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aplasty,PVP)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术中所用的填充物仍有其不足之处,可导致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降低,这促进了人们对理想的填充物进行探索。适用于PVP理想的填充物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2]:(1)可注射性,能精确地注入骨折部位,并可降低注射时…  相似文献   

2.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脊柱微创技术。2008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椎体肿瘤6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26-20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与转移性肿瘤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7月~2014年12月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47例,年龄65~92岁,平均(65.4±16.5)岁;转移性肿瘤93例,年龄31~79岁,平均(51.6±14.7)岁。随访6个月~1年,平均8.8个月。记录骨折组与肿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40例椎体成形术患者,共发生并发症72例(30%),其中转移性肿瘤患者41例(44%),压缩性骨折患者31例(21%)。骨折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6±1.28)分、(1.37±0.98)分、(2.87±0.48)分、(2.93±0.56)分。肿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6±3.35)分、(2.85±0.78)分、(2.88±3.55)分、(4.93±0.89)分。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术中推注骨水泥时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骨水泥渗漏30例;术后发热5例;术后自觉疼痛加重5例;1例胃癌转移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昏迷,经查为高钙血症。术后3个月内邻近节段再骨折25例。[结论]对骨折和骨肿瘤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有一定的并发症。转移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技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PVP组40例,PKP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但PVP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要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术后伤椎高度增加较大,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VP、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椎体严重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的操作技术和止痛效果。 方法 对 7例压缩程度超过 6 5 %的椎体骨折在俯卧位或侧卧位实施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PVP治疗。 结果  7例皆穿刺成功 ,1例椎体血管造影外漏严重未注射骨水泥 ,余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 0 5ml~ 2ml。术后 2天疼痛强度评分 (VAS)较术前下降 3 5分~ 5 0分 (t=8 4 9,P <0 0 0 0 5 ) ,随访时维持该水平 ;止痛药使用皆降低 1~ 2个阶梯 ,术后随防 2月~ 8月 (平均 6月 ) ,4例活动能力改善。 结论 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可透视引导下进行PVP治疗 ,并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性肿瘤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3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48个受累椎体,其中单个椎体转移6例,2个椎体转移9例,3个椎体转移8例;病变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7例,位于胸腰椎1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3例有轻度神经症状。对48个病椎施行PV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分级。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随访,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23例患者中15例术后局麻药药效消失后疼痛缓解,5例24 h后疼痛缓解,3例48 h后疼痛缓解。11例无骨水泥渗透,另1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症状。2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随访14.6个月,均无椎体进一步压缩、滑脱等改变。术后1周的优良率为75%,有效率为85%;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为70%,有效率为80%;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55%,有效率为65%。结论 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性肿瘤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有效预防受累椎体进一步压缩,手术简单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椎体胸腰椎病变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4例两个以上椎体异常的患者进行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局麻下先后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在严密监测下依次向各病变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术后观察椎体内骨水泥注入情况和患者的反应,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共进行15次35个椎体的成型治疗,最少1次2个椎体,最多1次4个椎体,平均1次进行2.33个椎体成型;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约3~12 ml,平均5.5 ml,椎体内骨水泥均匀充填13个,部分充填椎体者22个;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局部疼痛缓解,其中明显缓解或消失者10例,部分缓解者4例。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病变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多椎体一次性成形手术要求精确控制麻醉药用量、熟练的穿刺操作技术、合理的骨水泥注射方法和严密的术中监测。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及其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其操作方式简单、疗效快且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很快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为病理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但该术式仍存在骨水泥渗漏、肺栓塞、心血管反应等并发症.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及器械的不断改进,近年来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该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及外伤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共26个椎体在透视监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注射骨水泥剂量约2~6ml。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小时行CT扫描以评价骨水泥充填情况及有无渗漏,并应用形象类比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T显示骨水泥均在椎体中充填满意,5例5个椎体发生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术前VAS为7~10分,平均为(8.69±0.82)分,术后24h的VAS为1.5~5分,平均(3.18±1.15)分。术后3天的VAS为0~4分,平均(3.01±1.06)分。术后24h和术后3天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及部分类型的外伤性椎体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袁文  谢宁 《中国骨伤》2010,23(10):726-728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除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骨折  相似文献   

13.
合理运用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徐荣明  廖旭昱 《中国骨伤》2010,23(10):723-725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骨髓瘤、骨转移瘤和骨质疏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胜 《中国骨伤》2004,17(11):702-704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主要适应证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脊柱的溶骨性转移癌和骨髓瘤、血管瘤。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椎体强度和止痛作用;其并发症主要有填充物外漏造成脊髓或神经的压迫、肺栓塞等。鉴于PVP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不明显及并发症等问题,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设法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手术策略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自2009-09--2012—09行PVP治疗的38例(45个椎体)与PKP治疗的42例(45个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椎体前缘高度保持度PKP组具有明显优势(P〈0.001),各组术后较术前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手术策略选择上,需按照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体上说PVP组在安全性上要优于PKP组,PVP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264例(394个椎体)OVCF患者,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34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30例.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20.5±8.8个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发生率,空腔样椎体数目,终末随访定量CT(QCT)值,骨水泥渗漏的部位及渗漏率,手术前后VAS评分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PVP后首次再发邻近椎体骨折与跨跃式椎体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3%(共34例),时间为11.7±9.2个月,有21例患者第2、3次再发骨折发生在3个月内.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第3天VAS评分在A组、B组各组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渗漏共34例36个椎体,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均无临床相关症状;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两组间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不管是椎间隙渗漏还是其他部位渗漏,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的患者间在VAS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对比,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行PVP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骨水泥渗漏与PVP后再发骨折无明显相关性,骨质疏松可能是引发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及体外椎体标本实验,研究负压引导下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分布规律。方法:以椎体CT平扫为基础建立椎体模型,模拟骨水泥注入模型的过程及分布情况。选择老年女性的尸骨共20个椎体标本,形态结构相似的相邻节段椎体分别分入实验组(负压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VPVP组)与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T5-L5。采用PKP治疗31例(43椎),男13例(18椎),女18例(25椎);年龄70~92岁,平均74岁;骨折部位T4-L5。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降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3个椎体(7.5%),PKP组2个椎体(4.7%),但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锋涛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20,33(9):793-796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 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法国医生Galibert等[1]首次报道,其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注射于一名C2椎体血管瘤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后来为了减少PMMA的渗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发生椎体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PVP或PKP术的患者130例,其中男33例,女97例,年龄70.20±8.46岁(55~92岁),随访时间14.75±2.17个月(12~22个月)。根据术后有无椎体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n=26)和无二次骨折组(n=104),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既往骨折史、手术椎体数、PVP/PKP、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差、术前术后局部后凸(segmental kyphosis,SK)差、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和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建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dds ratio(OR)=44.33,95% confidence interval(CI)=2.98~659.51,P=0.0059]、低BMD(OR=10.70,95%CI=2.50~45.75,P=0.0014)、既往骨折史(OR=14.76,95%=2.40~90.57,P=0.0036)和多手术节段(OR=6.36,95%CI=1.51~26.72,P=0.0115)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椎体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了基于上述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ROC、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验证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高龄、低骨密度、多手术节段、既往骨折史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为术后评估二次骨折的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