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介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诊断和治疗已发生很大变化,预后也有了明显改善。传统的外科手术引流正被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治疗所取代。现对我院消化内科2000—02/2006—08收治的27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治疗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脓肿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其并发症、病死率均较高,因而早期诊断并对肝脓肿的脓液及时引流极为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切开引流。本院自2002至2006年间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12例肝脓肿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穿刺成功率和总治愈率为100%,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首优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具有视野清晰、脓肿清除彻底、创伤小等优点,是老年肝脓肿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脓肿38例,2个以上多发脓肿4例。脓肿部位:肝右叶32例,左叶7例,左右肝叶3例。[结果]患者在置管后平均5 d体温恢复正常,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从置管到拔管时间为5~16 d,平均(9.6±2.3)d。42例患者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后痊愈41例,治愈率97.6%。[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忧点,是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燕  何峥  李胜  王小倩 《肝脏》2016,(2):125-127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外科开腹引流治疗肝脓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肝脓肿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开腹引流手术治疗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方法简单,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良好,在准确掌握其适应证的基础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手术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传统方法之一,但其并发症和死亡率高达10—47%。我院五年来采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37例,治愈率达100%。介绍如下: 资料和方法细菌性30例,阿米巴性5例,混合性2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8例,肝左叶6例,全肝3例。单脓腔29例,多脓腔8例。脓腔最大直径16cm,最小4.5cm。放置单管引流33例,双管引流4例。排脓量最多者达4800ml。合并隔下脓肿或右侧脓胸5例。方法;术前测定凝血机能,B型超声定位后,选择脓肿距体表最近的部位作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和铺孔巾,在局麻下先用细针试穿,抽出脓液后换用直径为5mm的穿刺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治疗肝脓肿中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对72例肝脓肿病人施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或死亡,复发6例,经再次穿刺置管治疗而愈。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提供通畅引流,创伤小,安全。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的要求,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细菌性肝脓肿液化前、后经皮肝穿刺置管冲洗引流疗效。[方法]将64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为A组、B组;A、B组分别于肝脓肿液化前、后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结果]A、B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但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再次置管冲洗引流、引流至拔管时间、治愈后肝内残存空腔、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P〈O.01)。[结论]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液化前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39例肝脓肿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同时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39例患者40个病灶经穿刺置管引流,大多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例脓肿因接近肝表面,穿刺针无法避开膈肌,放弃穿刺引流。1例患者合并肺脓肿,全身炎症反应较明显,在肝脓肿引流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2周后体温及白细胞才接近正常。1例患者因脓肿较大,表浅,穿刺引流3天后仍高热、腹痛,存在腹膜炎表现,急查彩超及全腹CT提示肝脓肿破裂,转外科手术治疗。穿刺液培养发现23例细菌阳性,致病菌主要为格兰阴性杆菌17例(74.0%),格兰阳性球菌6例(26.0%),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大肠埃希菌5例、阴沟肠杆菌3例、屎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疾病,通常为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此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程较长。近年伴随影像技术的发展,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已成为临床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而细致的护理也是提高其治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1990~2001年我院实行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病人3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新途径及其疗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32例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结果 32例全部治愈出院,总有效率100%,住院时间最短9天,最长36天,平均21天,未出现大出血、气胸、感染播散等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直接、安全、简便、有效,不失为一条治疗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实验室指标及脓肿大小等方面探究肝脓肿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8年8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患者79例,排除病例丢失、中途转院或放弃治疗、年龄18岁、未门诊随访的36例患者,最终入选43例行回顾性研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畏寒发热患者36例,31例(86. 