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7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69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25例中、重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天内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69的表达情况,并选择22例同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D56和CD69在脑出血患者急笥期升高(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69的表达有助于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69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了22例中重型缺血性脑卒中患在发病后3天内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69的表达情况,并选择22例同期住院病人作对照,结果:CD56和CD69在缺血性脑卒中患急性期提升高的(<0.05),其升高程度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和CD69发生显变化,其变化程度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CD16+CD56表达率对不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N28例正常对照者、4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和1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6+CD56表达率。结果IT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6+CD56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A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于MDS(P〈0.05);白血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LL组、ANLL组、CML组、CL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6+CD56表达率随病情发展、复发而降低,病情控制缓解而上升;AIH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CD16+CD56表达率的检测对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 2p和CD4 2b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 2p和CD4 2b的表达 ,并与脑水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 2p和CD4 2b的表达量与脑水肿体积有相关性 (rCD4 2b=- 0 4 89,P <0 0 5 ;rCD6 2p=0 6 4 6 ,P <0 0 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 ,血小板的活化有可能是促进脑水肿形成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8+淋巴细胞中CD28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 ,尤其是T细胞功能的异常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主要发病机制[1] 。共刺激信号对T细胞功能和细胞因子格局均有影响[2 ] 。我们测定了CAA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信号CD2 8分子在CD8 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CAA患者 30例 ,为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5月在我院就诊患者 ,男 1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37(14~ 76 )岁 ,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3 ] ;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 15名 ,男 9名 ,女 6名 ,平均年龄 2 8(2 3~ 4 0 )岁。2 检测方法 淋巴细胞CD8、CD2 8、CD8 CD2 8 、CD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外用血CD6 2P表达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活动性RA患者与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D6 2P的表达 ,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 活动性RA组患者的外周血CD6 2P表达 (11 88± 2 4 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78± 1 0 4 % ) (P <0 0 1) :CRP(5 4 33± 2 3 35mg/L)与ESR(86 0 6± 33 6 7mm/lh末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 2 1± 2 18mg/L)与 (12 2 5±5 0 5mm/lh末 ) (均P <0 0 1) ;活动性RA患者组CD6 2P的表达量与ESR、CRP成直线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5 2 2 4(P <0 ,0 1)与 0 70 4 8(P <0 0 1)。结论 活动性RA患者存在CD6 2P的高度表达。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分析比较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差异及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量与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42b,CD62p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例。健康者选 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家属共1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0例脑出血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根据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并对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人[(9.7&;#177;1.1)%,(81.6&;#177;3.1)%]比较,急性期脑出血者血小板CD42b的表达(74.2&;#177;6.4)%减少,CD62p的表达(4.7&;#177;4.8)%增加(tCD42b=4.328,P&;lt;0.01;tCD62p=4.017,P&;lt;0.01);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表达量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有相关性(rCD42b=-0.489,P&;lt;0.05;rCD62p=0.646,P&;lt;0.01)。