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18年,加重一周而入院。患者18年前始感左上腹疼痛,无腹帐、呕吐、返酸,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在本地医院作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窦炎。入院前3月有黑大便一次。入院后作钡餐见胃角处有1.5cm×1.0cm大小龛影向腔外突出,龛影边缘光滑,颈部较细。胃内有较多潴留。X线诊断:胃小弯溃疡,恶性变待排。胃镜检查见胃体上部近胃底大弯侧可见-2.5cm×2.5cm大球形包块,表面粘膜正常,底部有桥形皱襞。胃角偏胃窦侧可见1cm×1cm×0.8cm大小溃疡,边缘不规则,胃窦弥漫性水肿,前壁可见浅表糜烂。意见:1.胃角溃疡。2.胃体上部包块(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2.
空肠憩室并不少见,但巨大憩室者少见。今报告1例如下。男,49岁,缝纫工人。主诉反复左上腹部疼痛并出现“包块”29年。疼痛消失时包块随之消失、疼痛发作无明显诱因,亦不向他处放射。无发热;偶有反酸;大小便正常。曾患缺铁性贫血、鞭虫感染,经治疗有好转。无传染病及外伤史。体检:贫血面容。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均正常。腹部柔软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确包块。肝脾不大;肠鸣音存在,无移动性浊音。化验:Hb8.6g,RBC280万,WBC3800,PC9.25万。X线检查:站立位透视见左上腹横膈下方有一大囊状气液平面影,胃泡呈现细小,位于该气液囊影的内上方。服钡后,见胃略受压向右前方移位,胃及十二  相似文献   

3.
例1 女,48岁。上腹部胀痛不适12年,时有返酸,近3个月疼痛加重,食欲减退,间歇黑便,呕吐。查体:左上腹偏左触及一2.5cm×2 cm大小包块,质硬,微压痛、表面光滑,胃内有振水声。上消化道钡透:胃窦部小弯侧可见4cm×1.8cm龛影,诊断胃癌。手术所见:胃体积较大,除胃底小部分正常,全胃呈皮革样改变,幽门部有一4cm×3cm×3cm 肿块,游离,胃周围无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为皮革样胃癌,行胃癌根治术(R_2)。病理  相似文献   

4.
<正> 男性36岁患者,因畏寒、高热和左上腹痛3天,同时伴大量黑稀便。既往有“胃溃疡”史20年。体检和钡餐证实胃后有穿孔,钡剂沿穿孔向左上腹分流,左腹呈10×8cm之钡影,边缘不光滑无粘膜象,与胃间无明显颈部,呈马蹄形。急诊手术发现胃底部与脾门紧密粘连,脾较正常增大,实质空虚感,由胃底一巨大穿孔通向脾实质,脾与侧腹膜粘连,分离时有多量食物残渣、脓液及残钡。病理证安:胃底部有5cm巨大陈旧性穿孔,经脾血管上缘进入脾实质内,形成10×8×5cm脓腔,无消化道粘脱衬里。脾组织有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5岁,11年来间断出现左上腹疼痛,伴低热、恶心、呕吐,呕吐出胃内容物后症状缓解。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微量蛋白尿。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水平段可见笔杆样压迹,近端十二指肠轻度扩张,逆蠕动较频繁(图1)。动静脉血管成像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与腹腔干起始部间距约7.4 mm,与腹主动脉夹角22°,左肾静脉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左上腹包块,伴疼痛、发热4个月入院。不伴有恶心及呕吐,无脓血便,纳差,进行性消瘦,间歇发热,体温在38.0℃~38.5℃之间。查体:消瘦面容。上腹部膨隆,左上腹扪及18cm×10cm包块,内侧越过中线4cm,下达左锁骨中线肋下8cm,左上隐藏于肋弓下,表面光滑,有一定活动度。B超:左上腹巨大实性低回声包块,约22cm×17cm,边界清,内回声均匀,位于肝左叶、脾、左肾之间,但与之分界清。CT:左中上腹巨大囊实性肿块影,大小18.4cm×18.0cm×12.9cm,位于肝左叶、胃、脾、左膈肌之间,并与之分界清楚,边缘光滑,CT值2Hu,内可见散在条状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8岁。间歇性左上腹疼痛7年余,近加重并发热,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身体消瘦,左上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T37~48℃。Hb11.5g,WBC12400。大便潜血阳性。余无异常。X线检查: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器质性病变。空肠近端有一上下宽,中间窄囊袋样充钡影,边缘不规则,有圆形充盈缺损及液平面,有压痛,移动度差。充钡之囊袋影与邻近肠管有一定间距。服钡剂后12小时内反复观察,并于48小时后复查,囊袋影形态相同。诊断:小肠重复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3个月、呕血,于1983年3月3日入院。查体:面黄瘦,慢性病容,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下缘可达脐,质韧、圆钝、光滑、内侧有切迹,随呼吸上下活动,有触疼。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 X线检查:胃底气钡双重造影,胃底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8岁。左上腹发现肿块已八年,约鸡蛋大小,偶有疼痛。四年前曾呕血一次,出血量多。近三个月囊肿块逐渐增大,疼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稍差,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可及肿大脾脏,下界在脐上Zcm,有线超过腹中线约4cm,质硬,位置固定,触痛阳性。B超检查:左上腹见17cmX10cm光点密集块影,边界清,中心部份为条状气体强回声带,病人饮水后可见液体进入该气体强回声带中,气体移动位置,而是狭长液性暗区。胃镜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侧溃疡型癌”。钡餐检查:左上腹密实,胃受压伸长,且向左厂方移位。于胃体小弯…  相似文献   

