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综述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阐述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所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实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早期肠内营养、延迟肠内营养,检测术后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营养均有所改善,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术后白蛋白变化p<0.05,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肿,我国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食管癌病人手术创伤大,术后机体处于高分解和高代谢状态,术后早期做好病人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现代营养支持的原则是: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尽量应用肠内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同行通过临床实践,对食管癌术后早期.EN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早期EN的时机、方法、途径、营养制剂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的重大进展,对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病人的存活率,改善手术的疗效都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和癌肿本身的消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麻醉的严重打击,对手术的过度应激反应,使术后营养不良加重。而营养不良使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免疫功能低下等。以往对食管癌术后病人禁食期间采取全胃肠外营养(TPN),除费用昂贵外,且由于静脉置管易引起感染;长时间的TPN,由于胃肠道缺乏谷胺(Glutamin),易致肠黏膜萎缩,细菌移位,消化道血液流量减少[1],影响伤口愈合。自2000年我科对食管…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50例食管癌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方法。结果:术后发生导管脱出5例,其中3例胃镜下重置导管成功,2例改肠外营养;导管不通23例,经注入可乐等含碳酸饮料通管成功。34例出现轻度腹痛或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注或控制输注速度后得到缓解;6例出现严重腹痛、腹泻,给予暂停输注营养液并经肠内营养管注入止泻药(易蒙停)后症状得到控制。术后平均2~4 d恢复肠道功能,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简单、安全且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早期营养液的输注对病人肠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的改善明显提高。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鼻饲管管理中的并发症是保证肠内营养正常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变化快、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凶险、预后差等特点。无论手术与否,此类病人往往需要长期的禁止经口饮食,且病人长期处于一种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其能量消耗往往高于1.5倍的静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极易导致病人营养的缺失,各脏器功能的减退,乃至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因此早期营养支持成为SAP治疗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心。随着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认识的深入,肠内营养(EN)越来越受到关注,它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屏障功能恢复,且价格相对低廉,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病程早期即有明显的营养消耗及高分解代谢。以往多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但费用高,并发症多,而肠内营养(EN)则是通过预先放置到空肠内的导管,向小肠滴入特制的肠内营养液。我科从2003年1月对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通过螺旋型鼻肠管实施早期E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术后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前、术后7 d营养指标状况等。结果:EN组肺部炎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PN组、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7 d营养指标状况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机体营养状态,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机体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63例采用全肠外营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观察2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患者营养指标(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全肠外营养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全肠外营养组。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黄春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7)
目的:探讨改善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的早期营养状况和预后措施。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56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按术后场内营养时间点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后第1天经周围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第3天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及感染率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感染发生;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分别为(320.41±12.3)mg/L、(39.26±6.25)g/L、(0.65±0.3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394,5.9017,1.9079;P<0.05)。两组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耐受性及预后情况,最佳的肠内营养时机约为术后5d。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实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