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曾是麻风病的中、低流行区 ,至 2 0 0 0年 ,先后有 33个区县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材料与方法 根据各区县疫情监测年报数据进行统计 ,采用相关 (r)分析等方法 ,分析麻风病人发现率和患病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等。结果 病人发现 :1990年起 ,有 33个区县达到基本消灭麻风 相似文献
2.
伍伯超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2):172-173
目的:对高要市1987-2005麻风病疫情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利用全市麻风病疫情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7-2005年高要市麻风病年发现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的延迟期在2年内占42.85%。结论:尽最大限度主动早期发现病人及规则治疗病人是控制麻风病的重要手段,因此,需加强专业培训,健全防治网,积极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方法来提高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3.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31 456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有汉、壮、苗、彝、回、傣等11种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经济欠发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地区。麻风病是文山州的主要地方病之一,截止2004年累计发现 相似文献
4.
黔南州麻风病防治工作尤其自1986年MDT广泛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麻风发病大幅度下降,先后有三个县通过了麻风病基本消灭考核验收。现对近5年来新发现麻风病疫情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 探索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的疫情监测方法和指标。方法 : 借鉴AFP监测系统作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之一的方法 ,建立以扩大搜索、主动监测为目的的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结果 : 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的疑似病例报告率为 1.6 万 ,显著高于项目开展前 5年的水平 (P <0 .0 0 0 1)。麻风病人发现率为 0 .76 1 10万 ,较项目开展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0 973)。结论 : 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对于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的疫情监测 ,具有灵敏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行性 ,建议将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作为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的方法及实现完全消灭麻风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6):347-348
北京市1990-2005年麻风病患分析,云南省2004年麻风疫情分析,广东省信宣市1956—2005年麻风瘸流行病学分析,广东省潮州市1996-2005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三明市麻风瘸基本消灭后11年流行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7.
欧家干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5,2(1):24-25
曲江县地处粤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相对湿度为80.7%,全县总面积3190平方公里,划分23个乡镇,1758个自然村,总人口376477人,绝大部分为汉族,仅三个乡镇的边远偏僻山区居住着少量瑶族,均以农业为主。 一、主要防治措施 1、建立及健全三级防治网,开展群防群治,自1956年成立曲江县麻风病防治站以来,专业机构和防治队伍不断扩大充实,防治水 相似文献
8.
2005年西藏自治区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9):752-752
根据2005年西藏自治区各地区上报的麻风疫情监测登记表及麻风病防治情况统计年报表,现将2005年全区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流行病学资料2005年全区发现新登记麻风病人37例,其中多菌型(MB)16例,占43.24%;少菌型(PB)21例,占56.76%;复发3例。新发现病人分别在昌都地区22例,占5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本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现13例的发现情况、临床症状、查菌和联合化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多菌型为主,共9例,占69.2%,Ⅱ级及或以上畸残率占53.8%,复发均为经DDS(氨苯酚)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等。结论: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应采取主动和被动发现病人方式,及早诊治,减少畸残,并建议对经DDS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进行复治。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24(1):12-13
山州2000-2004年新发现麻风病疫情分析;108例MB麻风初治MDT24个月BI阴转分析;少菌型麻风MDT后复发1例报告;瘤型麻风1例;麻风眼病的预防和护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我市麻风疫情,确保我省1997年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我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工作,确诊麻风病患者4人,各类皮肤病患者678人,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全市所有人群。主要是麻风病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 方法,由市皮防所组织有经验的主治医师对各乡村皮防兼职医生进行培训。医生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门诊病人的麻风病知识水平,探索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普通门诊病人和麻风村门诊病人进行麻风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接受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麻风病和麻风病人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片面认识,恐惧和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麻风村门诊病人在客观认知和包容接纳方面优于所本部门诊病人。结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需多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是早期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市首批自查的桐梓县 ,近 5年平均发现率为 0 .0 3 10万。 1997~ 1998年无新病人发现。该县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现将自查情况分析如下。一般情况 桐梓县共有 2 4个乡镇 ,5 13个村 ,4 4 12个村民组 ,15 0 0 5 7户。总人口为 6 0 8718人。流调前全县共收治麻风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门诊病人的麻风病知识水平,探索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普通门诊病人和麻风村门诊病人进行麻风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接受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麻风病和麻风病人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片面认识,恐惧和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麻风村门诊病人在客观认知和包容接纳方面优于所本部门诊病人.结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需多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是早期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市麻风病经过 4 0年的综合防治 ,1994年通过湖北省卫生厅的考核验收 ,达到基本消灭标准。自 1984~ 1999年新发病人 2 5例 ,全部用档案调查法收集有关资料 ,现分析如下。结果与分析 2 5例中男 19例(76 % ) ,女 6例 (2 4 % ) ;TT 2例 (8% ) ,BT 1例 (4% ) ,BB 1例 相似文献
17.
1997~2002年湖北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2年各县(市)上报的麻风疫情登记资料,对其发现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1997~2002年共新发现病人186例,皮肤科门诊和报病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上升,而线索调查和普查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30~34岁年龄组新发病人最多,占15.59%;60岁以上的新发患者,占总发现病人的8.60%。湖北省麻风病人发病情况较稳定,但防治工作并不能松懈,建议将皮肤科门诊扩展到乡(镇),在制定麻风防治方案时,应重点考虑中、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麻风病低流行状念下,分析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东莞市1988~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东莞市1988~2002年共新发现麻风病89例,随着阶段发现率明显下降,MB型比及≥60岁的病人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早期发现率(病期〈2年)为84.27%,2级残疾率为12.36%,男:女为1.62:1。结论:东莞市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低流行状态。仍须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基层防治网络的作用,才更有利于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1991~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江苏省麻风病疫情数据库,对1991~2002年江苏省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2年共登记新发现麻风患者1023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12/10万,总的疫情趋势下降,达标前后的发现率比为2:1。45.4%的新发现患者有明确传染源,67.2%由皮肤科门诊发现。发病至确诊的平均延迟期2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缩小,但近2年有所回升。92.7%的新发现病例分布在县乡农村地区。93.3%的患者通过麻防专业机构确诊,由综合医院皮肤科和基层医疗单位发现并诊断的病人数在逐年减少。江苏省麻风流行虽已遏制,仍应加强麻风队伍的建设以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河源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近50年防治效果。方法:对河源市1956年~2003年麻风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源市1956年~2003年累计发现麻风病1326例,现有现症病人15例。我市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性下降,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分别由1956年段的5.29/10万、8.10/10万、0.259‰下降至1999年段的0.044/10万、0.10/10万、0.004‰,下降幅度分别为99.2%、98.8%、98.5%,1994年后未发现儿童患者,1992年后未发现病人家属发病。结论:河源市麻风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