10.
横结肠脂肪瘤是临床上十分少见的良性肿瘤。我们曾遇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6岁,住院号34325。因左上腹包块并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于84年4月24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饱餐后觉左上腹疼痛,阵发性发作,呈绞痛感,且痛时欲呕吐及排便感,左上腹出现包块、在当地治疗后缓解。此后常因过饱而发作,有时伴血便。否认外伤史,门诊以左上腹包块待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60次,血压为14.7/9.33KPa。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可触及一约4×6×5Cm大的包决,椭园形、质中,光滑,活动度尚好 轻触痛。大便潜血弱阳性,钡灌肠示横结肠钡剂受阻,性质待定。血、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1.
患女,19岁。因上腹疼痛、呕血、伴柏油样便、头晕、乏力于87年7月2日入院。既往无疾病史。入院时查体,消瘦,重度贫血貌,皮肤、浅表淋巴结正常。心肺正常。中上腹压痛,可扪及约4×5cm 大小肿块,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左上腹饱满。肝,脾不大。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骨髓涂片;重度缺铁性贫血。大便潜血(?)。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提示胃良性肿物。胃镜检查:胃体后壁靠  相似文献   

12.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CT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是十分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我们工作中遇到1例。患者,男,35岁。1a前弯腰劳动时感左上腹有顶撞感,腹泻8次/d~9次/d,腹胀。自扪及左上腹包块。近1个月感包块长大,左上腹有刺痛感。查体:左上腹可扪及10cm×12cm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糖、血淀粉酶正常。全消化道钡透:胃后间隙增大,提示腹膜后占位病变。B超:左肾前方有一实性包块,向后压迫脾静脉,考虑肿块来自胰尾。CT:胃后脾前方有一10cm×13cm×15cm包块,边界光整,密度不均,CT值24Hu~37Hu,增强后为34Hu~57Hu。CT诊断:胰体尾肿瘤。手术所见:在脾门、胰尾及胃大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一例结肠脂肪瘤引起消化道出血及反复肠套叠,经钡灌复位后脱落排出。鉴于本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平常,兹报告如下: 刘××,男,35岁,住院号88454,1977年4月15日入院。患者2年来左上腹曾2次持续性疼痛和阵发性绞痛,每次6、7小时后自动缓解。平时有排便不畅感,每次排便要一刻钟以上。于1977年4月上旬,在一次食剥皮鱼后一小时,出现左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恶心呕吐4次,吐出胃内容物,糊状大便2次。在卫生院用抗菌素及解痉剂,疼痛至第五天,发现大便呈暗红色糊状,隐血试验阳性,于4月15日诊断消化道出血而收住病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误诊、漏诊病例X线临床病理讨论会”中有价值的4例进行回顾性X线片分析,以吸取教训。例1、女,53岁,以间断性左上腹痛12年,偶伴恶心呕吐而入院。查体:左上腹压痛,肝脾未及。胸片示左膈前中部明显膨出达第4前肋间,心影右移。X线诊断:左膈膨出。钡造影见胃大弯翻转向上,但位于膈下(图1~2)。手术:大部分胃、脾经横膈左侧近中央部约6×8  相似文献   

