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江苏省1989、1992年收集的404份EHF患者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发现两个流行年度各地感染类型为野鼠型与家鼠型混合型疫区,两型构成比两年间未有显著改变;除赣榆县仍以家鼠型为主(81.5%)外,其他送检市(县),仍以野鼠为主57.1~90.0%,此分型结果符合该省近年EHF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气溶胶实验感染黑线姬鼠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 EHF 病毒气溶胶实验感染非疫区黑线姬鼠,结果 EHF 病毒气溶胶在230(±5)ID_(50)/m~3时黑线姬鼠吸入20min 可使其感染,但吸入少于20min 则未能感染,表明 EHF 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EHF亚在鼠类中的流行动态。方法 对鼠类进行EHF IgG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142只、5种鼠类的血样,检出EHF IgG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20.42%。其中黑线姬鼠的移抗体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0.95%。结论 EHF宿主是属于多源性动物宿主,而黑线姬鼠是主要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提示我们要注意防鼠、灭鼠。  相似文献   

4.
5.
6.
六安市是流行性出血热重疫区 ,发病由低洼处向丘陵地发展 ,黑线姬鼠是主要传染源 ,属Ⅰ型疫区 ,年发病高峰在秋冬季 ,每十年左右有一次流行高峰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灭鼠和疫苗预防接种并重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取得明显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们对革螨作为EHF媒介宿主的可能性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窝巢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有EHF病毒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病毒,从鼠和螨所分离的EHF病毒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该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的鼠间传播媒介,并兼有储存宿主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为解决EHF病毒在中国EHF主要宿主动物种群中的传播途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阐明“鼠传人”的途径,在本室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不同来源毒株(从黑线姬鼠分离的遵义后坝株和自永春褐家鼠分离的R26株)、不同感染途径(气溶胶、口饲、滴鼻和划皮)都能发生感染,从试鼠特异性IgG抗体产生滴度看,气溶胶易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结果还显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从本种分离的毒株更敏感。从褐家鼠产生的EHF IgG抗体滴度看,一般均低于黑线姬鼠,是否与感染量多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进一步证明,黑线姬鼠毒株和褐家鼠毒株,可致两种试鼠相互感染。由此可见,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是必然趋势。基于此点,控制疫区褐家鼠数量,不仅能防止疫区蔓延扩大,且可阻断黑线姬鼠病毒传播给褐家鼠。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流行性出血热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2163名健康人群进行EHF 隐性感染调查。结果表明,总隐性感染率为8.51%。以20——29岁年龄组隐性感染率最高,以0——9岁年令组最低。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差异非常显著。EHF 隐性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明显低于 EHF 患者的血清抗体滴度,并用百分位数法(P95)计算出正常人群隐性感染抗体滴度的上限值为1∶319,初步提出临床病例单份血清 IgG 抗体滴度达1∶320以上,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在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现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EHF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98年后EHF在我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地区由东向西迅速传开,病例分布相对集中,稳固,发病季节以秋冬峰为主,侵犯人群集中。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灭鼠难度较大,对高发区和中,低发区的重点人群应采取以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EHF。  相似文献   

11.
迄今国内外已从30多种鼠肺组织中检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或分离到病毒。我们于1988年4月~1989年10月,对山东省莒南县EHF疫区鼠类EHF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黑线姬鼠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用Balb/c鼠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存在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实验结果表明:经肌肉和腹腔接种病毒,褐家鼠可于第7~9天检出肺抗原,第9~17天检出血清IgG抗体;接种病毒后第1天即可出现病毒血症,且持续到第10天。黑线姬鼠可于第5~15天检出肺抗原,第5天开始检出血清IgG抗体;接种病毒后第5天出现病毒血症,同时唾液中带有病毒。该实验未证实鼠尿、粪带有病毒,有待重复实验。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在我国流行的有两型,即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上世纪80年代后,华南、西南等地陆续出现病例,特别是广东、广西的病例逐年增加。2000年3~4月份在电白县水东、小良镇各发生1例,12月份在茂名市市区发生1例,以上3例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南汇县自 1 964年 1月在泥城乡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 ( ed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以来 ,至 2 0 0 0年底 ,共计发现病人 1 75 5例 ,分布于 32个乡 (镇、场 ) ,现仅有周西乡 (现为康桥 )尚未发现疫情。根据历年有关资料 ,笔者对南汇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资料来源于南汇县卫生防疫站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1 .2 人口资料 来源于南汇县统计局公布的人口资料。2 结果与分析2 .1 流行病学特征2 .1 .1 流行强度 南汇县地处上海浦东 ,属平原河网地形 …  相似文献   

16.
奉贤县滩涂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感染调查上海市奉贤县卫生防疫站201400林松涛,胡新泉,何金观,徐克俭,孙红专,费娟奉贤县南临杭州湾。拥有31.6公里的海岸线,涂面平坦,为开扩性的滩涂,泥沙底质,常年有饲养对虾、鱼类及捕捞鳗苗的人群在滩涂作业。近年来发现...  相似文献   

17.
南充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十年回顾性前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orts a retrospective inquiry of blood serum against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antibodies in some of our hospital treated EHF patients during 1974-1984.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sera against EHF antibodie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f EHF patients was 86.8% (170/196). The titers were highest in patients who had been attacked within one year and the titers markedly decreased from the second year onwards. However certain level of serum titre could be detected up to 8th-10th year after the acute infection. Normal persons in high-incidence districts and medical workers who had kept in close contact for many years with EHF patients were found to be negative. It is presumed that this disease's latent infection is probably very low.  相似文献   

18.
某部驻地健康人及家畜流行性出血热自然感染情况调查杨占清,孟祥瑞,刘运喜,刘景山(济南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济南)某部驻地自1975年始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以来,病例逐年增多,经血清学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驻地由单纯野鼠型疫区已转变成以家...  相似文献   

19.
大丰县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江苏省大丰县卫生防疫站224100杨仲生,袁履太1988~1994年,大丰县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1098例,为探讨其流行规律,控制其疫情蔓延,故作调查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根据县卫生防疫站1988~1994年的传染...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开始流行于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后逐渐向南蔓延,传染源主要为鼠类。在我国黑线姬鼠是农村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主要传染源。大白鼠是动物实验室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东北林区主要传染源。此病主要流行春夏季,多发于青壮年。近年来我地区流行趋势上升,我院于1997年2月~1999年4月对5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着,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