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非肝硬化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清流县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孟超肝胆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22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肝硬化HCC组(HCC-C组,131例)和非肝硬化HCC组(HCC-NC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第一肝门阻断率、肝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和术后情况(包括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HCC-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HC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3)。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率和肝门阻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12,P=0.835;χ~2=0.969,P=0.537;χ~2=2.236,P=0.692)。(2)HCC-C组和HCC-NC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53%(40/131)和21.50%(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3,P=0.02)。其中HCC-C组和HCC-NC组患者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11%(8/131)、3.05%(4/131)、5.34%(7/131)和3.23%(3/93)、2.16%(2/93)、1.08%(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57、4.465、7.326,P值分别为0.04、0.02、0.03)。HCC-C组患者和HCCNC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分别为6.11%(8/131)和2.15%(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Child-Pugh B级、手术时间 360分钟、输血、肝切除范围≥3段和肝硬化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LB 38 g/L、Child-Pugh B级、输血和肝切除范围≥3段是HCC-C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中出血量 1200 ml是HCC-NC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77,95%CI:2.695~84.353,P=0.02)。结论肝硬化是影响HCC患者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CC-C组患者出现围术期肝功能衰竭和病死的风险显著高于HCC-NC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E-钙黏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原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行肝切除的老年肝癌患者78例为肝癌组,30例同期老年体检查体者为健康组。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入选次日以及肝癌组术前、术后7、14、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癌组随访3年的生存情况,比较肝癌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IGF-Ⅱ、TGF-β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癌组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较,肝癌组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肝癌组3年生存率为84.62%,且肝癌组存活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合并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IGF-Ⅱ、TGF-β1水平与其3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r=-0.768,-0.779,-0.841,-0.85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最佳。结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最佳,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可能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起搏器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连续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安装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36例,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B组42例,起搏器术前3~5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12h恢复;C组34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3~5d,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术前12h停用,术后12h恢复。结果 A、B、C组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6%,7.1%,23.5%(P=0.044),囊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8%,2.4%,17.6%(P=0.025),C组渗血和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B组和C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较A组长[(10.5±3.0)d和(11.6±2.9)d vs(7.5±2.3)d,P=0.000];住院期间3组患者均无囊袋感染及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起搏器置入围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明显增加出血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对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7月—2017年10月共81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P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按患者术前血糖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平均空腹血糖7.8 mmol/L,或平均随机血糖10 mmol/L,A组)及血糖控制良好组(平均空腹血糖≤7.8 mmol/L,或平均随机血糖≤10 mmol/L,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随访时VAS评分。结果餐前血糖A组平均(6.4±1.1)mmol/L,低于B组的(8.7±1.6)mmol/L(P0.001),随机血糖A组平均(8.5±1.7)mmol/L,低于B组的(12.3±2.4)mmol/L(P0.001)。随访时间10~19(16.1±3.2)个月。两组患者基线参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A组平均住院天数(12.1±2.4)d较B组(10.3±2.6)d长(P=0.027),A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0.4%高于B组的11.4%(P=0.042)。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LIF手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合理控制围术期血糖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与拆线时间短于A组(P0.05);B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较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A组28.57%(P0.05)。结论围手术期与之护理干预,有助于优化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者手术疗效,促进出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自该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所接诊的6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分成A组与B组。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B组患者入院后的血糖值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90.6%)高于A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P0.05)。结论对老年腹股沟斜疝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胸腺肽α1+手术治疗(n=35),B组仅手术治疗(n=68).胸腺肽α1治疗前后及手术前、手术后7,14,21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8+CD28+,CD16+CD56+的变化,MTT比色法测定IL-2活性.结果:A组CD8+,CD4+/CD8+,CD8+CD28+,CD16+CD56+及IL-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8.2,P=0.005);术前经胸腺肽α1治疗后CD4+/CD8+,CD16+CD56+较治疗前增高(F=8.4,P=0.004);术后7 d CD4+/CD8+,CD8+CD28+,CD16+CD56+较术前增高(F=4.7,P=0.005或F=3.5,P=0.04),术后14 d IL-2也增高(F=3.6,P=0.03).B组术后7 d,CD4+,CD8+,CD4+/CD8+,CD8+CD28+,CD16+CD56+较术前明显降低(F=5.4,P=0.006或F=3.6,P=0.02),术后14d,CD8+,CD8+CD28+仍然低于术前(F=5.0,P=0.007),其他指标有所恢复;术后21 d,CD8+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F=6.3,P=0.000);B组术后7 d,CD3+,CD8+,CD4+/CD8+,CD8+CD28+,CD1 6+CD56+均明显低于A组(F=7.2,P=0.001).结论:肝癌患者存在免疫抑制,术后早期免疫抑制程度加重,围手术期胸腺肽α1治疗可有效改善肝癌围手术期免疫抑制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2例)和B组(28例),其中A组采用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采用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较A组长[(135.27±15.13)min vs(118.35±12.56)min],住院时间较A组短[(14.28±2.95)d vs(16.37±3.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33、2.516,P值分别为0.001、0.007)。术后1个月,B组患者的Ig G、Ig M和Ig A水平明显高于A组[(14.98±3.12)vs(12.51±2.75)、(2.79±1.13)vs(2.25±1.02),(2.42±0.79)vs(1.87±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0、-1.945、-2.636,P值分别为0.001、0.028、0.005)。术后1个月,A组PLT水平增加较B组明显[(302.46±15.08)×109/L vs(80.25±5.68)×109/L,t=73.481,P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5%vs 17.86%,χ2=0.008,P=0.929)。