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贵士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65-166
目的分析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胰腺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及其标记物。方法运用文献调查分析的方法,对胰腺干细胞及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在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制约着胰腺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胰腺干细胞可能来源于神经前体细胞,胰腺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对胰腺前体细胞的提取将有很大的帮助,胰腺干细胞可能由胰腺组织分化而来,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干细胞的横向分化,可应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导管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或其他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将这些细胞诱导成胰腺干细胞,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的初级阶段。结论随着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以及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寻找合适的胰腺干细胞移植物,将为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胰腺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及其标记物。方法运用文献调查分析的方法,对胰腺干细胞及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在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制约着胰腺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胰腺干细胞可能来源于神经前体细胞,胰腺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对胰腺前体细胞的提取将有很大的帮助,胰腺干细胞可能由胰腺组织分化而来,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干细胞的横向分化,可应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导管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或其他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将这些细胞诱导成胰腺干细胞,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的初级阶段。结论随着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以及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寻找合适的胰腺干细胞移植物,将为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胰岛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近况,探讨胰岛成体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01相关胰岛成体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islet,stem cell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5-01/2005-01相关胰岛成体干细胞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胰岛,干细胞”,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胰岛成体干细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胰岛。②干细胞。排除标准:①胚胎干细胞。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胰岛成体干细胞的文献,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胰岛成体千细胞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评价。资料综合:随着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许多组织内找到了具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干细胞的研究为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胰岛成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特异的分子标志的确定和诱导分化使获得大量的胰岛细胞成为可能,进而将胰岛成体干细胞应用于临床,为完全根治糖尿病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结论:随着胰岛成体干细胞研究的日益深入,胰岛干细胞的应用将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学术背景:对于丧失胰岛细胞功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行胰腺移植或胰岛移植,但此法存在胰岛来源短缺及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问题。目的:充分认识干细胞在定向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及其在糖尿病细胞替代疗法中的作用。检索策略:由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stem cell,insulin producing cells,diabe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糖尿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手工检索相关干细胞中文书籍。共检索到111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人/鼠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整理不同的诱导方法包括基因修饰、序贯的诱导因子等。排除标准:明显不随机的文献、Meta分析、重复性文献。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人,鼠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干细胞以其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成为获得大量胰岛β细胞的最佳种子细胞来源。②目前已证实人/鼠胚胎干细胞可以在基因调控或条件诱导分化培养等情况下被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③扩增及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是获得β细胞替代物的更直接的途径。但若将胰腺干细胞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如寻找最佳的扩增及诱导方案、最佳移植部位等。④胰腺外组织的前体细胞也因其可作为成体干细胞来源而受到关注,如肝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函更新的研究着手于骨髓来源的干细胞、胎儿脐带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胎盘多潜能细胞等定向分化,以寻求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应用于细胞替代疗法。结论:尽管目前应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可能性为糖尿病患者点燃新的希望。深入了解胰腺个体发生机制及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β细胞分子调控机制,将加快糖尿病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胰岛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近况,探讨胰岛成体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1相关胰岛成体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islet,stemcell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5-01/2005-01相关胰岛成体干细胞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胰岛,干细胞”,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胰岛成体干细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胰岛。②干细胞。排除标准:①胚胎干细胞。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胰岛成体干细胞的文献,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胰岛成体干细胞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评价。资料综合:随着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许多组织内找到了具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干细胞的研究为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胰岛成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特异的分子标志的确定和诱导分化使获得大量的胰岛细胞成为可能,进而将胰岛成体干细胞应用于临床,为完全根治糖尿病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结论:随着胰岛成体干细胞研究的日益深入,胰岛干细胞的应用将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背景:胰腺干细胞可在体外维持胰岛的结构,减少胰岛细胞坏死及凋亡,延长胰岛的体外存活时间,保护胰岛的活性。 目的:探索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体内保护移植胰岛,提高胰岛移植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将成年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前4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建立糖尿病模型。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大鼠分别在左侧肾包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和/或成年SD大鼠胰岛。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大鼠移植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胰岛存活时间(18.2±2.4) 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移植后1周内降至正常,胰岛存活时间(14.4±2.1) 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其他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未能降至正常范围。说明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可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保护胰岛功能,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胚胎胰腺组织具有来源广泛,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强,低免疫排斥性等优点。目的:探索小鼠胚胎胰腺组织的分离技术,观察其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调节作用。方法:体视显微镜下分离E11.5~E16.5C57BL/6小鼠胰腺组织。链唑霉素诱导雄性C57BL/6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模型小鼠肾被膜下移植5个E16.5胰腺组织,假手术组模型小鼠肾被膜下注入0.05mLRPMI1640培养液。