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楚汉  郭文生 《农垦医学》2005,27(4):284-285
动态心电图(DCG)由美国人Holter首创于1961年,7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用于临床,使心血管疾病诊断水平大为提高。我院1993年购进DCG已检查病人6000余例,现将我院部分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logram或称DCG,Holier)检查先由磁带式或固态式心电记录器从体表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心电信息后,通过计算机回放分析、编辑,再打印出DCG报告。这种检测方法是美国理学博士Norrnan.J.Holier在1957年首创,196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第34届美国心脏病学年会上,Gilson等首次报告了DCG监测的临床应用【门。此后,它的诊断价值逐渐明确,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检测设备不断更新,国内于70年代中期引进并开始研制,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此项检查,积累了不少经验。1动态Its\电图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评价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应用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CACS)联合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的8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ACS以及DCG检查。分析患者所得图像,计算CACS、DCG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并比较CACS、DCG单独检查与联合对患者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检出符合率。结果 在CACS、DCG单独检查中,比较无差异(P>0.05),CACS+DCG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97%、96.38%、95.18%明显高于两种单一检查(P<0.05);单独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冠状病变支数检出符合率比较无差异(P>0.05),而CACS+DCG检查对其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55%、98.14%,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单独检查对患者动脉狭窄情况检出符合率比较无差异(P>0.05),CACS+DCG检查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55%、100.00%,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 CACS联合DCG检查可提高对冠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动态心电图(DCG)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不仅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定,还用于医学科学研究.然而,由于大多数受检者对于检查方式、设备性能不了解,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查结果的判定及准确性.DCG检查作为受检者的一种心理应激源,亦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148例受检者进行心理测查,观察DCG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DCG监测103例冠心病患者。结果:缺血性ST段改变793阵,SMI 556阵(70.11%),有症状者237阵(29.89%),SMI发作高峰在6:00~12:00。结论:DCG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Holter发明的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y,DCG),1961年应用于临床,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结构是由一至数个供患者单人使用的携带式心电图记录单元和记录回放阅读、诊断、编辑的回放分析系统组成。目前对一个较完善的动态心电图仪(以下简称Holter)主要技术要求应达到24h全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 cardiogram,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患者118例,均行CCTA、DCG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为"金标准",统计MPI检查结果,比较CCTA、DCG检查对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及病变冠脉血管检测结果,以及CCTA、DCG及CCTA+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MPI检查出心肌缺血74例,非心肌缺血44例;CCTA检查固定性灌注缺损、病变冠脉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检出率与DCG检查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检查心肌可逆性灌注减少检出率高于DCG检查(P<0.05);联合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CTA与DCG检查(P<0.05);CCTA检查、DCG检查与联合检查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可准确判断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及病变冠脉血管,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心悸是临床上病人的主观感觉 ,反复发作的心悸提示可能存在心律失常。现将 15 8例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作一分析 ,旨在探讨其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5 8例心悸者系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8月因阵发性心悸就诊的病人。其中男性 6 2例、女性96例 ;年龄 15~ 76岁 ,平均 4 2 .3岁。首先排除运动、发热及药物等所致心悸者 ,并在DCG监测期间均有程度不等的心悸发作。1.2 方法使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 4 3410S型DCG系统2 4h连续记录。所有病例均先行常规心电图 (ECG)检查 ,并嘱病人详细记录生活日志 ,以…  相似文献   

9.
郭潮  张慧  陈敏  曾涛 《西部医学》2023,35(3):372-376
探讨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疑似SMI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CG检查和血清miR-24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患者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该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 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DCG诊断方法(P<0.05),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对于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血清miR-24、DCG检查方法(P<0.05)。结论 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方法对SMI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动态心电图(DCG)系美国理学博士Holier于1957年发明的,故又称Holier心电图.1961年Gilson首先作了临床应用的报告.至60年代后期,它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尤其是用于研究冠心病的心律失常与预后或摔死的关系.70年代末期,由于DCO观察ST段的价值得到确认,因而对其在研究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日益重视,并且认为它是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有价值的方法.我国自70年代末开始引进国外动态心电图仪器并应用于临床诊断以来,发展较快.1981年首次报告健康国人的DCG表现.随后国内相继发表DCG对于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肺原性心脏病、老年病及对心脏起搏器功能检测等专题研究.目前我国DCO检查已逐步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随仪器国产化进展,必将大大推动国内的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结合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65例,患者均进行了CCTA、DCG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为参照,比较DCG、CCTA及CCTA联合DCG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16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存在177个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心肌灌注异常区域主要为可逆行灌注减少区、固定性灌注缺损区,分别为151、26个。单一DCG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1.51%、61.21%、72.12%,单一CCTA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81%、72.12%、73.33%,单一DCG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低于单一CCTA检查(P0.05);DCG+CCT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36%、87.87%、89.69%,明显优于单一DCG、CCTA检查(P0.05);CCTA检查共发现164个收缩期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其中可逆行灌注减少区、固定性灌注缺损区分别为143、21个。DCG检查共发现14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DCG检查ST改变类型:ST段水平型压低型94例;下斜型压低型31例;上斜型压低型16例。结论 CCTA结合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优于单一CCTA、DCG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吕昌盛 《当代医学》2022,28(10):151-153
目的 探究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和DCG进行检查,比较术后14 d内ECG和DCG对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起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电信息学的发展 ,动态心电图 (DCG)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临床价值日益显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准确选择适应证 ,提高诊断水平 ,现将我院应用 DCG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  DCG的临床应用1.1 监测心律失常1.1.1 确定心律失常的存在并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DCG对心律失常可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特别适应于发现短暂性心律失常 ,如 :短阵室速、短阵室上速、阵发性房颤等 ,并可确定心律失常的种类、数量、起止时间以及与日常生活及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1.1.2 判定心律失常的严重…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DCG)系美国理学博士Holter于1957年发明,1961年首先应用于临床的。而近几年随着DCG在我国医疗界的推广和使用,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本文通过60例心肌缺血患者DCG的总结说明DCG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科自开展DCG检查以来,现已做动态心电图220人次,其中有缺血性ST—T改变者60例,女14例,男46例。年龄28~74岁。其年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19例无心脏自觉症状且心电图(EKG)正常的患者,做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做DCG检查,并对其结果做分析。结果90例患者的DCG检查结果显示86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DCG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无创、简便可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58例住院患者分别行12导联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12导联DCG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158例患者中12导联DCG阳性88例,其中CAG阳性72例,CAG阴性16例;12导联DCG阴性70例,其中CAG阴性45例,CAG阳性25例。12导联DCG在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与CAG相比较诊断CHD的敏感性74.22%、特异性73.77%等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3,P〉0.05);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增多,12导联DCG对诊断CHD的阳性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12导联DCG是临床诊断CHD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10):955-956
目的探析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在冠心病(CHD)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05—2016-12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CHD患者,随机选择39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心电图与24 h D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24 h DCG共检出32例CHD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82.05%)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DCG检测方式所获得的患者认可度也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 DCG对CHD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与监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徐欣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73-173
目的总结DCG(动态心电图)在急诊危重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2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接诊后先进行ECG(常规心电图)检查,再进行DCG24h监测,比较两者心律失常、心肌出血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DCG心律失常的检出率99.23%明显高于ECG检出率53.08%,差异显著(P<0.05);DCG心肌出血检出率60.00%明显高于ECG检出率45.00%,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DCG能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临床危重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