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制作抗菌导管 ,预防静脉导管感染。方法 :用洗必尽和医用聚氨酯为主要成份涂覆硅胶胶管制成抗菌导管。抗菌试验包括 :(1)涂覆液MIC测定 ;(2 )体外抗菌作用观察 ;(3)体外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观察 ;(4 )导管加温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5 )动物试验检测抗菌效果。结果 :涂覆液对金  相似文献   

2.
由于静脉导管日趋被临床采用,随之导管污染诱发导管败血症发生率也显著增加,成为常见致命并发症。本文侧重阐述导管污染的各种因素,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操作规范,把导管污染诱发导管败血症减到最低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laeter,CVC)相关感染(catheter ralated infection,CRI)、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 ralated blood-steam infection,CRB)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20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留置的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 200例导管检出CRI 31例,发生率15.5%;CRB 4例,发生率2.0%.中心静脉留置时间超过6 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 心脏外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留置时间应尽量<6 d,可以减少CRI、CRB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nEE)置管感染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运用临床药学理论知识,结合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原则,对1例晚期胆管癌合并糖尿病的PICC置管感染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对于PICC置管感染的肿瘤患者,临床药师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药敏实验结果及患者的具体病生理变化情况进行药学监护,使抗感染从经验治疗、目标治疗、治疗方案制订,停药时间以及规避严重不良反应方面全程药学监护,使感染得到控制,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PICC置管感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全程实施药学监护,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治愈率,也初步总结出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药学监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6.
蒋良芝 《吉林医学》2010,31(28):5031-50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后,行相关检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别对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对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ICU收治的14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观察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不使用蝶形夹,单纯缝线固定,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使用蝶形夹皮肤缝合固定,2组置管方式及后期维护相同。分别记录2组导管留置时间、脱管例数及导管相关感染例数。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7.5±11.7)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7.5±12.1)d,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脱管例数分别为5例、3例,脱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例数分别为6例、11例,2组的导管日感染率分别为3.1‰、8.98‰,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日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使用蝶形夹的改良导管固定方法较传统方法可明显延长留管时间,并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脱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上肢静脉置管困难改行颈外静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28例经上肢静脉置管障碍或穿刺失败的肿瘤患者,选择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观察其疗效。结果 2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导管留置时间为62~228 d,5例正在使用中。目前无一例出现出血、感染、堵管及滑脱等并发症,无一例中途拔管。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单易学、更为安全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可作为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洁悠神抗菌剂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术后第1天采用0.5%安多福消毒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观察组在无菌操作下采用0.5%安多福消毒穿刺点,待干后将洁悠神抗菌剂距离皮肤15 cm位置处喷洒于穿刺部位,待干,以形成"保护膜"达到抗菌效果;对于各输液连接处,采用定期喷洒洁悠神(Q8H)的方法进行护理,并垫予无菌治疗巾以保证相对无菌区域。结果观察组CVC-R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物理抗菌材料洁悠神抗菌剂喷洒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输液接口及穿刺部位,可以减少CVC-RI,延长置管时间,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脐静脉置管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 序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入住笔者科室,在生后4天内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早产儿共413例,UVC+PICC组为出生24小时内置入UVC,并在留置4~10天后拔除并序贯置入PICC的早产儿共120例,分析其置管使用情况(导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PICC组为同期出生后4天内单纯使用PICC置管的早产儿,与UVC+PICC组进行1∶1匹配,共120例,收集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体重增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并发症的差别。结果 UVC+PICC组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明显高于PICC组(P<0.05),UVC+PICC组与PICC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C+PICC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PICC组(P<0.05)。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VC序贯PICC使用相较于仅使用PICC未增加导管相关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且平均每日体重增长较好。  相似文献   

11.
核黄素银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核黄素银的抗菌作用,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烧伤后创面痂下组织细菌计数及创愈合程度,体外抗菌活性实验发现:核黄素银对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31、31、62μg/ml。结论:核黄素银对烧伤常见的感染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道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用二棘血啤叮咬家兔诱导其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结果表示:叮咬组家兔经ELISA法测定其体内抗(OD值0.54),较对照组(OD值0.09)有显升高(P<0.01),叮咬家兔后其^3H-TdR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PHA刺激指数为67.11±35.16,较对照组15.49±14.53,有显升高(P<0.01),另外,两组的皮肤试验也有极显差异。(P<0.001),表明家兔对二棘血蜱咬所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力不仅与宿主的体液免疫有关,同时也与宿主的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设计的ELA—752型准分子激光器,用308nm Xecl激光对20只健康离体犬眼、20只兔眼进行激光切割。经Formalin固定后,行病理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有不同程度的切开,切口纵深宽度均匀,附近仅有少许脱落上皮细胞,切口底部平坦,邻近组织无明显损害,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激光代替手术,进一步临床应用显示了美好的前景。对准分子激光的优点、国外研究的动态以及角膜切割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使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制造家兔高胰岛素血症模型,动态地观察了其胰岛素抗性、血脂的变化,分析了高胰岛素血症对动脉壁脂质及其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胰岛素血症短期作用降低家兔T-ch、TG,而其长期作用使T-ch、TG回升;(2)高胰岛素血症可诱发家兔产生胰岛素和抗性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小及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魏酸钠(当归水溶性成分之一)具有缩小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缩小率达41%,同时也能降低豚鼠心肌匀浆耗氧量。结果表明阿魏酸钠有利于改善心肌对氧的供需失衡,对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家兔被二棘血蜱分三批进行叮咬、每次间隔1~2周。结果表明,初次叮咬后第二天外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开始升高,第四天达高峰;再次重复叮咬,嗜碱性粒细胞较初次叮咬仍有显著升高(P<0.01),但升高的时间、方式与初次叮咬略有不同。本文就该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和短期植入试验,对自制软组织皮瓣扩张器的有效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制扩张器平均溶血率为1.42%,且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的生长,附着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将该扩张器短期植入兔背部皮下,动物未出现局部及全身毒性症状,生长发育未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D—半乳糖餵饲、腹腔及球后注射诱发白内障造模,经裂隙灯检查结果表示,30%D—半乳糖餵饲大鼠造模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兔膝创伤性关节炎早期白介素15(IL-15)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行左后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对照组行单侧膝关节切开术作为假手术对照。2组分别在术后6、12、24h,1、2、3、4周7个时间点抽取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关节液中IL-15含量表达。组织学观察其关节软骨和滑膜的变化。结果48只大白兔中进入结果分析29只。2组术后6h兔膝关节液中IL-15含量较其他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术后1周IL-15表达较术后24h明显降低(P<0.05);术后1、2、3、4周4个时间点的IL-15表达成升高趋势;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IL-15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4周,关节软骨失去原有的光泽,呈灰黄色,有裂纹,HE染色见表层略不平整,有小裂隙,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局灶性软骨基质异染性减弱,软骨细胞减少,软骨基质纤维化。结论创伤后兔膝创伤性关节炎早期IL-15高表达,关节软骨及滑膜退变,创伤性关节炎早期与IL-15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