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是古今医家常用的效验方。它渊源于汉代,脱胎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成于宋代,充实于明清,发展于现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卷之九.治妇女诸疾》最早记载逍遥散"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  相似文献   

2.
芍药为张仲景所撰写《伤寒杂病论》中重要药物。然而自古至今,对张仲景所用经方中芍药之赤、白所属存在争论,对理解与运用相关经方造成困惑。从芍药药物文献角度进行分析,张仲景时代芍药尚无赤白之分,属当今之赤芍。芍药因野生、栽培或生长环境等不同,在一般功效的基础上,稍有“白补赤泻”之别,尤其推崇“色白多脂肉”者,此为后世注重白芍的重要原因。但古代芍药之白、赤区分,与近代以来因加工炮制鉴别的方法不同,从本质来说,古人所注重之白芍仍属当今赤芍的范畴。故根据张仲景原义,结合芍药加工炮制的演化,指出运用仲景经方时,若病证性质不虚者,均主以运用赤芍;其不耐赤芍开泄者则用白芍;若强调补益阴血作用者,宜用白芍。  相似文献   

3.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临床常用方剂,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药、炙甘草、茯苓、生姜、薄荷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而致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脉弦而虚者。现将临床应用逍遥散验案3则介绍如下。1痛经王某,女,22岁。2007—10~24初诊。痛经已5年余,每逢月经来潮感下腹部坠胀,小腹疼痛,憋胀,月经量少.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安徽省灵壁县中医院(灵璧2342000)朱建章刘桂营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为伤寒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能伸展,烦躁吐逆之证而设。后历代医家用治多种疾病。笔者应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痛症均获良效,现略举数例...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章  刘桂营 《现代康复》1998,2(6):565-565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为伤寒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能伸展.烦躁吐逆之证而设。后历代医家用治多种疾病。笔应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痛症均获良效,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伤寒论》作为第一部融合中医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专著,历代医家称"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基于历代医家对《伤寒论》内容的多样性发挥,借助现代研究成果,《伤寒论》方剂的应用范围也得到极大地扩展。小青龙汤  相似文献   

7.
逍遥散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书中云:“甘草,微炙赤,半两(4.5g);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9g),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烦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近年来,发现使用该方加减治疗皮肤科疾病疗效较好,现摘取数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咽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变涉及咽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淋巴组织和腺体,临床以咽部干燥、疼痛、异物感,咽黏膜暗红为特征,由于气候变化,该病发病范围渐扩大,已不限于中老年人,成为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伤寒论》《金匮》等书由东汉医圣张仲景总结汉以前先人之经验,以超人之材写成,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所载之方奉为“经方”以方简效宏为特点,有“一剂知,二剂愈”之美誉,由2000年始,我试图由《伤寒》《金匮》中找寻治疗慢性咽炎之方法,经过数年收录实践,稍有所得,现将验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多年来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痛经、眩晕、水肿等症,收到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当归芍药散的组成及方义: 当归芍药散一方,始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方由当归、白芍、川芎、云苓、泽泻、白术六味药物组成。古方多用散剂,现在由于用药的习惯将散剂改为汤剂。一般成人剂量:当归三钱、白芍一两、云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源出《伤寒论》,由炙甘草、柴胡、枳实、芍药组成。用其治疗“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症。后世医家将本方应用于多种病证,收效较好,现将笔者的临床治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是一个古老且被临床所熟悉的方剂,系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创制,方由黄芪、当归尾、赤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肢体无力等病症,其疗效已举世公认。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源出于仲景《伤寒论》,用以治疗阴阳俱不足的人误服桂枝汤后引起变证,已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使“厥愈足温”而阴未复者,用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组成以复其阴的一条方剂,为阴不足而致“脚挛急”的人而设。条文虽未明言其止痛之力,但能治“脚挛急”,显然亦说明该方有一定制痛之效。从《伤寒论》的遣方用药中,可以了解到仲景用芍药和甘草治疗痛证是颇为广泛的。论中113方中有用芍药,甘草配伍的方剂计有25方,而25方中牵涉  相似文献   

13.
正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原文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病机,自清代医家柯韵柏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出"寒热之气互结心下"的观点后,后世医家大多没有脱离柯氏之说,故现行的高等中医院校《方剂学》、《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教材  相似文献   

14.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甘草、白芍药、大枣、生姜、饴糖6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或虚劳发热或心悸虚烦等症。田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咸、甘,性寒;入膀胱、大肠、胃经,具有清热、利水功能。近年来每至暮春市上均有卤制田螺供世人品尝,但中毒者甚少,笔者仅以此1例推出,与同道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全方有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组成,功效活血化瘀,缓消微块。原为治瘀血留结胞宫而设,现多用其治疗子宫肌瘤等病症。余在临证中对其加减变化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之方短小精悍 ,药少力专 ,用当通神 ,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我等在妇科临床 ,常借鉴《伤寒》、《金匮》之方治疗多种妇科疾病 ,取得很好疗效 ,扩大了古方应用范围 ,愿与同道交流。1 四逆散加味治疗妇科疾病四逆散出自《伤寒论》 ,用于治疗少阴枢机不利 ,阳气不得宣达的四肢逆冷证。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 ,方中柴胡、枳实疏肝解郁 ,调达气机 ,行气而散瘀结 ;芍药入肝善走血分 ,有活血化瘀之功 ;甘草“能行足厥阴、阳明二经污浊之血 ,消肿导毒。”全方具有舒肝解郁 ,行气散结 ,调和肝脾 ,缓急止痛功效。现代药理证明 :柴…  相似文献   

17.
"脾约"一词语出仲景《伤寒论》,"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后世医家对脾约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该文就历代医家对脾约的认识、病机辨析及导师多年对此证的经验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世医家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前者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并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伤寒论》全书5万字左右,共12卷,22  相似文献   

19.
真武汤治疗急重症举隅陈子涵“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由附子、获苓、芍药、白术、生姜五味药物组成。具有温肾散寒、健脾利水的功效。作者运用“真武汤”治疗内科急重症,疗效满意,今例举报告如下。1病案举例1.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女,35岁,1992...  相似文献   

20.
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载方375首,其中运用半夏达42首,加减法中涉及半夏4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