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调理脾胃法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润英 《陕西中医》2004,25(6):563-564
中医调理脾胃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调理脾胃不仅是各种急、慢性疾病善后收工的常规治法,而且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衍变中只要出现脾胃不足,或脾胃气机紊乱,首要大法就是要从脾胃论治.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脾胃理论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象历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脾与胃在中医藏象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脾为“中央土 ,以灌四傍。”《素问·五藏别论》又说 :“胃者 ,水谷之海 ,六府之源也。”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 ,向为医家所重视。1 中医脾胃解剖学初探中医有关人体解剖内容的记载及名词很多 ,虽然未能形成一门学科专业并对中医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兴起与发展是离不开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诚如唐容川在《本草问对》中所论 :“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 ,而实有其物 ,非亲见脏腑者不能 ,安得谓古之圣人…  相似文献   

3.
风湿病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素平  赵恒立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8):509-510,536
风湿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其发病及中医证候与脾胃关系密切,中西药长期治疗过程中亦易损伤脾胃,因而风湿病的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4.
郑齐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13):1082-1085,1104
在系统梳理中医脾胃学说源流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中医脾胃学说的概念内涵,并分奠基、发展、形成、充实4个时期探讨了该学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期为当代临床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药调理脾胃在"治未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优势,探寻运用中医药调理"治未病"的方式.方法:用中药对中医内科门诊的不同证型相关人群以不同方式进行调理,观察疗效,分析病机,总结方法.结果:运用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具有成本低、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总结颜新教授对脾胃学说的临证应用。分析颜新教授对传统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认识和传承,认为其重视脾胃的生理机能,善于总结疾病过程中脾胃失调的病机,依据疾病过程中脾胃失常的病机,善治多系统的复杂病症。  相似文献   

7.
朱春冬  张胜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一为气血不足,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脾胃阴虚源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阴虚源流析楼定惠浙江省嵊县中医学会(312400)脾胃学说中,脾胃阴液不足的分治,笔者每有所思,常为所感。临证中凡见脾胃阴虚者,认为脾胃相关,每以胃阴统脾阴混治,贯用王孟英《霍乱论》致和汤加减治之。经过八五年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进修学习,在师...  相似文献   

9.
<正>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脾胃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复习脾胃学说的文献,结合笔者临证的体会,谈谈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 万密斋云: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可见,脾胃的健全与否,不仅是消化道本身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各个脏腑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除治疗消化道本身的疾病需要调理脾胃外,在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同样需要调理脾胃。这充分说明,中医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10.
总结中医脾胃论的经典理论,探讨中医脾胃失和与现代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的关系。本文主要是从脾胃的气机升降、脾胃病与其他脏腑病因病机关系、脾胃病的临床表现、治法等方面探讨了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为临床上治疗胃炎胃溃疡提供理论和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朱春冬  张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 ,一为气血不足 ,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 ,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 ,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 ,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 ,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 ,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 ,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驰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45-846
脾胃学说与升降理论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学习、研究这两种学说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集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简而言之,升降之中见脾胃,脾胃之中寓升降。  相似文献   

13.
中医脾胃病学发展概略山西中医学院(030024)王晓鹤,刘星太原市中医研究所马丽华中医脾胃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大致经历了奠基、发展、形成和成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有其特点。一、秦汉时期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一)《内经》较全面地阐述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通过我院临床实践和有关医学典籍记载,就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加味方可以进一步延伸四君子汤的运用范围。结论:四君子汤及加味方是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挖掘四君子汤及加味方的使用价值,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医脾胃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肝有关,也与脾胃密切相关,顾护脾胃贯穿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整个过程,强调了从脾胃论治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与脾胃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建明  刘红 《中医研究》1993,6(2):12-14
本文对24例男性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从中医角度进行了观察,并运用中医辨证手册进行辨证分型。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病例应归属在中医虚证范畴,尤其与气虚有关。并提出本病的病位应在脾胃而不在肝的观点,认为脾胃功能障碍、气机运动失调引起气的生成或供给不足可能是产生本病的病理基础。由此强调中医治疗应重视调理脾胃,促进气机升降运动。  相似文献   

17.
仲景虽然没有专论脾胃,但其脾胃学说内容贯穿于<金匮要略>杂病辨证论治体系过程中.仲景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中医脾胃学说形成和完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就仲景重视脾胃在杂病辨证论治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眩晕.方法:将本院2011年度中医主诊断为眩晕的1688名出院患者为对象,分析眩晕五分型人数占比,研究五分型与脾胃的内在关联.结果:痰湿中阻型占55.45%,肝阳上亢型占17.89%,气血亏虚型占10.37%,肾耩不足型占9.42%,瘀血阻窍型占6.87%.与脾胃直接相关的痰湿中阻型与气血亏虚型人数占比为65.82%.其他与脾胃间接相关各型的人数占比为34.18%.结论:眩晕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治疗眩晕当从脾胃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琦教授对中医学的理论建树颇多 ,先后创立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等 ,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了“阳痿从肝论治”、“前列腺炎分期论治”等论说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脾胃外感学说则是王琦教授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提出的新的论点。1 脾胃外感说的提出及其内涵脾胃内伤说是金  相似文献   

20.
臧鑫 《光明中医》2008,23(6):888-889
食疗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家学说的影响,而以脾胃学说的影响最为重要和深远,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脾胃学说对中医食疗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