移植组小鼠血糖水平≤11.2mmol/L后,利用IPGTT和IPITT方法检测移植后胚胎胰腺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并摘除移植物观察血糖变化。结果与结论:体视显微镜下可分离出较完整的E11.5~E16.5小鼠胰腺组织,≤E12.5d小鼠胚胎胰腺组织的形态和颜色均难以与周围组织分辨,需根据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仔细辨别;〉E12.5d的小鼠胚胎胰腺已初具形态,颜色略发白。组织学和ELISA分别显示胚胎胰腺组织可表达并分泌胰岛素,其表达强度随发育时间逐渐增加。E16.5小鼠胰腺组织移植能有效地控制受体的血糖水平,使受体的体质量和糖耐量恢复正常;胚胎胰腺在受体的肾被膜下可生长发育,摘除的移植物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均较移植前增强。说明胚胎胰腺组织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实验证实人和动物起源的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及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价值尚需要验证。 目的:观察从大鼠的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干细胞在体外将诱导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后胰岛素mRNA的表达、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及对1型糖尿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4-08/2007—12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研究室完成。选用8—10周龄雄性SD大鼠及雌性裸鼠各10只,均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尼克酰胺、链脲菌素均为Sigma公司产品,nestin抗体为BD Biosciences产品。大鼠胰岛素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购自Linco research。胰岛素抗体及胰高糖素抗体为Santa Cruz产品。 方法:应用nestin结合的免疫磁珠从SD大鼠胰腺导管细胞中分离和纯化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及诱导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①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胰岛素mRNA的表达。②将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胰岛进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素及胰高糖素阳性细胞表达。③对干细胞分化胰岛的胰岛素释放功能进行评价,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中胰岛素检测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能力。④鼠按220mg/kg链脲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为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随机摸球分为天然胰岛组及干细胞胰岛组,每组5只。将大鼠天然胰岛(SD大鼠分离)及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分别移植于糖尿病裸鼠左肾包膜下,观察移植后鼠尾静脉血糖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分化过程胰岛素mRNA表达。②胰岛样结构中胰岛素及胰高糖素阳性细胞表达。③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情况。④移植后鼠尾静脉血糖变化。 结果:①RT-PCR检测结果表明胰岛素mRNA的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胰岛结构的中间存在大量胰岛素阳性细胞,胰高糖素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样结构的周边。③干细胞分化的胰岛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后明显缺乏快速相的胰岛素释放,而是表现细胞外上清中胰岛素浓度的缓慢升高。④天然胰岛组移植后3d使血糖降低到10mmol/L以下,至观察到60d仍维持在正常水平;干细胞胰岛在移植后8d使血糖降低至10mmol/L以下,且在移植35d后血糖逐渐升高并恢复到胰岛移植前的水平。 结论:大鼠胰腺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后可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对葡萄糖的刺激没有快速相的胰岛素分泌。将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模型裸鼠后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糖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李丽  赵博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094-3099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在趋向分化作用下可以分化成胰岛β细胞,进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目的:观察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6只作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中24只按45 mg/kg的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等分为移植组和糖尿病组,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0 d,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对照组(P 〈0.05)。造模后,与糖尿病组相比,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 〈0.01),45 d时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P 〉0.05),而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较高水平,且体质量持续下降。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定向分化成为机体内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类型组织和器官以代替损伤和坏死的相关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胰岛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胰岛干细胞可以通过移植、诱导等识别其特异分子标志,从中筛选胰岛素分泌细胞调整胰岛素的分泌量,但对其研究的机制仍存在较多不足;而骨髓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的转分化和间接分化、移植诱导微嵌合状态,形成免疫耐受、细胞融合以及参与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等方式治疗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治疗作用,运动疗法能够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调节自身免疫能力,推迟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有关运动疗法对影响糖尿病患者干细胞尤其是影响移植效果方面的实验研究仍是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many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ypertensive diabetics have been regarded as high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six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guideline (JNC VI) recommended to start hypotensive agents even at high normal blood pressure, i.e. over 130/85 mmHg and lower their blood pressure to less than 130/85 mmHg. If pati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renal dysfunction (proteinuria of more than 1 g/day), the target blood pressure would be less than 125/75 mmHg. These target blood pressures were supported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study and/or UKPDS. ACE inhibitors, Ca-antagonists or alpha-blockers wer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first line drugs.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has established the guideline fo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in which almost the same recommendation has been made for diabetics except one point, i.e., at high normal blood pressure, lifestyle modification might be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llowed by hypotensive agents if their blood pressure dose not go down to less than 130/85 mmHg during the next 3-6 months. Based on these guidelines, more vigorous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would be recommended in diabetics to reduce micro- and macr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Development of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would provide a renewable supply of human β‐cells.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stem cell populations with sufficient proliferative capacity to achieve this goal. Currently, differentiation protocols directing ESCs toward a pancreatic fate employ a variety of expensive cytokines and inhibitors. With the known significance of microRNAs in islet development, we present a novel and cost‐effective strategy in which miR‐375 overexpression promotes pancreatic 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in hESCs in the absence of any extrinsic factors. miR‐375 has been shown to be a key regulator of pancreatic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in zebrafish, mouse and human. In this study, hESCs were transduced with lentiviral vectors containing human miR‐375 precursor and aggregated to form human embryoid bodies (hEBs) for up to 21 days.