结论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在改善患者肝功能的同时,可使患者维持较好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非心脏手术后肌钙蛋白T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监测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对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围术期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接受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的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52例,按术后cTnT监测结果分为2组:cTnT阴性组24例(46.2%),cTnT阳性组(≥0.01 ug/L)28例(53.8%),回顾性分析围术期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妇科手术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同时选取同一时期采取妇科手术治疗的62例非老年患者作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并分析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特点,同时总结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措施。结果两组恶性肿瘤疾病和术后合并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以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为主,且多数术后合并各种并发症,因此掌握老年妇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98例巨大PLC患者,其中20例接受ALPPS治疗(A组),38例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肿瘤(B组),和40例接受直接手术切除肿瘤(C组)。术后,行CT增强扫描,应用IQQA-Liver肝脏CT解读分析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测量全肝体积( TLV)、残余肝脏体积(RLV)、术后3个月肝脏体积(FRLV),计算肝增生体积和肝增生率。结果 术后,A组FRLV为(366.3±31.7)mL,显著大于B组【(185.2±16.4)mL或C组(181.9±14.2)mL,P<0.05】,肝增生率为(68.8±6.4)%,显著高于B组【(21.4±2.0)%或C组(22.6±2.3)%,P<0.05】; 术后15 d,A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0±2.7)g/L,显著高于B组【(34.1±2.9)g/L或C组(34.0±3.2)g/L,P<0.05】;A组2 a总生存率为70.0%,无进展生存率为55.0%,B组分别为55.3%和36.8%,C组分别为52.5%和42.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LPPS可使巨大PLC患者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加快了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康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肝癌左外叶切除术的患者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者分为A组,将接受开腹手术的20例患者分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和术后第5天的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B组术后5 d的CD3、CD19、NK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均P0.05);A组术后5 d的CD3、CD19、NK、CD4/CD8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B组术后5 d的CRP、IL-1β、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1 d(均P0.05);A组术后5 d的CRP、IL-1β、IL-8、TNF-α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早前未制定预防措施的围手术期手术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与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针对上述原因加强手围手术期护理及配合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C型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余数法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在C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腰丛)、20 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375%罗哌卡因10~15 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P0.01),但A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1);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患者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5例,其中THA 92例,BHA 73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BH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TH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3%(72/92),BHA组为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16/92),THA组为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与BHA均能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BHA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THA远期并发症较少。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添加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对其围术期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胃癌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及尤文营养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患者术前未给予营养支持,普通营养组及尤文营养组患者术前7 d均给予等单位体重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尤文营养组另补充尤文100 ml/d。分别于入院后、手术当天术前、术后第3、7天分别检测患者营养状况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Ig A、Ig G、Ig M)指标。于术后3、7 d检测各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并统计各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术前肠外营养后,普通营养组及尤文营养组的PAB均升高(t=2.44,2.67 P0.05)。术后3、7 d普通营养组及尤文营养组的ALB、PAB、TF较空白对照组高(第3天:F=6.61,9.60,5.09,P0.05;第7天:F=7.63,4.68,4.21,P0.05)。三组患者入院前、手术前及术后3 d的体液免疫功能(Ig A、Ig G、Ig M)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9,0.48,0.84,0.14,0.13,0.71,0.24;F=0.89,1.64,0.44,0.25,0.23,2.11,2.46;F=2.32,1.94,3.00,2.20,2.10,1.00,2.39,P0.05)。术后7 d的体液免疫功能(Ig A、Ig G、Ig M)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4.03,4.62,5.54,3.39,4.66,4.13,P0.05)。尤文营养组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术后3 d、术后7 d的炎症指标(CRP、IL-6)均低于普通营养组及空白对照(χ~2=6.07,F=6.53,F=9.14,F=4.56,F=17.5,F=5.52,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8,F=0.196,P0.05)。结论对于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而ω-3鱼油脂肪乳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围术期感染性并发症,降低平均住院日,且不增加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肝癌自发性破裂行急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者58例,男49例,女9例,平均年龄56.5岁,术前均行CT检查,手术死亡率3.4%(2/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1%(14/58).术后均行TAE等综合治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2%和46%.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是判断能否行急诊肝切除术的重要依据,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82例髋部骨折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A组低于B组(P0.05)。比较A、B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切口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1年死亡率、患者户外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A、B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至切口拆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等待时间比较,A组较B组缩短,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术后A组1个月无患者死亡,死亡率低于B组,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死亡率比较,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血糖水平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在围手术期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事件,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胃癌病人术前输血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病人术前的输血指征.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①1995~2003年输注全血病人(A组)与输注红细胞制品病人(B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术后感染率和术后2年复发率情况;②血红蛋白在70~100g/L范围的胃癌手术前输血(C组)与未输血病人(D组)术后感染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情况.结果非溶性发热反应发生率A组9.2%(8/87),B组为0(0/46);术后感染率A组33.3%(29/87),B组15.2%(7/46);2年复发率A组35.6%(31/87),B组为26.1%(12/46).术后感染率C组27.9%(17/61)、D组为10.1%(14/138);围手术期病死率C组4.9%(3/61),D组为4.35%(6/138).A、B组之间非溶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之间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围手术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输血指征导致的输血率下降以及成分输血使病人非溶性发热反应及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同时没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围术期中实行加强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25例。对A组患者进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再栓塞发生率(4.00%)低于B组患者(32.00%),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B组患者(3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实行我科中西医结合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再栓塞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