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区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致敏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哮喘患者致敏原的阳性率,分析机体对过敏原反应程度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阿罗格”公司的标准皮试液对100例单纯过敏性鼻炎和100例哮喘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单纯过敏性鼻炎组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摄入性过敏原阳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且主要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的强阳性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哮喘组。结论: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对过敏性鼻炎的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自2 0 世纪初期特异性过敏原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就已被用来治疗过敏性疾病。尽管大量的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证明ASIT的有效性,但是ASIT仍然得不到广泛的应用。ASIT是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措施,表现在能够预防哮喘的发生和新的过敏原致敏以及诱导机体对特异性过敏原的免疫耐受。因此,制定一个详细广泛的ASIT共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ASIT国际共识的解读,为临床医师采用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是针对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致敏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对因疗法,通过至少3年反复皮下注射(SCIT)或舌下含服(SLIT)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达到对致敏原的特异性耐受,从而改善过敏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停止治疗后多年仍能维持长期疗效。数十年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证明AIT具有独特的诱导耐受机制,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推广和加强其临床应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又称为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引发的对机体有利或有害的反应。目前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约有33%的人口患有变应性疾病,并且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性疾病的患者占24%[1]。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AR)是体外环境变应原(过敏原)作用于具有独特遗传特征的特应性机体后出现的以鼻腔黏膜Th2免疫反应占优势的过敏性炎性反应.在现代医学领域1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在以AR、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突破,但仍未能有效地遏制此类疾病在人群中的高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广受关注。蒿属花粉在北方室外的吸入性过敏原中扮演重要角色, 了解和认识蒿属花粉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不同亚属蒿类植物的分布特征、生长特性、致敏的流行病学、不同亚属主要致敏蛋白以及常见的过敏原交叉反应, 期望能为花粉过敏人群的过敏原防护和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鼻炎     
最近有建议将血管舒缩性鼻炎改为特发性鼻炎(idiopaticrhintis,IR),主要是因为前者名称的使用不一致,缺少血管舒缩的证据。特发性鼻炎是一个不令人满意的名称,因其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过敏性和非过敏性鼻炎可根据临床表现或免疫学反应来区分。尽管两组病人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疾病的确诊不能仅仅依靠病史,但临床特点有时对两种鼻炎的区分有一定的帮助。鼻腔激发试验是用过敏原或其他炎性介质刺激鼻腔,然后用鼻压力计测量鼻腔反应的一种试验,其具有可重复性,与皮肤试验相比,其敏感性为69%。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分季节性与常年性,是变态反应中速发型的一种,本文就二年来国外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学、治疗学以及进展作一综述: 一、病因学: 由于鼻腔的解剖关系,空气经鼻吸入时呈旋涡状,至后鼻孔处呈扇形而达鼻咽部。由于鼻腔有滤净与输送空气作用,随气流入鼻腔的各种化学物、微生物(病毒)、粉尘、室尘等抗原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也称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引起的疾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可达10%~40%,由于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众多,临床表现为病程迁延,发作频繁,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针对过敏性疾病的规范治疗——"四合一"治疗模式,即避免过敏原接触、有效对症治疗、标准化的免  相似文献   

10.
应用非特异性刺激药物乙酰甲胆碱喷雾于鼻粘膜,测定鼻粘膜过敏的程度,试用于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NARES)的诊断。主诉有长年鼻变态反应症状(鼻塞、水性鼻涕、喷嚏)患者101例为对象,男46例,女55例,年龄11~72岁,平均38.4岁。变态反应性诊断,是用14种吸入变应原皮肤作划痕试验,再用6种变应原作吸入抗原,然后测定鼻涕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及血清IgE RIST值,IgE RAST记分;再行鼻粘膜抗原诱发试验及乙酰甲胆碱作鼻诱发试验,按上述检查结果,将慢性鼻炎患者分为3组。  相似文献   

