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9~2009年采用邻近皮瓣转移方法修复骶尾部压疮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87岁,平均63岁,病灶部位均为骶尾部。病因:截瘫2例,骨折长期卧床7例,脑血管意外1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21例中Ⅲ度压疮8例,Ⅳ度压疮13例。面积12cm×7cm~19cm×11cm。病程3~11个月,平均5个月。 相似文献
3.
5.
目的 探讨应用腰臀部3种类型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例骶尾部压疮,创面范围为11 cm×10 cm~17 cm×14 cm,依其大小、形态、位置,分别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第4腰动脉及单侧腰臀部巨型角形瓣等3种类型穿支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所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0个月~7年,皮瓣无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无压疮复发.结论 根据穿支动脉分布状况、压疮大小及位置分别设计以上3种类型穿支皮瓣,血供丰富可靠,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压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骶尾部压疮患者42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20例,预见性护理组22例。结果:预见性护理组骶尾部压疮患者修复成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骶尾部压疮患者修复成功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瓣联合悬浮床治疗截瘫后骶尾部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46例截瘫后骶尾部难治性Ⅳ期压疮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不同处理方案分为以下2组:悬浮组(n=23)入院后即行流体悬浮床治疗;常规组(n=23)使用普通病床。2组患者均一期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二期行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二期术后14 d皮瓣成活率、皮瓣裂开率、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皮瓣修复术后14 d,悬浮组皮瓣22例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小面积瘀血表皮坏死,2例缝合处局部裂开,少量渗液,均通过换药后治愈;常规组16例皮瓣成活,7例皮瓣部分坏死,9例皮瓣缝合处裂开,经再次行清创局部皮瓣转缝或清创缝合术后治愈。悬浮组皮瓣成活率、皮瓣裂开率分别为95.65%、8.69%,均优于悬浮组(72.73%、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浮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2.35±5.53)、(24.17±5.93)d,均短于常规组[(28.56±4.60)、(30.78±4.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年... 相似文献
8.
9.
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褥疮部位均在骶尾部,创面直径6~11cm;切取的臀大肌皮瓣13例行岛状转移,皮瓣面积最大18cm×10cm,最小16cm×7cm,供区均直接缝合,2例行全臀大肌皮瓣旋转修复,1例伴有一侧大转子部褥疮,同时进行臀股部肌皮瓣岛状转移修复。结果15例皮瓣完全成活,14例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感染部分切口裂开,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病例。结论臀骶部褥疮病史长,合并症多,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65~91岁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压疮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10例患有巨大褥疮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伤口均愈合,痊愈出院。结论:老年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行手术治疗,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双侧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巨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经验。方法骶尾部巨大褥疮手术17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13cm×8cm。切取以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结果17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有1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血运好,外观满意;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修复,优良率94.1%。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7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同部位褥疮无复发。结论臀大肌皮瓣能有效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且耐压、耐磨,可有效防止术后同部位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用外科手术治疗骶尾部顽固褥疮的方法。方法:应用上半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缺损,应用下半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尾部、坐骨部褥疮缺损。结果:12例12处褥疮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诊6月~2年,褥疮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由于有较可靠的血运和抗感染能力,可用来手术修复骶尾部褥疮缺损。 相似文献
15.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尤以骶尾部最多见。临床上常用岛状臀大肌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因其肌肉丰满。血管丰富,口径较粗,成功率高,其疗效与手术护理密切相关。我科1995年10月-2000年10月采用岛状臀大肌皮瓣旋转移位骶尾部褥疮创面覆盖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适合骨盆骨折病预防、处理骶尾部压疮的护理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根据39例骨盆骨折患者病情,采用适宜预防、处理骶尾压疮的措施。结果:39例患者采取不同预防、处理措施,3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1例自带3度压疮患者10个月后出院时未完全愈合,1例患者因合并症较重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针对39例骨盆骨折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预防、处理措施,有效地预防骶尾部压疮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6例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应用臀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我院 2003~ 2011年16例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肌皮瓣面积16 cm ×10 cm~ 10 cm ×8 cm,随访 6个月~ 2 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 术前重视心理支持,积极改善患者营养,做好体位训练是保证病人康复的重要前提,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皮瓣血运,耐心做好防复发宣教是骶尾部巨大压疮行臀大肌皮瓣修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98~2006年对6例骶尾部巨大褥疮的病人,采用双侧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褥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皮肤及软组织溃烂坏死。好发于受压和缺乏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骶尾、足跟、肩胛等。传统治疗以去除病因、局部换药和理疗为主,而顽固难愈性褥疮则需应用带有血运的组织来修复。本院于1996年以来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深部褥疮共23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