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孚轩 《临床医学》2009,29(3):56-5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9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62例肝损害,占68.1%,其中轻症胰腺炎(MAP)60%(44例),重症胰腺炎(SAP)100%(18例);MAP肝功能损害较SAP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患者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治愈33例(86.8%),好转3例(7.9%),死亡2例(5.3%)。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采取积极、有效、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于2002年6月至2008年1月,入选在本院消化科住院的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重症胰腺炎(SAP)患者192例,轻症胰腺炎(MAP)患者408例。分析入院时体重指数(BMI)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重型胰腺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1);疾病死亡率也逐渐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BMI是导致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的体重指数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可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3964-3965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5例健康体检者和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24h及2周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析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以甘油三酯升高为著(P〈0.01);住院2周患者甘油三酯下降明显,与住院24h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血脂水平升高的急性胰腺炎廊积极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P-选择素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分两组:急性轻型胰腺炎(MAP)组24例,急性重型胰腺炎(SAP)20例。以健康体检者10例作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P-选择素。结果 AP患者血浆ET和P-选择素增高,增高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有关。结论 血浆内皮素和P-选择素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患者预防继发性胰腺炎。方法:对照组(传统方法)50例,实验组(导丝疏通法)50例。结果:对照组ERCP联合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占6%,7例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占14%。实验组未并发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是ERCP联合EST术后常见并发症,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可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同时用强生950干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并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提示HCY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贺曦  贺鹏  孙卫军 《临床医学》2009,29(11):34-35
目的总结诊治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中118例6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病例118例,占同期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30.2%。其中轻症77例,重症41例,重症占35%。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92例,胆源性胰腺炎占78%。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3.4%。轻型急性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10±3)d,重症急性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25±5)d。结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是老年人急腹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以内科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刘瑜 《系统医学》2024,(2):83-86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5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A1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脂肪酶水平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3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指标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68.49±43.22)U/L、血清脂肪酶水平为(1 694.88±300.15)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37.49±13.35)mg/L,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91.85±48.22)U/L、(1 232.49±300.13)mg/L、(26.25±4.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8、7.70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66例健康对照者 RDW 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 RDW(14.1±1.6)%与对照组的(13.2±1.1)%相比明显升高(P <0.05),ROC 曲线分析 RDW 和 WBC 在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62%,84%、72%。结论RDW 在急性胰腺炎是升高的,但在诊断该病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胆结石患者、47例肾结石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测定。结果 54例急性胰腺炎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的敏感性分别为87.0%和92.6%;联合测定AMY和LIP单项指标阳性率为98.1%;105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中,AMY阳性的有12例,LIP阳性的有10例,AMY和LIP的特异性分别为88.6%和90.5%,AMY和LIP同时阴性的特异性为100%。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AMY和LIP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龄患者ERCP及EST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预防继发性胰腺炎。方法:对照组(外引流管法)50例,实验组(金属支架法)50例。结果:对照组ERCP联合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占12%。实验组未并发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是ERCP及EST术后常见并发症,保证引流管通畅,可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RBD)最佳位置预防继发性胰腺炎。方法:对照组(ERBD+ENBD即传统方法)50例,实验组(ERBD)50例。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占20%,其中1例死亡。实验组未并发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是ERCP、EST、ERBD及ENBD术后常见并发症,保证ERBD置入位置恰当,才能引流通畅,可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3d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 经内镜治疗后72例(90%)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MABP)患者2—5d体温恢复正常;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BP)患者3—8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内基本恢复,平均住院18.7d。8例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转外科手术,平均住院65.9d.3例死亡。内镜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出血,经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外,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3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病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38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组360例,分析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分级等的相关性。再依据体质量指数将398例患者分为肥胖组88例,超体质量组140例,体质量正常组170例,比较3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入院时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5);肥胖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超体质量组(P〈0.05);Ranson评分≥3分、BalthazarCT分级为D或E级者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均高于Ranson评分〈3分者、Balthazar CT分级为A,B或C级者(P〈0.05);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检测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为疾病病情预测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1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型胰腺炎122例(M A P组)、重型胰腺炎40例(S A P组),同期非肝脏、胆囊、胰腺疾病的急性腹腔炎症患者40例(对照组),于入院24 h ,抽取静脉血行 HCT、BUN检测,比较各组血液指标水平。【结果】SAP组患者上述血液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急性胰腺炎发病24 h以 HCT>39.0%,BUN>8.32 mmol/L ,作为预测重型胰腺炎的血液指标总准确率为87.3%。【结论】HCT、BUN指标检测有助于重型胰腺炎诊断,可作为早期预测和诊断重型胰腺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40层螺旋CT对60例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检查,其中包括30例正常对照者和3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灌注成像原始数据经Siemens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并对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血流量为(0.95±0.19)ml/(min·ml),低于正常组的(1.63±0.34)ml/(min·ml),血容量为(0.22±0.06)ml/ml,低于正常组的(0.26±0.04)ml/ml,通透性为(1.25±0.97)ml/(min·ml),高于正常组的(0.14±0.07)ml/(min·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CT增强与CT灌注成像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灌注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流灌注减低,通透性升高。CT灌注成像有利于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尿液羧肽酶B激活肽(CAP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及6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尿液羧肽酶B激活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液CAPAP检测SAP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8.33%,阳性预测值(PPV)为70.21%,阴性预测值(NPV)为93.8%。SAP组与MAP组尿液CAPAP检测阳性率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液CAPAP检测在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内脏脂肪组织(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 VAT)和急性胰腺炎( AP)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VAT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01~2013-12期间我院收治的257例急性胰腺炎病例,通过计算断层扫描图像来衡量VAT面积;其他分析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APACHEⅡ评分、Ranson’s评分、住院时间和死亡事件。结果56例(21.79%)患者被确诊为中度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轻型胰腺炎和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内脏脂肪组织百分比( VA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13)。中度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VAT%增高,VAT%与BMI没有相关性,但VAT%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能力优于BMI。结论 VAT增加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VAT相对于BMI有着独特的预后价值,建议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评估中纳入VAT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