11.
抗原不管是经鼻、气管、或皮肤进入过敏性病人体内均可发生速发型反应。但某些病人尽管无抗原的二次攻击,也会在速发型反应的数小时内又发生第二次反应。即缓发型反应。许多作者已观察到在皮肤、肺和鼻粘膜发生的这种反应。因速发型反应尚不能完全解释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临床表现,故对缓发型反应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作者为研究缓发型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以花粉抗原对12名过敏性鼻炎患者行鼻内激发试验,以症状打分法记录其临床表现,并同时测定鼻灌洗液中的四种生化介质:组胺,TAME-酯酶(甲苯磺酰-L-精氨酸甲酯-酯酶),激肽和前列腺素D_2(PGD_2)。结果有9人在发生速发型反应后3~11小时内又发生缓发型反应,抗原攻击前症状得分为1.2±0.3,发生速发反应时为9.3±1.1,间歇静止期为3.0±1.2,缓发型反应期则为5.7±0.9。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北京城区春季优势花粉,初步推测其与过敏性疾病关系.方法 应用重力法监测2019年春季每日花粉种类及浓度,计算每月优势花粉.通过杜恩综合医生工作站系统统计同期本院变态反应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AR)、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s,AC)和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  相似文献   

13.
免疫治疗的总体评价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 1911年由Noon首次报道,经过近105年来过敏原提纯、标准化以及重组等技术的发展,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ASIT对花粉、尘螨和蜂毒等过敏原导致的过敏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就发展历史和临床应用而言,ASIT主要是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但是近30年来,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等成为新的治疗途径[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淮安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变应原提取液点刺对452例临床拟诊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检测过敏原,分析各种过敏原的致敏阳性率,以及致敏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结果452例患者中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阳性率为83.18%,吸入组过敏原检出率前两位分别是屋尘螨和粉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淮安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变应原为尘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致病变应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以及类似炎症机制。有必要完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术前变态反应检查以及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环境和食物)、免疫治疗、鼻腔冲洗、鼻用糖皮质激素、针对鼻窦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抗变态反应(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和抗胃食管反流。此外,维生素D诱导细胞分化、参加免疫调节和调节内分泌系统也在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源性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被认为是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反应的综合性临床表现,进而有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说法。既然同属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那么经敏感抗原刺激后,二者会出现哪些“相关”变化呢?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临床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但无支气管哮喘发作史患者,进行了抗原吸入激发试验,发现二者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呈现以鼻腔粘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本病以频繁发作的喷嚏、过量的鼻分泌物和显著鼻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探讨过敏原阳性的数量及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最高阳性强度对AR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检测501例AR患者吸入性过敏原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和sIgE水平,并对过敏原检测阳性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分析AR患者过敏原阳性的数量、sIgE最高阳性强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501例AR患者中,主要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检测阳性率为60.08%;不同性别患者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男性为79.85%,女性为80.26%)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患者过敏原阳性率存在差异,未成年人过敏原阳性率为88.43%明显高于成年人77.37%(P0.05)。401例过敏原阳性的AR患者中,对单一过敏原过敏的有168例(41.90%),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有233例(58.10%)。AR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过敏原阳性的数量有相关性(P0.05),而与过敏原sIgE最高阳性强度无直接关系(P0.05)。同时tIgE与sIgE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血清IgE检测可明确AR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AR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AR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过敏原阳性的数量有关,而与过敏原sIgE最高阳性强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特异性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在靶器官上的 IgE 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免疫反应。因此,对这些器官中 IgE 抗体的定量分析,对Ⅰ型变态反应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往报告的一种组织-视觉吸附试验(t-RAST)能确定鼻粘膜的 IgE 抗体水平,是诊断鼻变态反应的特异方法。本文用鼻激发试  相似文献   

20.
最近耳鼻咽喉科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近年来使用免疫学技术来探讨耳鼻咽喉某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变态反应,头颈部肿瘤以及如何进行免疫学治疗等问题。一、自身免疫现象与耳病 (一)自身免疫病与感觉神经性聋:1979年,McCabe报告了18例继发于自身免疫现象的感觉神经性聋,氏注意到有两种自身免疫现象可以影响内耳:(1)内耳中免疫复合物沉积;(2)机体对存在内耳的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1980年。Kornblut统计47例Wegener氏肉芽肿病病人中,36%有感音性聋。而Wegener氏肉芽肿病正是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疾病。1984年,Keone等的研究为此提供了直接证据:他对We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