1%)患者体温于术后3 d恢复正常,术前术后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ST、ALT及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 668、6. 255、2. 337、3. 001、5. 198,P值均0. 05);术后脓肿直径(31±28) mm,明显小于术前(74±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 517,P 0. 05);平均住院时长为(19. 84±9. 37) d;其中痊愈数为19例,占44. 2%,治疗有效数为24例,占55. 8%。本组43例患者肝脓肿液培养有38例阳性,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25例,占65. 8%,为最常见病原菌。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可靠,推荐为肝脓肿临床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该院50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前术后实行心理护理、病情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护理等全方位护理。结果无1例患者出现新发感染或并发症,均在痊愈后出院。结论全方位护理能减少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风险及新发感染或并发症的几率,保障且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敬告读者     
我科自1998~2001年期间对10例肝脓肿病人进行B超引导下放置PTBD管(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胰腺脓肿系指腹腔内邻近胰腺部位的脓液积聚,可以来源于胰腺的局限性坏死液化感染,也可来自胰腺假性囊肿的继发感染.肝脓肿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肝脏继发感染性疾病,多由于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形成多发性小脓肿,进而融合成较大脓肿.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辅以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阿米巴肝脓肿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8月收治阿米巴肝脓肿 74例 ,采用了非手术治疗、穿刺抽脓、经皮引流、手术引流等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其治疗情况作一分析。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74例中男 5 1例 ,女 2 3例。年龄 4岁~ 72岁。均结合临床表现 ,经B超、手术或经皮穿刺确诊 ,5例又经CT检查证实。脓肿最大 17cm× 14cm ,最小 4cm× 3cm ;直径 10cm以上者 2 4例。单发脓肿 6 7例 ,多发脓肿 7例。右叶 5 6例 ,且多位于右叶顶部 ,左叶 12例 ,左右肝 6例。伴右侧胸腔积液 10例 ,脓肿破裂引起腹膜炎 1例。病程最短 6d ,最长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分析介入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方法 以我院超声科自 2015 年 9 月至2019 年 9 月采用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肝脓肿 49 例为研究对象,脓腔均经穿刺置管引流、并行脓腔冲洗、注药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抗感染治疗。 结果 本研究 49 例患者均穿刺成功。 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 均<0. 05)。 术后及出院时 49 例患者脓肿直径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 05);术后 25例患者体温 3 d 内恢复正常,16 例患者体温 3~ 7 d 内恢复正常,8 例患者体温超过 7 d 恢复正常。 患者均能较好耐受穿刺置管治疗,置管引流时间为 3~ 28 d,平均 13. 5 d,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胆漏、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且均无复发迹象。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已逐渐取代大剂量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且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在临床治疗肝脓肿方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作回顾性研究。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多见于老年男性,常合并胸、腹水,低蛋白血症等慢性合并症,血糖较难控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行脓肿引流,更具优越性。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更重视其诊断问题。控制血糖,加强支持,及时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应是目前最合理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和腹腔镜切开引流治疗糖尿病伴肝脓肿的效果。方法收集白城市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的30例糖尿病伴肝脓肿患者(超声引导组)和同期随机选择的采用腹腔镜切开引流术治疗的30例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c=0.69,P0.05);超声引导组住院时间为(17.2±8.5)d,腹腔镜组为(24.2±8.9)d,前组低于后组(t=3.12,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腹腔镜组为33.3%,前组低于后组(χ2=4.8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糖尿病伴肝脓肿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介入性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在超声引导实时监视下进行各类穿刺治疗,如囊肿、脓肿及胸腹腔积液的抽吸或置管引流,如胆道梗阻性黄疸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及病变组织的穿刺细胞学活检,肝癌无水酒精硬化剂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胆道梗阻性黄疸58例,穿刺成功56例,成功率96.6%;肝肾囊肿及脓肿和胸腹腔积液共36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意外,均成功地进行了穿刺,成功率100%。病变组织细胞学活检6例,其中5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3.3%;肝癌无水酒精硬化剂及射频消融治疗16例病人,穿刺成功16例,成功率为100%。结论 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显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引导准确、无X线损伤、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可以达到与某些外科手术相媲美的诊治效果,通过近几年来对病人的治疗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