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部未知原发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5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转移癌位于左侧上颈部2例,右侧上颈部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和低分化癌各1例。结论 颈部转移癌以鳞状细胞癌特别是低分化型为主,且多发生于上颈部;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对颈部未知原发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同时探究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整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3年0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原发性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研究中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Ⅳ、Ⅴ区转移较少;(2)本组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性别和年龄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浸润深度是导致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 (1)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规律,转移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其中以Ⅱ区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灶扩大切除、颈部观察随访(neck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NOF)。对患者的pT分期、病理分级等组织病理学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END组和NO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ND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显著优于N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层分析后,病理T2(pT2)分期患者,END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20),其中,中低分化组患者END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13)。结论 END能显著控制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肿瘤为pT2分期或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积极行END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附有癌旁组织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中的7例转移淋巴结进行CD44v6的检测。结果:CD44v6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P〈0.05),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表达呈降低趋势,部分区域甚至不表达;发生淋巴结转移组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原发灶比较,CD44v6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原发灶CD44v6高表达,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原发灶CD44v6低表达。结论:CD44v6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CD44v6高表达有可能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醛脱氢酶1A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1, ALDH1A1)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原发灶及颈淋巴结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10例正常舌组织、29例转移淋巴结和9例未转移淋巴结标本中ALDH1A1的表达水平。结果: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中ALDH1A1表达高于正常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ALDH1A1表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中,ALDH1A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在淋巴结中,ALDH1A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灶大小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表明舌鳞状细胞癌原发灶ALDH1A1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结论:ALDH1A1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舌鳞状细胞癌预后相关因子,可能为舌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作者收治原发灶隐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10例,年龄40~82岁,平均63.5岁。初诊时把颈淋巴结肿大误诊为淋巴结炎,用抗生素和物理疗法无效,甚至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经穿刺活检或淋巴结切除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鳞状细胞癌104例(有细胞角化99例,无角化5例),低分化癌4例,腺癌2例。  相似文献   

7.
颈淋巴结转移性癌中大约有5%原发灶不明,且多为鳞状细胞癌(SCC)和未分化癌。对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鳞癌的治疗目前仍有分歧,因为手术和放疗对小  相似文献   

8.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重光  路和平 《口腔医学》1992,12(4):192-194
1981年6月~1988年6月共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34例,经治疗部分患者仍获得较长生存期。转移癌中以鳞癌+低分化癌最多(20例),未分化癌次之(7例).其转移淋巴结常位于上颈部和中颈部。颈部转移癌早期多系单个肿大淋巴结,可活动而易被忽视。对可疑病变不应轻率切除或过早切开活检以免影响以后治疗效果,作细针抽吸活检可较早得出结论,据此再制定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方案。对此类转移癌患者除应努力寻找原发灶外,亦应积极治疗。根据病变分期,转移癌的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可分别采用手术治疗或手术+放疗+化疗+放疗综合疗法。实践证明其中部分患者仍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50例涎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50例涎腺癌,发生在腮腺61例,颌下腺14例,舌下腺5例,和小唾腺70例。病理分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49例,腺癌25例,腺样囊性癌24例,粘液表皮样癌22例,腺泡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5例,乳头样囊腺癌2例,未分化癌1例。150例涎腺癌3、5、10年生存率为80.7%、69.4%、52.1%。腺泡细胞癌和粘液表皮样癌预后较鳞状细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好。生存率根据部位,小唾液腺和腮腺肿瘤最高,舌下腺和颌下腺最低。术后放疗和化疗,对涎腺癌,生存率是重要的,涎腺癌复发率为27.6%,颈淋巴结转移率为9.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行黏膜腔预防性照射是否有临床获益。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接受放疗的所有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检验。结果: 6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5 ~126个月)。选择性黏膜腔照射组和单纯颈部处理组5年黏膜控制率分别为100%和72.0%(P=0.003),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92.9%和57.7%(P=0.002)。单纯颈部处理组有7例(26.9%)出现原发肿瘤,2组之间在晚期毒性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选择性黏膜腔照射有助于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中寻找一种疗效和毒性之间可能的平衡,但仍需要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给出更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is a highly accurate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however, this common salivary gland neoplasm can be diagnostically challenging, causing pitfalls in cytodiagnosis. A 50-year-old woman suffered from a painless, slowly-growing mass in the right posterior upper neck for 5 months. FNAC from this mass revealed many discohesive parakeratotic cells and keratin flakes, and a few stromal elements. Under the impression of metastatic well-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tumor mass was totally excised. Histology confirmed a pleomorphic adenoma with marked squamous metaplasia and frequent keratin pearl formations without the evidence of malignancy. Pleomorphic adenoma occasionally reveals focal squamous metaplastic changes, when extensive, it may be misdiagnosed as metastatic well-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FNAC, particularly in the neck region.  相似文献   