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这一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CD4 、CD8 细胞表达CD45RO和CD45RA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8名正常人外周血、43例RA患者外周血和15例关节液的CD4 、CD8 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结果RA患者关节液CD4 、CD8 细胞表达CD45RO的百分比显著高于RA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外周血(P<0.01);RA患者外周血CD4 、CD8 细胞表达CD45RO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P<0.01)。活动期RA患者血液CD4 、CD8 细胞表达CD45RO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P<0.01)。结论CD45RO 淋巴细胞是参与RA病理过程的主要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8 T细胞CD2 8共刺激分子等功能相关性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三色或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 2 7例胃肠道癌患者及 1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志如CD3 、CD4 、CD8 表达水平及CD4 /CD8 比值差异无显著性 ;CD8 CD2 8-T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 ,而CD8 CD2 8 T细胞显著降低 (P <0 .0 5 )。表达HLA DR的活化CD8 T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 ,分泌IFN γ的CD8 T细胞 (Tc1)明显增多 (P <0 .0 1) ,而分泌IL 4的CD8 T细胞 (Tc2 )则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均很低。患者CD8 T细胞CD2 8及IFN γ的表达变化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 胃肠道癌患者中CD8 T细胞存在系统性活化的表现 ,其机制可能与CD2 8/B7以外的信号传递有关。胃肠道癌患者体内Tc1细胞的增加与肿瘤的分期缺乏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54、 CD10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 40例 SLE患者活动期、稳定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CD54、 CD106的表达和 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血清 CD54、 CD106水平明显高于 SLE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 P< 0. 01), SLE稳定期患者血清 CD54、 CD10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结论: CD54、 CD106作为一种新的血清学参数,有助于临床评价 SLE的状态,检测 CD54、 CD106可为临床判断 SLE病变程度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外周血CD4~+CD45RO~+、CD4~+CD45RA~+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47例(其中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4~+CD45RA~+、CD4~+CD45RO~+T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CD4~+CD45RA~+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CD4~+CD45RO~+/CD4~+CD45RA~+比值均明显高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 CD4~+CD45RA~+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急性期带状疱疹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细胞活化程度。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了 2 5份 ( 7份肝素抗凝的正常对照标本、7例肝素抗凝、11例枸橼酸钠抗凝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标本 )外周血 (PBMC)CD14+细胞的侧向角光散射 (颗粒度 )SSC值、细胞活化相关表面抗原 (CD6 9)表达率。结果 肝素抗凝HBV组CD14+细胞颗粒度值 [( 85 3 1± 2 46 3)道 ]高于肝素抗凝正常对照组CD14+细胞颗粒度值 [( 474 5± 47 9)道 ](P≤ 0 0 5 ) ;肝素抗凝HBV组CD14+细胞颗粒度值 [( 85 3 1±2 46 3)道 ]高于枸橼酸钠抗凝组 [( 5 2 0 1± 10 5 6 )道 ](P≤ 0 0 5 ) ;肝素抗凝HBV组CD6 9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 ( 2 2 71± 13 5 7) %明显高于肝素抗凝正常对照组CD6 9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 ( 7 18±4 2 7) % (P≤ 0 0 5 ) ;肝素抗凝HBV组CD6 9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 ( 2 2 71± 13 5 7) %明显高于枸橼酸钠抗凝HBV组 ( 3 93± 3 94) % (P≤ 0 0 1)。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颗粒度、活化抗原表达率 ,是一种灵敏、快速、客观的评价外周血CD14+细胞活化程度的方法 ;使用不同抗凝剂肝素或枸橼酸钠对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活化抗原表达率有影响 ,肝素抗凝血用来检测CD14+细胞活化程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TLR2(Toll-like receptors,TLRs)、TLR9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发病中的作用。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我院儿科诊治的初次发病的急性期IM患儿35例(IM急性期组),IM恢复期组35例以及健康对照儿童35例(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9、FoxP3mRNA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的表达。结果显示:IM急性期组TLR2mRNA(4.03±0.56)、TLR9 mRNA(8.88±1.56)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LR2 mRNA(2.22±0.57)、TLR9mRNA(3.63±1.30)及恢复期组TLR2 mRNA(2.76±0.83)、TLR9 mRNA(5.34±1.60)相对表达水平(P<0.01)。IM急性期组FoxP3 mRNA(2.82±0.90)、CD4+CD25+(2.38±1.3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oxP3mRNA(4.65±1.23)、CD4+CD25+(7.85±1.97%)及恢复期组FoxP3 mRNA(4.11±1.37)、CD4+CD25+(6.81±1.84%)(P<0.01),IM恢复期组FoxP3 mRNA、CD4+CD25+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急性期存在CD4+CD25+Treg数量降低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而TLR2和TLR9在IM急性期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ITP患者和 9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B7 CD2 8和CD4 0 表达率 ,用ELISA方法检测ITP患者外周血PAIgG的含量。