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先丰  范丹  齐国华 《四川医学》2003,24(11):1185-1185
快通道麻醉技术自 2 0世纪 9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以来 ,受到麻醉界的普遍关注 ,主要强调的是选用合适的麻醉处理方法 ,争取在术后早期 (<6h)拔除气管导管 ,缩短机械通气和在ICU停留时间 ,既改善病人的预后 ,又降低医疗费用。本文介绍对 4 8例房室缺矫治术病人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的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择期先心病房室缺矫治手术的病例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6~ 38岁 ,体重 2 0~6 3kg ,其中房间隔缺损 19例 ,室间隔缺损 2 9例 ,ASA分级Ⅱ~Ⅲ级。随机抽取以往采用传统的大剂量芬太尼复合安定麻醉的房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136例,随机分为K组(快通道麻醉组)和C组(常规麻醉组)各68例,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相关指征。结果 K组和C组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K组住院时间为(7.2±3.2)d,无术后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痉挛发生,C组住院时间为(12.8±4.5)d,发生术后感染3例、支气管痉挛4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许植 《医学综述》2012,18(6):943-945
目的通过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比较,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麻醉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中72例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和同期75例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先心病患儿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患儿年龄及体质量均大于常规组患儿,常规组术前并发症多于快通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使用剂量在常规组术中较大,而瑞芬太尼则多应用于快通道麻醉组;术后快通道组早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两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的先心病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快通道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出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进行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7月该院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快通道麻醉,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的阻断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阻断时间、CPB时间及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发生持续高热、支气管痉挛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快通道麻醉,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壮 《中国医疗前沿》2011,(17):31+50-31,50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进行快通道麻醉和对照组行常规麻醉,两组各10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快通道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快通道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三项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HR、CVP、MAP三项术前术中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在CICU时间,两组比较P〈0.01。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dqL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0月成功地为一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 ,先天膈肌缺无 ,施行了矫治手术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患儿 ,男 ,年龄 4d,体重 3.0 kg,术前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PDA,先天性膈肌缺无。麻醉前用药 :阿托品 0 .0 0 5 mg/ kg,麻醉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入手术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在小儿心血管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比小剂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快通道麻醉方案在小儿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实行快通道手术麻醉。即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L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RM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RH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0例。分别测量术中不同时点的血糖值、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比较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体循环后15 m in和30 m in血糖值RH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15 m in:RL组(14.9±1.71)mmol/L,RM组(12.8±3.52)mmol/L,RH组(9.7±3.40)mmol/L,F组(15.0±2.37)mmol/L,P〈0.05,30 m in:RL组(13.5±1.32)mmol/L,RM组(12.5±3.27)mmol/L,RH组(10.4±1.67)mmol/L,F组(12.8±2.57)mmol/L,P〈0.05]。全麻诱导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的患者出现和剂量相关的心率与血压下降,但和单次追加芬太尼的患者相比,对切皮、切开胸骨的手术刺激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更小。四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差别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RL组:(110±53)m in,RM组:(125±76)m in,RH组:(118±84)m in,F组:(146±72)m in,P〉0.05]。结论:瑞芬太尼为主和以小剂量芬太尼为主的快通道麻醉方式一样,能安全的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但大剂量瑞芬太尼静脉持续泵注可以更好的控制患儿体循期间的血糖值。瑞芬太尼可以产生和输注剂量相关的心率和血压下降,但对切皮和切开胸骨等手术刺激的应激反应抑制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可以缩短病人在ICU停留和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和使病人尽早康复.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1]的要求之一是术后快速清醒并能早期气管拔管.我院从2003年元月至2004年5月对120例心内直视病人中的38例(31.8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快通道麻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36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麻醉过程中,患者循环系统均有明显变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治疗,认为静-吸复合麻醉适合于此手术的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调控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1993年,Verrier等在华盛顿大学首次提出"快通道"外科概念,而快通道麻醉则成为快通道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通道外科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快通道麻醉核心理念为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导管,促使全身重要脏器功能从手术中尽早恢复,而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恰当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技术是快通道麻醉顺利执行的关键。随着医疗器械和科技的发展革新,外科手术逐步走向微创,快通道麻醉迅速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如腹腔镜、胸腔镜、择期主动脉瘤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肝胆管手术等,快通道心脏麻醉(fast track cardiac anesth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 12 9例小于 1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 ( 2 0 2 %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97例 ( 75 2 % ) ,6例简单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 全组死亡 11例 ,死亡率 8 5 % ,其中复杂畸形 7例。