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钟"现象,现从中医<内经>理论对"日钟"、"月钟"、"年钟"的认识,认为"生物钟"是生物、生命体的生存基础,进而揭示时间医学在中医临床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痞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痞证"的概念及形成原因作了简要论述,探讨了<伤寒论>"痞证"的类证鉴别,分别从热痞、寒痞、寒热痞3方面重点讨论了痞证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正>1中医"证"的概念及现状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病讲理、法、方、药,其中的理就指的是证。证指的是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内外环境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发生紊乱在机体的综合反应,是反映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病理要素的综合性诊断概念,是对疾病发  相似文献   

4.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病-证-方对应关系,可以揭示疾病、证候、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网络调控机理,从而更深入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看"异病同证"和"同证异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论"证候"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是通过研究疾病的外在现象,运用理论思维,把握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关系,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状态进行的理论概括,是理性思维的成果,是中医诊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又是预测未知、推理同类疾病的思维模式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系中医临床医学奠基之作.首创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一体,突出脉证并治.从某种角度上讲,它也相当于中医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笔者摘取该书诸多证候中"烦躁"一证进行辨析,旨在以管窥豹、探微索隐.不妥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近3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治疗癌痛文献中的证型和方药进行分析,以探讨癌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的中医证型、方荆和药物出现的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频次高低确定常见证型和常用方药.结果:瘀血阻滞、热毒蕴结、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气血亏虚、阳虚寒凝和阴虚内热为癌痛主要证型.结论:对中医药治疗癌痛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癌痛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癌痛从多虚、瘀、毒、痰等方面进行辨证.扶正回本、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祛痰利湿为常用的治法.内服并外治能够更好改善癌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方,大多数人认为其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邪内停.但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分析五苓散证要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结合分析,才不至于出现认识的片面性.笔者不揣愚陋,谈谈对五苓散证认识的窥管之见,不妥之处敬希斧正.  相似文献   

10.
妇科"血证"包括多种类型女性生殖器官病变,其证治规律及方药配伍研究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可能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笔者从妇科"血证"证治机制、"调经"证治规律及机制"、三阴论治"理论与周期治疗、月经与肝、脾、肾脏腑理论、"气血""精血"理论与月经关系、治法理论、"调经妊子"内涵及机制、证候规范、规律以及局部病变与全身表现间关系、方药配伍及其规律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开展妇科"血证"证治规律研究,对于中医妇科学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