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抗原相关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H  Yao ZJ  Tang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96-1900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特异性抗Sa抗体识别的Sa抗原,探讨Sa抗原的相关蛋白质。方法 从人胎盘组织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纯化Sa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55例各种风湿病患者血清的抗Sa抗体,155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71例,强直性脊柱炎11例、银屑病关节炎7例、反应性关节炎7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4例、骨性关节炎5例、风湿性多肌痛6例、痛风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干燥综合征10例、炎性肌病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例、白塞病6例、成人Still病3例。切取与免疫印迹法阳性条带相对应的电泳胶内条带,胰蛋白酶胶内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鉴定目标蛋白质。以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目标蛋白质作为抗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应抗体。瓜氨酸化修饰重组蛋白质作为抗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应抗体。结果 抗Sa抗体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和)55000的阳性印迹条带,在155例风湿病中,对R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9%和95.2%。质谱鉴定Sa抗原相关蛋白质为波形蛋白(Vimentin)。抗波形蛋白抗体在RA组与其他风湿病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R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6%和83.3%,但与抗Sa抗体的一致性差(Kappa=0.316)。抗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阳性率在RA组较其他风湿病组高(P〈0.01),对R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9.3%和86.9%,且与抗Sa抗体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46)。结论 运用质谱技术鉴定的Sa抗原相关蛋白质波形蛋白,瓜氨酸化修饰后的抗原性与Sa抗原相仿,提示瓜氨酸化波形蛋白与Sa抗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Sa抗体及抗RA33抗体较类风湿因子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128例RA患者,分别以人颊粘膜和大鼠的食道角质层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和AKA。抗Sa抗体和抗RA33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a抗原由人胎盘提取,RA33抗原来源于Ehrlich细胞。结果 (1)APF、AKA、抗Sa抗体、抗RA33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抗 CCP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RA54 抗体、抗 Sa 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 RF。结果 抗CCP、抗RA54、抗Sa抗体和 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5.5%(63/66)和41.4%(55/116),90.9%(60/66)和30.2%(35/116),93.9%(62/66)和36.2%(42/116),80.3%(53/66)和 49.1%(57/116)。在 59例 RF阴性 RA患者中,16 例(27.1%)抗CCP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65/66)和46.6%(54/116)。而当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 100%(66/66)。结论 4 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Sa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在解放军四五二医院住院的RA患者151例及同期在该医院做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93例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其抗CCP抗体、抗Sa抗体和RF的水平,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诊断R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抗CCP抗体+抗Sa抗体+RF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与抗CCP抗体、抗Sa抗体以及RF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年的RA患者,其抗CCP抗体+抗Sa抗体+R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5.6%;病程≥1年的灵敏度为9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抗Sa抗体和RF是早期诊断RA较好的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及诊断率,适用于早期RA的筛查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中有多关节肿痛表现的关节炎患者1 051例,选取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其血清GPI水平,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RA患者525例,其余患者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1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ine joint disease, SpA)患者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 pSS)患者24例、痛风(gout arthritis,GA)患者2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等)患者46例、其他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髓炎、外伤所致骨和关节疾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患者165例。评估GPI的诊断价值,分析GPI阳性与阴性组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差别。结果: RA患者中血清GPI的阳性率达55.4%(而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4.3%,健康对照组为7.78%,P<0.001),相较于OA及SpA患者RA患者组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应用GPI诊断RA的最佳界值为0.39 mg/L,敏感性54.2%,特异性87.3%。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36.1%;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34.2%; RF和抗CCP抗体双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24.1%。GPI水平与ESR、 RF、抗CCP抗体及HRF IgG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GPI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和/或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对RA有一定的诊断意义,GPI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评估临床特点与PAH发生的相关性、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从1892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筛选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79例,对其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并发PAH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治疗、不同原发病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结缔组织病合并的PAH的总发生率约为4.2%.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最高,为18.18%.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次之12.00%,显著高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P<0.01).临床伴有雷诺现象者肺动脉压力显著高于无雷诺现象者(P<0.01).高球蛋白血症、抗U1RNP(+)、ACA-IgG(+)、心包积液、肺问质病变的结缔组织病患者更易出现PAH,且与严重程度呈相关性(P<0.05).结论 结缔组织病中PAH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在SSc和MCTD发生率最高.雷诺现象、抗U1RNP阳性、ACA-IgG(+)提示结缔组织病患者有更易发生PAH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陈雪初  肖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8):1265-1266,1268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5例RA和15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CTD)采用散射比浊定量与荧光染色法测定RF与AKA。