小于 6月患儿 4例 ,死亡率 12 5 % ( 4 3 2 ) ,大于 6月患儿 7例 ,死亡率 7 2 % ( 10 97) ,相差显著 (P <0 0 5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为 3 1% ( 3 97)。结论 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137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跳动下实施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心肌有氧血供,将左房引流管经二尖瓣口置入左室,持续吸引,并使左室腔与大气相通.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后,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法排除心腔气体.结果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6%.无因体循环气栓而致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者,无气管切开者.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开搏通对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6例坚持药物治疗的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据年龄、先心病类型、心功能分级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常规组和开搏通组 ,常规组中用常规抗心衰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 ,开搏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搏通 ,疗程 2~ 4周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 .19% ,开搏通组总有效率为 94 .4 4 % ,两组数字经统计学处理X2 =6 .72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开搏通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5.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以减少婴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 kg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34例,年龄13 d至9个月,平均(3.71±2.25)个月、体质量2.5~5.0(4.23±0.59)kg;采用中低温中等流量CPB 18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CPB(DHLF)9例、DHCA结合DHLF 4例;26例行超滤.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4例(100%),无严重心律紊乱;32例顺利停体外循环,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结论小预充、CPB中较高的血球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充分静脉引流及与温度匹配的足够灌注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脑保护是低体重儿成功CPB的关键,适时的超滤是减少CPB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方法  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 9~ 2 7(平均 13) d,体质量 2 .8~ 5 .0 (平均 3.7) kg.术前积极治疗肺炎、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快速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 ;建立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 ;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畸形矫治术 ;手术结束后在监护病房继续行机械通气 ,待患儿意识清醒、肌力和呼吸恢复正常后拔出气管内导管 .结果 麻醉前有 2例患儿在监护室即行气管内插管 ,1例术前静滴前列腺素 E1(0 .0 5 μg· kg- 1·min- 1 ) ;全组均采用经鼻插入气管导管 ,采用 CMV+PEEP0 .4k Pa行机械通气 ;9例在心内手术完成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停用体外循环机 ,另 1例患儿因左室发育差 ,未能停机 ;心脏自动复跳后常规用多巴胺 2~ 8μg· kg- 1 · min- 1 、硝普钠0 .1~ 0 .5 μg· kg- 1· min- 1 ;部分需用异丙肾上腺素 0 .0 1~0 .0 2μg· kg- 1 · m in- 1 或肾上腺素 0 .0 1μg· kg- 1 · min- 1 ,前列腺素 0 .0 5μg· kg- 1 · min- 1 以维持循环稳定 ;术后 1例死于未停机 ,另 1例死于肺部并发症 ,其余 8例均在术后 4~ 6h时拔管 ,恢复顺利 ,术后 10 d出院 .结论 术前对患儿病情的正确评估 ,选用正确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李巍  张玉顺  杜亚娟  成革胜  谢学刚 《重庆医学》2008,37(23):2699-2700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63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2例并发3种畸形,余均为2种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同期治疗应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再次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最后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特殊情况时则遵循个体化原则.结果 63例中,2例VSD并PDA患者因年龄小于3岁,体重不足10Kg,而进行分期介入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同期介入治疗.63例患者均荻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9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者,术后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4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均明显增加.术随访后3d、1个月、6个月,所有患者房室水平及大血管水平分流均消失,扩大的心腔进行性缩小,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X线检查显示肺血均明显减少,心电图检查未记录到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虽较复杂,但只要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的体会。方法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下采用腋下切口或右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经第3或4肋间入路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共9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室间隔缺损44例,房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结果 死亡1例(死亡率1/96),慢性心包填塞1例,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进胸、关胸快,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等优点,且切口隐蔽符合患者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低海拔地区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临床指标和短期预 后,以探讨其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 术的来自西藏自治区(X组)和湖南省(H组)的患儿各7例。比较两组患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围手术期血流动 力学、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 结果: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患儿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无明显差异,X组患儿肺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 (P<0.05)。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X组患儿更长(P<0.05)。 血清NT-proBNP水平X组患儿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低海拔地区行先天性心 脏病矫治手术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后心功能不全风险仍高于低海拔地区 患儿,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经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应用该技术的病人 ,手术顺利 ,体外循环时间 (6 2 .9± 14 .3)min ,主动脉阻断 (42 .4± 8.6 )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 ,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微创切口手术入路具有安全、显露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