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瘀证动物模型,不仅提供了活血化瘀研究的实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验证中医有关病因病机理论,探讨血瘀证的本质与活血化瘀的原理,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就血瘀证动物模型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已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阐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1989年开始从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采用计算机多因素分析研究血瘀证,提出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定量记分表,为中医证候研究中最早的客观定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李孟森王思灵和岚(海南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海口570102血瘀证是中医最常见的临床病证,其包括广泛的病理过程,有关血瘀证的认识,我国学者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对血瘀症及其相应治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以及针对血瘀证所采用的活血化瘀治疗,源远流长,理论独特,经验丰富,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病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国内外医药界关注.建国后由于国家重视、各种现代化检测手段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随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多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多年来在众多学者、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些项目获国家发明或进步奖、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尤其是在2003年,陈可冀院士领衔的团队有关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建国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的最高奖项,并成为当年中国医学界10大新闻之一,标志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为深入、而且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失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眠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故性分析161例门诊失眠患者,治疗血瘀证在失眠各证型中的分布,和活血化瘀法对治疗本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血瘀兼证者在失眠患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失眠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法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失眠患者多兼有血瘀证,治疗失眠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对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血瘀复合证动物模型的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传统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研制出了许多血瘀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古代中医文献并没有冠心病的病名,目前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心脉有关,因此血瘀证是冠心病重要的中医证候。近年来,医学家们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及证候演变机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代谢产物和蛋白质差异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本质,揭示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靶点,为今后新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为冠心病血瘀证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以更好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法.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素患者,解析冠心痛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 血瘀证候冠心病冠脉造影分析,心血瘀阻证候多见单支和双支病变及轻中度狭窄;男女患者冠脉造影结果特点比较,男性病变程度较女性重,且部位多发.结论 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中医的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7):670-670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血瘀证机理及活血化瘀法应用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2-1022,103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机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定论。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与中医血瘀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甚为密切,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试从糖尿病血瘀证发生机理及活血化瘀方法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35-735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10月底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结合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演讲,同时举办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班。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肺炎中医辨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通过对经治32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证、热毒炽盛证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润肺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最为常用。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病机要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热毒炽盛兼血瘀证,益气养阴润燥、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对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由20例原发性不孕,16例继发性不孕组成的42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肾阳虚血瘀证22例和肾阴虚血瘀证14例,肾阳虚血瘀证采用补肾阳、活血化瘀、调经助孕法中药治疗,肾阴虚血瘀证采用益肾阴、活血化瘀、调经助孕法中药治疗,治疗时间为1~3月。结果肾阳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肾阴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的64.29%(P<0.05);原发性免疫性不孕与继发性免疫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与血瘀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中医基本理论,阐述了膝OA的血瘀病机,并通过探讨骨内高压与血瘀证、氧自由基与血瘀证的内在联系,论证了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与血瘀证的相关并存性,为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膝O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134-137
先兆流产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补益为主,补肾、健脾或者益气养血等,慎用活血化瘀药,但是临证中血瘀证亦不少见。本文分析先兆流产"瘀"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阐述活血化瘀安胎法在血栓前状态、宫腔积血以及宫腔粘连中的应用,介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并以医案论之。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 ,临床和实验都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内皮素(ET)、升高一氧化氮 (NO)、维持 ET/ NO平衡、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等作用。现就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方药的防治作一综述。1 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陈氏 [1 ] 等将血瘀证分为血瘀证 型 (血瘀证高流变性型 )和血瘀证 型 (血瘀证低流变性型 )。按其分法 ,冠心病属血瘀证 型 :具有一种或多种血液高粘、高凝、高纤维蛋白血症 ,高血栓素水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