结果血清RF阳性率在RA组与CTD组分别为85.6%(107/125)和29.6%(47/159);AKA阳性率在RA组与CTD组分别为48.8%(61/125)和6.9%(11/159);RF和AKA两种方法对RA的诊断分别特异性是70.4%和93.1%、阳性预测值是69.5%和84.7%、阴性预测值是86.1%和69.8%。对89例RA患者血清的RF与AKA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25)。结论RF的检测灵敏度高于AKA,但其特异性则不如,RF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较好过筛试验。AKA对RA的诊断具有满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是病情活动早期及严重的指标,可与RF联合检测作为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双向电泳、MALDI-TOF/TOF质谱分析等方法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筛选并鉴定特异性自身抗原,进一步建立该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测定3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筛选并鉴定出特异性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ELISA法检测早期RA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D(450)值均值(1.72±0.35)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0.95±0.34)(P<0.000 1)。在早期RA患者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阳性率为63.3%,且该抗体水平与RF、CCP、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可能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与疾病活动性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8例RA患者(RA组)、4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非RA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ADI-4、抗CCP抗体、抗聚角蛋白傲丝蛋白抗体(AFA)、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MCV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浓度,并对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灵敏度、特异度、相关性和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中PADI-4、抗CCP抗体、AFA、抗MCV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浓度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PADI-4和抗CCP抗体诊断RA的最佳临界值为1.284 U/L和26.365 RU/mL,此时的灵敏度为62.1%和81.1%,特异度为91.4%和95.7%;PADI-4与AFA、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PADI-4与抗CCP抗体无相关关系(P>0.05)。在多种抗体联合检测中,PADI-4、抗CCP抗体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度高达100.0%,单项检测PADI-4为91.4%,抗CCP抗体为95.7%。结论:PADI-4、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能提高RA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助于对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高金芳  施丹  张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04-1506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RA组)、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对照组Ⅰ)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Ⅱ)的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的类风湿因子(RF),分析并比较抗-CCP抗体和RF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阳性率分别为52.0%、6.0%和0.0%,其在RA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1)。对照组Ⅰ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与RF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抗-CCP抗体是RA的一种较特异的诊断指标;临床上应用抗-CCP抗体检测,可以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抗心磷脂抗体在小儿结缔组织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滕庆  马松春 《北京医学》1997,19(3):157-159
对小儿结缔组织病病人进行了抗心磷脂抗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全身型该抗体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分别为59.3%,28.6%,9.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测定该抗体,其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抗体分型主要为IgG型和IgM型。在皮肌炎病人中尚未观察到有意义的阳性结果,适时测定结缔组织病病人血清的抗心磷脂抗体,将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和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进行检测。结果:66%的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这部份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活动性。结论: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测可间接反映类风湿关节炎中T细胞的激活,并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赵顺芳  何敏华  杜茜茹 《海南医学》2011,22(23):112-113
目的探讨伴雷诺现象(RP)的结缔组织(cTD)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转归。方法对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伴RP的25例CTD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结果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伴RP的cTD患者经一般治疗、治疗原发疾病和扩血管、活血化瘀等,其总有效率为92%,但1例因反复发作心衰死亡,1例伴RP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猝死。结论CTD患者出现RP提示较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脏受累和免疫学异常,预后较差。对伴RP的CTD患者应注意其心肺状态,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抗RA-33抗体其抗原表位在拼接小体异质性核RNPC(hnRNP)多肽的A2蛋白上,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8例RA和73例SLE患者血清,发现其抗RA-33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36.49%和21.90%,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SLE患者抗RA-33抗体和抗U1-RNP抗体及Sm抗体密切相关(P<0.001),而RA患者无此相关性。因此抗RA-33抗体单独出现对RA的诊断有特异性,伴随U1-RNP和(或)Sm抗体同时出现,提示患有SLE或MCTD。并发现RA-33抗体和RA患者手指的畸形(P<0.001)及SLE患者滑膜炎严重程度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 (AECAs) in the sera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CT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ethods AECAs in sera of 39 CTD patients with PAH,22 CTD patients without PAH,and 10 healthy donors as controls were detected with Western blotting. The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AECAs in different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AECAs was 82.1% in CTD patients with PAH,72.7% in CTD patients without PAH,and 20.0% in healthy donors. Anti-22 kD AECA was only detected in CTD patients with PAH (15.4%). Anti-75 kD AECA was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CTD patients with PAH than in those without PAH (51.3% vs. 22.7%,P0.05). In CTD patients with PAH,anti-75 kD AECA was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ose with Raynaud’s phenomenon or with positive anti-RNP antibody. Conclusion AECAs could b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CTD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AH,while anti-22 kD and anti-75 kD AECA might be specific in CTD patients with PAH.  相似文献   

16.
