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应用易于致敏药物前,必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但皮试注射部位,在教科书中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注射部位,只笼统地提出前臂掌侧下段;前臂屈侧中下部或前臂屈侧面。再未见有关这方面资料的研究报告。作皮试时,病员比较疼痛,尤其是婴幼儿更是哭叫不止。为减轻病员的痛苦,又达到做皮试的目的,应探讨皮试注射的最佳部位。1987年以来,开始对皮试注射部位进行探讨,先后观察了临床病员和在校学员约400余名,  相似文献   

3.
皮内试验部位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减轻皮内注射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1 997年 1月~ 1 998年 6月 ,对 2 0 0例需做皮内试验患者同时采用右前臂掌侧下 1 / 3处皮内注入试敏液 0 1ml(A法 )与左前臂掌侧近横腕纹上三横指中点处 (以病人自己食、中、无名三指为准 )皮内注入试敏液 0 1ml(B法 ) ,观察两种方法的阴、阳性结果并进行疼痛程度对照。结果表明 :A、B两法阴、阳性反应结果相同 ,但两种方法注射于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B法皮内试验反应准确 ,疼痛程度低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在给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作皮内试验时,用传统方法即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A法)注射后,注射部位的皮肤红成一片,要很久一段时间才消退,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阳性反应,临床上难于判断结果,也给临床应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导致医疗纠纷.我科于1997年8月~1999年8月,按随机原则选择200例需做皮内试验的患儿,采用A法与B法(即同侧前臂背侧下1/3正中点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注射进行对照,以求婴儿及新生儿皮内试验的最佳部位,为改进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在儿科工作多年,因其人群的特殊性,小儿在接受治疗时往往会因为害怕而出现哭闹不止,躁动不安,乱踢乱动不配合,从而给操作者带来困难,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做皮内注射时,往往因为皮内注射的角度小,进针浅,针头因患儿的不配合而脱出,或者针头因患儿的不配合而刺入过深,进针角度深了影响皮内结果的判断。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若改进皮内注射的固定方法可提高皮内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兵 《现代护理》2001,7(10):54-54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段 ,因该处皮肤较薄 ,色淡 ,易于注射与观察。但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 ,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 ,许多患者因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痛苦 ,我们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 方法取病人前臂掌侧下段 ,按常规用 75 %酒精消毒皮肤。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然后嘱病人用一手呈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 ,离针刺的上方约 2cm处 ,并用拇指加力按压 (儿童患者可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 ) ,同时按皮内注…  相似文献   

8.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或局部麻醉的方法。一般选择前臂掌侧下段(距腕横指5cm左右),因该处毛发较少,皮肤较薄且颜色较浅,易于注射及观察。常规皮内注射易使患者感到疼痛甚至造成身心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我将常规皮内注射方法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9.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色淡,易于注射与观察.但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许多患者因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痛苦,我们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万莉  余维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44-4844
所谓皮内注射就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因为注射部位是前臂掌侧,这个部位末梢神经丰富,感觉灵敏,新方法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而且皮丘绝对标准。笔者对皮内注射方法进行改进,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简便、安全,且准确率高的碘过敏试验方法.方法对10000例次患者先进行3%碘皮内试验,除外强阳性者均加做静脉注射试验,设定皮试结果强阳性者静脉注射试验亦为阳性,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812例次皮试结果阴性,静脉注射试验亦为阴性;3例次强阳性;185例次皮试结果阳性患者经静脉试验后,发现假阳性者20例次(10.81%).结论将3%碘皮内试验阴性和强阳性者作为过敏试验的终结果,对于皮内试验阳性者加用静脉注射试验的方法可提高试验准确率,简化操作步骤,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波  张玉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91-2192
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胰岛素注射需要长期进行,因为每天都要进行2~4次注射,每年注射次数达730~1460次,容易造成注射部位的重复,以致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或皮下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病人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为了提高胰岛素的吸收率,减少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许多胰岛素注射轮换方法,以达到一个月内尽量不在一个注射点重复注射。但在实际操作时发现,这些轮换方法有一定的不实际性。笔者在护理工作中改变轮换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严重结核病的发生.接种方法是:取5人份卡介苗1支,加入0.5 ml所附稀释剂,放置1 min,摇动使之溶解并充分混匀,用灭菌的1 ml注射器,吸取摇匀的疫苗0.1 ml,在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不同拔针法在皮内注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担任护理学基础、护理技能实训课期间,从2010级、2011级护理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男50人,女150人,每个学生均皮内注射2例次,分别用常规拔针法和新式拔针法进行拔针,比较2种不同拔针方法的疼痛及渗液情况,观察2组拔针效果。结果新式拔针法疼痛及渗液发生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式拔针法可以明显减少拔针后疼痛及渗液的发生,值得在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皮内注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注射方法之一。传统的皮内注射绷紧皮肤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位呈上下方向绷紧皮肤进行注射。此种注射方法有 3个缺点 :①容易污染注射部位 ;②拇指影响注射操作 ;③绷紧皮肤不彻底 ,造成注射困难。我们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皮内注射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首先消毒注射部位 ,接着将左手放在病人前臂外侧面 ,用拇指、大鱼际肌和其余四指一起从前臂两侧绷紧皮肤进行注射 ,当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 ,左手拇指松开并固定针头 ,右手进行注射。由于是从前臂两侧绷紧皮肤 ,因而有以下优点 :①不易造成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内试验液最佳配制方法,为教学及临床实践实行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取0.1ml(2万U)青霉素后抽吸自行配制的0.25%中性红生理盐水至1ml,由专人采用5种抽吸速度和摇匀方式,观察达混匀效果好所耗时间及摇动频次。结果 常规速度抽取生理盐水、加空气、上下摇动的配制方法耗时显著短于其他方法(除外Ⅱ法,均P<0.01),摇动频次显著少于其他方法(均P<0.01)。结论 常规速度抽吸生理盐水、加空气、上下摇动配制青霉素皮内试验液操作简便,效果好,可为教学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青霉素; 皮内试验; 皮试液配制; 方法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5-0010 -02  相似文献   

17.
18.
黄色瘤是脂质代谢障碍的皮肤病。眼睑黄色瘤好发于上下睑内侧皮肤上 ,双侧对称如蝴蝶状 ,为微隆起、黄色、扁平、软斑块 ,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发病缓慢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1] 。有报道其发病率达 1 16 % ,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 ] 。因非手术疗效不满意 ,既往常采取手术切除。我们采用肝素钠局部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治疗方法、结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0例 5 6眼 ,88处黄色瘤。男性 6例 ,女性 2 4例。单眼 8眼 ,10处黄色瘤 ;双眼 4 8眼 ,78处黄色瘤。其中双上睑发病 6例 ,双下睑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最佳注射部位和护理方法。[方法]135例结膜下注射病人,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种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有效的注射部位及护理措施。[结果]内眼术前及术后前眼部炎症的病人,结膜下注射部位应采取下方球结膜为宜;化学性烧伤早期病人的结膜下注射部位应采取穹窿部结膜为佳;其余病例结膜下注射部位,最好取颞上方球结膜为妥。[结论]针对性地选择结膜下最佳注射部位和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真正达到了结膜下注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最佳注射部位和护理方法。[方法]135例结膜下注射病人,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种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有效的注射部位及护理措施。[结果]内眼术前及术后前眼部炎症的病人,结膜下注射部位应采取下方球结膜为宜;化学性烧伤早期病人的结膜下注射部位应采取穹窿部结膜为佳;其余病例结膜下注射部位,最好取颞上方球结膜为妥。[结论]针对性地选择结膜下最佳注射部位和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真正达到了结膜下注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