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4+ CD2 8+ 细胞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D86+ 、CD1 9+ CD86+ /CD1 9+ 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CD2 8+ 、CD4 0+ 、CD80+ 、CD1 9+ CD80+ 、CD1 9+ CD86+ 、CD1 9+ CD4 0+ 、CD4+ CD2 8+ /CD4+ 、CD1 9+ CD80+ /CD1 9+ 、CD1 9+ CD4 0+ /CD1 9+ 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2 1例ITP患者中 16例PAIgG的含量高于正常 ,平均值为(184 .6 2± 38.0 0 )ng 10 7血小板 ,且PAIgG的含量与CD1 9+ CD86+ /CD1 9+ 细胞率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CD4+ T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 8表达无缺陷。PAIgG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86 的改变明显相关 ,因此CD86 的改变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并为ITP患者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颈椎骨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表型表达情况 ,探讨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1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淋巴细胞分子表型 ,健康体检成人 30例为对照组。结果颈椎骨折患者CD19、CD5 6、CD6 9免疫表型淋巴细胞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 ,17例颈椎骨折患者外周血CD4 CD8低于正常 (P <0 . 0 5 )。结论 颈椎骨折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 ,外周血T细胞亚群出现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Graves浸润性突眼患者CD4+表达高于单纯性突眼患者(P<0.05),而Graves浸润性突眼患者外周血CD28+表达低于单纯性突眼患者(P<0.05)②病程>2年患者CD4+表达高于病程≤2年的Graves眼征患者(P<0.05),病程>2年患者CD28+表达低于病程≤2年的患者(P<0.05)③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CD4与CD28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CD4+表达升高伴随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降低,共刺激分子CD28+在CD4+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起重要作用,CD4+、CD28+表达与Graves病眼征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其受体CD28与其病情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4名健康体检者和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CD28的表达和CD8^+CD28^+、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并与病毒载量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D80和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5)。病毒载量高低和HBeAg是否阳性与外周血CD80、CD86、CD28及CD8^+CD28^+和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80、CD86及受体CD28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与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和HBeAg阳性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的水平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 PBC 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人叉头型基因 p3(Foxp3)mRNA 表达的水平。结果PBC 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Foxp3的 mRN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C 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抑制功能减弱,提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在 PBC 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评估 PBC 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 9的表达及血清、骨髓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和 2 (sTNF R1和sTNF R2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外周血在 2 0 μg ml植物血凝素 (PHA)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 ,于 0h和 4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CD4 、CD8 T淋巴细胞CD6 9的表达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骨髓中sTNF R1和sTNF R2的水平。结果PHA刺激前重型再障 (SAA)患者CD4 、CD8 细胞CD6 9的表达率增高 [分别为 (8.96± 7.2 3) %和 (10 .6 7± 7.5 8) % ],慢性再障 (CAA)患者CD8 细胞CD6 9的表达率增高[(7.36± 5 .4 9) % ];PHA刺激后再障患者CD4 、CD8 细胞表达CD6 9明显增强 [SAA为 (71.73±11 91) %和 (6 1.74± 13.4 4 ) % ;CAA为 (5 9.35± 10 .15 ) %和 (4 8.78± 8.2 5 ) % ],CD4 细胞CD6 9的表达率高于CD8 细胞。SAA患者两种sTNF R水平均明显升高 [sTNF R1血清为 (12 5 8.5 8± 385 .6 9)ng L ,骨髓为 (16 5 0 .6 0± 6 6 5 .0 1)ng L ;sTNF R2血清为 (12 5 7.10± 2 95 .4 9)ng L ,骨髓为 (2 0 73.5 7± 5 6 1.17)ng L]。CAA患者骨髓两种sTNF R水平升高 [sTNF R1为 (10 94 .2 1± 2 91.93)ng L ,sTNF R2为 (15 0 2 .4 8±385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