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DTZ staining confirmed that miR‐375‐induced hEBs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mature islets. In addition, the dynamic expression profile of endodermal marker Foxa2 and endocrine‐specific genes, including HNF4α, Pdx1, Pax6, Nkx6.1, Glut2 and insulin, were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Finally, insulin release upon glucose stimulation was detected in our differentiated clusters.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microRNAs to direct differentiation into the pancreatic lineag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目前的研究发现来源于骨髓或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及抗炎的特性,使得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2005/2011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rrowstemcells,rheumatoidarthritis,immunosuppressive",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抑制",纳入近年来起重大影响以及开启和引领新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排除重复性研究,纳入2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维持关节组织的内环境稳态,如调控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抗纤维化及组织再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疗效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细胞在修复毛细胞丢失和损伤的研究近况,探讨干细胞替代疗法在听觉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1990-01/2005-05相关听觉损伤及干细胞修复的文献,检索词“stemcells and hearing cell regeneration”。 资料选择: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毛细胞损伤与丢失。②听觉损伤与修复。③干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听觉损伤。排除标准:①干细胞的致瘤性。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54篇关于听觉损伤修复文献,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于细胞运用进行分析评价。 资料综合:内耳细胞尤其是毛细胞及相关的神经元损伤丢失可导致听觉损伤和平衡觉失调。由于哺乳动物前庭和耳蜗毛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因此通常认为毛细胞的损伤丢失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成因,并且靠自身是无法再生与修复。细胞替代疗法在治疗耳聋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是近年来听觉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移植治疗耳聋的最佳方法是利用耳源性干细胞。最近,研究者分别从刚出生大鼠的柯蒂氏器和成年小鼠的前庭椭圆囊分离出胚胎样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内耳干细胞将是重塑毛细胞再生和恢复听觉功能的重要细胞源。 结论:干细胞在治疗毛细胞丢失引发的听觉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替代疗法必然呈现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ccelerates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made ow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SH2000) in 2000. Diabetics are stratified into the high risk group irrespective of their blood pressure levels. Target blood pressure is less than 130/85 mmHg. Hypotensive agents will be initiated at more than 140/90 mmHg along with glycemic control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 When their blood pressure is within the high normal(130-139/85-89 mmHg),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s well as glycemic control will be initiated. If their blood pressure is not lowered to less than 130/85 mmHg during the next 3-6 months, hypotensive agents will be started. ACEIs, Ca-antagonists and alpha-blockers will be the first line hypotensive agents, since these hypotensive agents improve organ damage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do not worsen lipid metabolisms. Recent guideline made by Japan Diabetes Society in 2003 lowered the target blood pressure furthermore to less than 130/80 mmHg and adde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s one of the firstline hypotensive ag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干细胞在修复毛细胞丢失和损伤的研究近况,探讨干细胞替代疗法在听觉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1990-01/2005-05相关听觉损伤及干细胞修复的文献,检索词“stemcellsandhearingcellregeneration”。资料选择: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毛细胞损伤与丢失。②听觉损伤与修复。③干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听觉损伤。排除标准:①干细胞的致瘤性。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54篇关于听觉损伤修复文献,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干细胞运用进行分析评价。资料综合:内耳细胞尤其是毛细胞及相关的神经元损伤丢失可导致听觉损伤和平衡觉失调。由于哺乳动物前庭和耳蜗毛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因此通常认为毛细胞的损伤丢失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成因,并且靠自身是无法再生与修复。细胞替代疗法在治疗耳聋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是近年来听觉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移植治疗耳聋的最佳方法是利用耳源性干细胞。最近,研究者分别从刚出生大鼠的柯蒂氏器和成年小鼠的前庭椭圆囊分离出胚胎样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内耳干细胞将是重塑毛细胞再生和恢复听觉功能的重要细胞源。结论:干细胞在治疗毛细胞丢失引发的听觉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替代疗法必然呈现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踝关节骨折的处理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5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而将病例分为糖尿病骨折组(37例)及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术后出现感染、骨髓炎、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 随访10~21(14.3±2.4)个月,糖尿病骨折组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出现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和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合并糖尿病的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27例确诊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其中6例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腰穿治疗,21例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腰穿结合静脉输注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所有27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前后均未及明显不良反应。其中6例患者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效果均不明显,另外21例患者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ICARS评分明显降低(P〈0.05)。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的,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仍然是儿童和青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治疗选择,但供者来源有限,费用高,且5%~15%的患者因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疗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尚需探索能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治疗途径.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并且增殖力稳定,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总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免疫学特性以及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0-06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1995/2010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免疫学特性以及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应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aplastic anemia,anemia",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19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文献,中文85篇,英文34篇,排除因研究目的与课题无关、发表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0 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目前普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负调节及支持造血双重作用,且具有可移植性和来源广泛的特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具有差异性,间充质干细胞将会为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