杨清萍 《浙江医学》2013,(23):2065-2067,210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氦酸肽(CCP)抗体,探讨其在RA中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5例RA患者、53例非RA的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IgA、IgG和IgM,并用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检出率分别为57.8%、73.3%、30.4%,均高于CT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RF-IgM阳性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RF-IgM阴性者(P〈0.05)。抗CCP抗体一IgA、IgG亚型在≥24个月、7~23个月病程组中的阳性率高于≤6个月组(P〈005),但≥24个月与7~23个月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一IgM在≥24个月的阳性率低于≤6个月组(P〈005),但7~23个月与≥24个月、≤6个月病程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CCP抗体一IgA、IgM对RA的诊断敏感度均低于抗CCP抗体-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抗CCP抗体-IgA、IgM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与抗CCP抗体-Ig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亚型的抗CCP抗体,抗CCP抗体-IgA、IgM在RA诊断中与IgG亚型有相似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瓜氨酸肽抗体(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组、其他结缔组织疾病(CTD)组和健康体检者组中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水平,观察抗CCP抗体在各组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75%、94.8%、91.6%、87.4%;RF为85.8%、54.3%、60.8%、87.9%。结论:抗CCP抗体在诊断RA的灵敏度低于RF,但特异性高于RF,两者联合检测特提高RA诊断和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Sa抗体,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3组正交设计实验,确立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主要条件为硝酸纤维素膜应用15%小牛血清封闭2 h,被测血清作1:40稀释,酶标抗体作1:800稀释。结果:抗Sa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的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Sa抗体结果较稳定,并有较高特异性。,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cting anti-Sa antibody in serum bywestem-blot and evaluate it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stability. Methods: We established thebest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anti-Sa antibody by 3 orthogonal design tests. Results: The main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The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was blocked in 15 % bull seru solution for 2 hours;the patients'serum was diluted at 1:40 while labeled antibody at 1:800; thesensitivity of anti-Sa antibody to rheumatoid arthritis was 42.7 % and specificity was 100 %.Conclusion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western-blot are stable and specifi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从465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中筛选出伴有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95例,对其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时期未检出肺动脉高压的CTD患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D-二聚体水平在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缔组织病合并的PAH的总发生率约为20.4%。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最高,为42.1%,类风湿关节炎次之,为24.2%。CTD合并PAH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P<0.05)。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及血管炎病继发PAH的患者D-二聚体的浓度显著高于未继发PAH患者(P<0.05),而在类风湿关节炎、炎性肌病、干燥综合征及未分化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H与多种CTD密切相关,血清D-二聚体与结缔组织病患者并发PAH密切相关,但在不同种类CTD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合并恶性肿瘤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4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1 5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其中74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的一般情况、所患肿瘤类型、类风湿关节炎和肿瘤起病顺序、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4.16%,74例患者中女性53例,男性21例。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年龄(52.6 ± 17.8) 岁,肿瘤确诊时年龄(63.4±12.7)岁。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时间早于恶性肿瘤者51例(51/74),时间间隔2~60年,平均(17.2±14.2)年;恶性肿瘤发病早于类风湿关节炎者16例(16/74),时间间隔1~21年,平均(6.2±5.9)年,其中10例为性激素相关的肿瘤;二者同时发病7例(7/74),两者发生时间间隔在1年以内,7例均为RA先诊断,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且均为消化道肿瘤。肿瘤类型以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和生殖系统肿瘤最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病情活动、药物的使用、雌激素及吸烟等是可能的危险因素,因此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诊断时均要进行恶性肿瘤筛查,诊断后要进行恶性肿瘤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