12.
We describe the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a patient with simultaneous follicular lymphoma and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e was initially treated for his lymphoma and then, following no regression in his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was referred for further assessment. This reveal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rising from the left tongue base with metastatic disease in the left neck.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多原发癌患者9例,男性6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60.4岁.8例作了根治性治疗,1例作了姑息性治疗.结果:9例均为异时癌,第二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癌平均间隔时间为:107.4个月.不同部位的多原发癌分别为:颊 软腭1例,舌 腭1例,鼻咽 口腔5例,口腔 颈下部1例,食道 口腔1例.组织学类型:鳞癌 鳞癌6例,恶性淋巴瘤 鳞癌2例,鳞癌 恶性黑色素瘤1例.二重癌8例,三重癌1例.结论:第一原发癌治疗后要长期密切随访,力争早期发现多原发癌,并注意与复发癌、转移癌鉴别,使多原发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以及生物学行为特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52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OSF癌变组(133例)及非OSF癌变组(395例).对两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OSF癌变组患者平均年龄(45.7±8.1)岁,低于非OSF癌变组(55.8±11.3)岁;OSF癌变组男女之比为32.3:1,高于非OSF癌变组(2.3:1);OSF癌变组淋巴转移率13.5%(18/133)、复发率39.1%(52/133),均高于非OSF癌变组[7.6%(30/395)、27.8%(110/395)].结论 OSF癌变平均发病年龄提前,男性居多,在临床上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着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被批准作为多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头颈部鳞癌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虽然ICIs在头颈部鳞癌治疗中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当前仍然存在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如ICIs疗效预测因子的选择,肿瘤病灶对ICIs治疗反应的评价,免疫超进展的应对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因此,本共识基于当前临床已有的循证医学依据,结合临床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整合头颈部肿瘤各专业领域专家的临床工作经验而形成相对规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虽然CT和MRI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但评价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方法仍有缺陷。本文对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进行再评价。方法:运用显微病理方法检查了口腔颌面部鳞癌病人42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722个淋巴结的形态学特征。结果:37%恶性转移淋巴结的直径小于10mm,而淋巴结结外膨隆在很小的淋巴结也可发现。结论:目前,评价颈淋巴结状态的影像学标准主要建立在淋巴结的大小上,本文结果提示,现有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对判断颈淋巴结转移存在局限性,本文旨在对改善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新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双颈淋巴结转移(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MPA)双侧颈淋巴结内癌转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双侧颈淋巴结内癌转移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疗过程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本文病例为老年男性,首诊症状为颈侧上部无痛肿物,鼻咽镜检查发现舌根无痛性肿物,钳取活检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行舌根肿瘤扩大切除及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为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成分为鳞状细胞癌,可见淋巴管内瘤栓,双侧Ⅰ、Ⅱ、Ⅲ区颈淋巴结内癌转移(18/42)。术后放疗50Gy,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舌根MPA极罕见,双侧颈淋巴结内癌转移病例,经文献检索未见报告。手术彻底广泛切除原发灶并行颈清扫术,辅以放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目前国内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头颈肿瘤的文献,结合国外文献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四川大学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并提取数据,分析国内与HPV相关的头颈肿瘤研究的基本特征、HPV总检出率以及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对HPV感染的影响。结果 国内头颈肿瘤患者中,HPV总检出率为34.05%。在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对口腔鳞癌患者HPV感染的影响时,不吸烟组、不饮酒组的HPV感染率高于吸烟组(P=0.002)、饮酒组(P<0.005);N2~N3期的HPV检出率高于N0~N1期(P=0.027)。结论 HPV相关头颈肿瘤的中文文献多数以临床研究为主,未来应继续研究致病的分子病理机制以及预后的分子信号通路,更多关注具有前瞻视角的治疗型HPV疫苗和分子靶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蓝染法在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CN0舌鳞癌病例术中应用蓝染法定位前哨淋巴结,采用先翻开颈部皮瓣后再在病灶边缘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观察颈部淋巴结蓝染情况,计数发现淋巴结蓝染的时间及蓝染淋巴结数目,切取蓝染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检查,然后完成颈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病检结果与术后颈部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计算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32例中31例成功定位前哨淋巴结,定位成功率96.88%,从注射染料到出现淋巴结蓝染平均25min,每例平均定位前哨淋巴结1.9个,8例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对照未发现假阴性病例,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均为100%。结论:蓝染法定位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头颈部鳞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GFR3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和40例头颈部鳞癌(其中高分化鳞癌21例,中分化鳞癌16例,低分化鳞癌3例)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FGFR3在头颈部鳞癌中呈阳性表达;高分化鳞癌细胞中FGFR3表达较强,低分化鳞癌细胞中FGFR3表达较弱;而角化中心则无FGFR3表达。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FGFR3呈阴性表达。结论 FGFR3可能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病机制有关;FGFR3的表达状况与头颈部鳞癌分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