱视训练,随访3年,观察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视力:术后最好矫正视力0.5以上13例15只眼;0.2~0.4 12例22只眼;0.1以下5例5只眼。弱视治疗3个月至3年后,最好矫正视力0.5以上15例22只眼,0.2~0.4 14例19只眼,0.1以下1例1只眼。(2)并发症:纤维素性葡萄膜炎35只眼,后发障8只眼。(3)双眼视功能:30例儿童白内障患者,具有融合功能15例,立体视觉5例。结论儿童白内障不单是手术治疗,弱视治疗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76例经治疗后的眼外伤儿童立体视训练前后双眼视功能,评价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眼外伤儿童立体视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01/2009-12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儿童眼外伤76例76眼,进行一期修复后,即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使用AIT-1000同视机检查眼外伤儿童训练前后融合和远立体视功能,使用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功能。结果:训练前无双眼视功能者26眼(34%),训练后无双眼视功能者16眼(21%);训练前有融合功能者27眼(35%),训练后有融合功能者48眼(63%);训练前有远立体视功能者23眼(30%),训练后有远立体视功能者29眼(38%),训练前有近立体视功能者14眼(18%),训练后有33眼(43%)。经统计分析,双眼视功能在训练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外伤儿童及时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重建患儿的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弱视的Ⅲ级视功能异常的观察,旨在强调在弱视的诊治中,不仅注意视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视建立双眼Ⅲ级视功能。方法 通过扩瞳、检影、验光确诊为弱视的103例4岁以上患者,用同视机检查Ⅲ级视功能。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Ⅲ级视功能正常73.3%;出现双发交替性抑制点26.7%。斜视性弱视中,内斜性弱视Ⅲ级视功能异常72.2%,外斜性弱视Ⅲ级视功能异常100%,屈光闯参差性弱视中,I级视功能异常呈  相似文献   

16.
《眼视光学杂志》2010,(1):32-32
为加强眼科医师的斜视弱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斜弱视专科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双眼视检查、问题处理能力,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将于2010年4月在苏州市举办“斜视弱视、双眼视觉异常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课程内容包括双眼视功能训练仪器的介绍、斜视的双眼视功能检查、斜视的双眼视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视觉诱发电位及立体视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05/2018-05在我院眼科治疗的中度弱视儿童92例136眼为观察组(屈光参差性31例31眼,屈光不正性35例70眼,斜视性26例35眼),另选取在我院眼科检查视力正常的儿童29例58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盘周围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采用视觉眼电图检测视网膜功能变化,观察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值及潜伏期的特点,并进行立体视觉检查。结果: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盘周围及各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斜视性弱视儿童(P<0.01)。与对照组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眼电图光峰电位偏低,光峰时间延长,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近视儿童暗谷电位偏高,Arden比和Gliern比减小(均P<0.01)。三种类型弱视儿童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1°和15′空间频率潜伏期明显延迟(均P<0.01)。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近零视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眼数显著高于斜视性弱视儿童(P<0.0167),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上述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存在明显异常,且P100波潜伏期延迟;斜视性弱视对立体视功能影响最大,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儿童白内障是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是"视觉2020"的重要部分。儿童白内障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有效摘除白内障,更是希望能带来良好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因此,早期发现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术后弱视的综合治疗对于视力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张秀娟  杨积文  王轶  陈云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67-2368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且经综合治疗基本治愈已进入巩固治疗阶段的弱视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行常规弱视巩固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弱视巩固治疗外另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包括同时视、融合、立体功能),并且随访3a。结果:对照组之前已基本治愈的50例患儿中,9例患儿出现视力回退现象,余41例患儿视力基本稳定。治疗组50例患儿均视力稳定,无回退现象。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正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 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结果 屈光参差与弱视(r=0.613)、弱视与立体视(r=0.422)及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均具有相关性(r=354).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同时视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37);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P=0.03,远立体视P<0.01).结论 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觉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影响融合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随着视力的提高,双眼视觉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