15.
重复结肠1例     
邓小明  范亚川  何学军 《重庆医学》2003,32(5):640-640,F003
患者 ,男 ,2 3岁 ,幼年时即发现左上腹较右侧饱满 ,偶尔局限性隆起 ,压迫时缩小 ,并可闻及气过水声 ,因无症状未诊治。左上腹饱满逐年明显 ,入院前 1周左上腹隆起形成一包块并感上腹部胀痛、食欲减低。查体 :左上腹局部隆起 ,可见蠕动波 ,扪及一 12cm× 10cm包块 ,质软边界清 ,活动度好 ,有“漂浮感”。腹平片 :左上腹巨团状软组织影 ,密度不均。B超 :无阳性发现。CT :左上腹腔内一大小 14cm× 12cm× 8cm混合性包块 ,其内回声低 ,挤压邻近肠管和胃腔。清洁准备肠道后 ,腹部包块缩小 ,行钡剂灌肠检查 :横结肠中段狭窄 ,近端有一异常开口 ,…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女,29岁,因左上腹疼痛3年余,加重5d于1993年10月5日入院。疼痛呈间歇性,时轻时重,与饮食季节无关,伴纳差,消瘦。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肋下触及3cm×8cm包块,压痛,包块活动,光滑;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左上腹非均质占位性病变。CT示:于胃的外下方可见5.37cm×5.41cm×6cm大小圆形肿块,边界尚清,较光滑,密度不均,CT值为9~36Hu,胰体尾部受压向后方移位,肿块与胃壁、腹膜有粘连,增强扫描见肿块周边呈囊性样强化,延迟8min扫描见肿块内呈不均一强化,CT值为18~46Hu,诊断为左上腹包块。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7.
病例 :患者男性 ,1 5岁。于半年前发现左上腹肿物 ,近来逐渐增大就诊。临床检查 :左上腹触及质中等硬的肿物 ,无活动。行彩色多普勒检查 :脐左上方可见 4 3cm× 1 7cm× 2 3cm的实质性肿物 ,边界清楚 ,其内回声不均匀 ,可见条状强回声光带 ,肿物后方回声稍强。肿物内血流丰富 ,测其血流为高速低阻血流 ,阻力指数RI=0 45,超声诊断 :左上腹实质性肿物 (考虑为恶性 )。手术所见 :左上腹可见 4 5cm× 2 0cm× 2 5cm的椭圆形肿块 ,内呈灰白色、鱼肉状、质地软脆。病理诊断 :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术后 2 2月因左上腹切口下…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5 6岁 ,1 972年上腹部被车撞伤 ,当时感上腹部疼痛 ,经保守治疗好转 ,但劳累、阴雨天时感上腹不适。 1 985年 9月出现左上腹疼痛 ,食后饱胀 ,食欲减退 ,乏力 ,并发现左上腹有一手拳大小包块 ,囊性感 ,不活动 ,叩诊实音。X线检查 :胃小弯受压 ,胃向前移。B超 ,于肝左叶下方 ,胃后方见一囊性肿块 1 1 .5cm× 7.5cm× 6cm ,与肝、脾、肾无关 ,与胰尾相连。术中所见 :囊肿位于胃后壁 ,胃结肠韧带下 ,约1 0cm× 8cm× 8cm ,与胰腺相连 ,离断胃结肠韧带后显露囊肿 ,表面呈黄白色 ,穿刺出黄色液体 ,行低位横向切口 2 5cm…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后并发输出袢空肠胃套叠临床上罕见,易于忽略、误诊。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赵某,男性,48岁,住院号157。饮酒、饱食后突感上腹疼痛1天于1989年1月19日入院。无放射痛、恶心呕吐,无排便排气。26年前因胃溃疡曾作胃大部切除术。查体;T37℃,BP160/100,腹平,上腹正中有一切口疤痕,左上腹扪及一肿块约5×10cm,压痛(+),肠鸣音有阵发性音调增高。钡透见残胃及输出袢空肠扩张,钡剂顺利通过吻合口,在输出袢约25cm处滞留。化验:RBC 360万,WBC  相似文献   

20.
曾丽  彭杨  邓艳  马代远   《四川医学》2023,44(11):1228-1229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10 d”于2019年7月22日就诊我院。患者于2019年7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左上腹疼痛,入院后查体可扪及左上腹肿块,质硬,边界清楚,结合2019年7月19日我院门诊部上腹部增强CT示:左上腹部胃体前方软组织肿块,最大层面约9.9 cm×7.0 cm, 与胃壁及邻近腹壁分界不清(见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