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三七功效的记载有不完整性,三七除有本草记载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还有“生血,补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三七补益功效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冬英 《中药材》2002,25(12):906-908
经文献研究考证认为,三七有补益的功效,既能补血,又能补气。三七补益功效有文字记载的时间是清朝。  相似文献   

3.
三七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临床应用北京医院(100730)孙桂凤,高素强关键词三七,临床应用一、治胸痹,降血脂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三七所含的三七皂贰和黄酮贰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的作用,并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咽此三七能法瘀通脉,活血养心。...  相似文献   

4.
三七的临床应用近况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季科夫(562400)三七,又名参三七、滇七、四七、血参、金不换等。始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归肝、胃、大肠经.入心与小肠。功能“止血、散...  相似文献   

5.
三七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性味甘、微苦、温,归属肝胃二经。主要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效。近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七进行了广泛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大量的新成果,使之临床应用得到了有力的拓展。笔者多年来以来以三七为主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七补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补虚初探王滨生(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魏宝泳(遵化市人民医院064200)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是我国珍贵的特产药材、常用中药。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既善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又能补虚强壮。其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虽已被人们所熟知,而补虚强壮作用则常被忽略,至今许多著名医药著作乃至中国药典均不云其补....  相似文献   

7.
三七本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三七的历代文献记载及本草考证进行了概述,一是三七的发现,二是名称由来,三是原植物的来源情况,四是原产地分析,五是主要功效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梳理历代医学专著,对红花的形态性状、别名源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物剂量以及用药禁忌进行了本草考证,旨在为红花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七原产地的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证三七原产地。方法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比较《三七原产地考证》所引文献。结果认为三七原产于广西,常用名为田七。结论三七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在广西恢复、发展三七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三七的临床新用及其药理汪旺香,宓静英,熊益秀(江西省南昌洪都中医院330008)(江西省中医院33006)(江西省卫生学校330039)关键词三七,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综述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anaxnotoginseng(BurK;)F.H...  相似文献   

11.
合子草的文献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三七妙用     
三七妙用朱曾柏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三七,药效可靠(云南野生者尤佳),其止痛消瘀之适应症极广,应广其用;古代和当代本草及中药学医籍中所记载的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等等,远远没有将三七的功用范围(特别是临床实际应用之特点)讲清楚。一药多用,原...  相似文献   

13.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全不须".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中药大辞典〉( 1997 年版)"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被人们誉为"人参之王",其总皂甙含量约为12%,是三七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现从三七中分离得到20种达玛烷型皂甙,根据水解后次皂甙元结构的不同,分为人参皂甙Rg、Rb、Ro、三种类型,包括:人参皂甙Rg1、Rg2、Rb1、Rb2、Rb3、Rc、Rd、Re、Rh、F2、三七皂甙R1、R2、R3、R6、Fa、Fc、Fe、R4等;并含有三七黄酮A、三七黄酮B、挥发油、生物碱、多糖、氨基酸-β-草酰基-L-a、β-二氨基丙酸等有效成分.蕴含77种挥发油,17种氨基酸以及三七多糖,三七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此外,含有止血活性成分三七氨酸、黄酮苷、淀粉、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本文就三七药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三七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冬英 《中药材》2005,28(2):149-152
本文探讨近代名医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善于用三七化瘀止血的功效,配伍中西药治疗吐血、衄血、便血、血淋等血证以及重用单味三七治危重病症,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用三七与西药配伍治病的医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蜈蚣物名沿革、药用种类及主要产地的本草考证,结合药源调查、对口药材鉴定,确认古籍收载的“赤头赤(黄)足”蜈蚣即《中国药典》收载的少棘蜈蚣,“双须岐尾”蜈蚣为多棘蜈蚣,“黑头赤足”蜈蚣为近年研定确定的墨江蜈蚣及黑头蜈蚣,后3种为地方习用品。  相似文献   

16.
17.
三七本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三七的历代文献记载及本草考证进行了概述,一是三七的发现,二是名称由来,三是原植物的来源情况,四是原产地分析,五是主要功效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效军 《光明中医》2011,26(11):2355-2356
三七,又名参三七,滇七,田七,金不换等。始载于《本草纲木》,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心、小肠经。  相似文献   

19.
三七古今药用品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首载于《本草纲目》,现今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esng(Burk.)F.H,Chen的干燥根,近几十年来,对三七在临床、化学、药理及栽培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取得成就。而对三七的历史沿革、未引起人们的观注与重视,目前普遍认为该品种是《本草纲目》中的三七,似成定论,无人再考究。但我们发现《本草纲目》所述三七形状(五加科三七)与现今三七并  相似文献   

20.
药用蜈蚣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蜈蚣物名沿革,药用种类及主要产地的本草考证,结合药源调查,对口药材鉴定,确认古籍收载的“赤头赤足”蜈蚣即《中国药典》收载的少棘蜈蚣,“双须岐尾”蜈蚣,“黑头赤足”蜈蚣为近年研定确定的墨江蜈蚣及黑头蜈蚣,后3种为地方习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