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温调节器     
1986年,我们使用了一台由意大利 OHMEDA公司生产的体温调节器,为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提供了方便。它调温效果好、使用简便,能得到被监护病人可靠的体温数据。现介绍如下。一、构造和原理体温调节器的体积为56×42×74 cm~3,外形象小  相似文献   

2.
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相似文献   

3.
一、在低温下机体的体沮调节〔1,2〕正常大鼠即使暴露于0℃的低温下也能维持正常体温。当机体核心温度低于37℃时,机体通过保存热量和增加产热二方面来维持体温。 (一)保存热量:当机体变冷时,通过皮肤中血管收缩作用、竖毛作用、停止出汗三方面来保存体内原有的热量。 (二)增加产热:当机体恒温中枢温度低于37℃时,可分别以下述三种方式增加产热。 1.下丘脑激起寒战。 2.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刺激产生热。 3.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如上述机制某一方面发生障碍,未能维持机体的正常温度,一旦体温降到低于30℃时,下丘脑调节温度的能力就完全丧失,从而加速体温的降低并导致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4.
基本内容能量代谢的概念:人体在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就会将其所含有的化学能不断地释放出来,并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生物能。这种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三磷酸腺苷(ATP)是能量转化和利用的中间环节。ATP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它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体内直接的供能物质。机体所消耗的ATP由前述三种营养物质所释放的能量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5.
失血性休克复苏温度和体温调节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意外事故、战争等创伤的院前急救中,未能及时止血是导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医务人员必须利用有效的现场资源维持患者的脉搏,为院内进一步救治争取黄金时间。但对已经处于低温状态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是积极复温还是保持低温一直存在争议。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亚低温治疗对外伤性颅脑损伤和缺血性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倍受关注.但是机体核心体温通常受到自身体温调节系统的严格控制,这使得亚低温诱导治疗非常困难.如果对抗这些防御机制强行降温则会引起机体自主活动和明显的应激反应,使低温诱导延迟、疗效降低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应用药物钝化体温调节防御机制对抗或降低机体抵抗及应激反应发生,是保证整个亚低温治疗阶段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本文重点回顾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并讨论药物对体温调节防御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身热水浴(进入水池的沐浴)对体温调节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较大地影响,其成为心肌梗塞、脑血管障碍发病的诱因屡有报道。为了研究沐浴中发生不良的影响因素,寻求防范对策,此前,作者对38℃、43℃水温沐浴时循环动态及体温调节机能引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38℃较43℃水温影响小。为了进一步了解冬季沐浴,会对机体带来怎样影响,作者对浴室温度14℃、28℃条件下的沐浴状态又进行了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年龄21~28岁的健康男性8人。方法为设定浴室温度14℃、28℃2种,水温40℃。试验对象分别于浴室温…  相似文献   

8.
解偶联蛋白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邹飞  于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0-1951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哺乳动物体内非战栗产热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位于BAT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CP)是决定BAT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作为质子通道驱散氧化呼吸时形成的H^ 梯度,从而增加呼吸,阻止ATP形成,通过将呼吸链与ATP产生过程解偶联来影响体内能量平衡。这些解偶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有UCP1、UCP2、UCP3、UCP4以及UCP5(脑线粒体转运蛋白,BM-CP1)。对年来年关于UCP的动物学研究以及在人体中的研究两个领域中的实验结论做了一个总结,对UCP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哺乳动物体内非战栗产热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位于BAT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CP)是决定BAT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作为质子通道驱散氧化呼吸时形成的H+梯度,从而增加呼吸,阻止ATP形成,通过将呼吸链与ATP产生过程解偶联来影响体内能量平衡。这些解偶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有UCP1、UCP2、UCP3、UCP4以及UCP5(脑线粒体转运蛋白,BM-CP1)。对近年来关于UCP的动物学研究以及在人体中的研究两个领域中的实验结论做了一个总结,对UCP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蓝光照射中新生儿易出现发热反应,暖箱内的低体重儿也不例外.传统的方法是光照过程中如果病儿测体温结果在超过正常时下降箱温,使控制体温在36.5℃~37.3℃的中性温度[2],也有报道提出在蓝光照射开始即时预先下降箱温0.5℃~1℃,结束后回复到蓝光照射前水平[3].鉴于低体重儿体温调节十分依赖有一个恒定暖和的中性温度环境予以支持,有必要提供最合适的箱温调整方案以满足病儿蓝光照射期间的体温接近生理所需的恒温水平.本次研究参照上述两种方式对新生儿病房57例箱内蓝光照射低体重儿进行了分组实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访视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62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将其中未进行新生儿访视的279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进行了2次新生儿访视的349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新生儿访视时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61.6%和47.3%,两组转儿科治疗率分别为18.6%和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28 d胆红素、开始退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新生儿访视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有其独特的效果,适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 第一讲 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胆红素在人体内的血液、组织及组织间液中的累积而使皮肤、粘膜、巩膜及某些体液出现黄染的现象,临床上称之为黄疸。正常人体内的胆红素有两种:即非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索)和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索)。两者之和称为总胆红索。在正常情况下,其含量甚微,在正常成人血清中总胆红素的含量为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性现象,也是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高达60%[1],是由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而导致的,患儿可出现皮肤、粘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多在出生后3d出现,可自行消退,生理性黄疸若不及时处理可转化为病理性黄疸[2],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引起胆红素脑病,进而可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临床上,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新生儿抚触作为一种辅助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胎儿从母体宫内排出是一个重大的生理变化过程,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神经中枢发育还不十分成熟,体温调节、循环、呼吸等功能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应得到精心的护理。一、保温胎儿娩出是从高温到低温的突变过程,而且时间暂短,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新生儿体温要下降2℃左右,故保护体温十分重要。 1.新生儿出生前的准备工作室温应达到24°~25℃;婴儿包要干燥温暖,否则应烘干、烤暖,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了,顺应医疗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转变医疗服务方式已成为改善医疗服务手段必须探讨的课题。为了适应当前医疗市场服务对象的需求,州中心医院儿科大胆探索服务方式的转变,实行由传统单纯的院内服务与院外服务相结合的医疗方式和积极开展推动全体医护人员面向社会,走向家庭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新生儿疾病,进行新生儿喂养与护理指导的家庭随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200例新生儿家庭随访活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胆红素和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22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在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等两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沐浴后,观察组给予新生儿游泳.记录两组出生时、出生后第7天的体重、身长和出生后第1、3、7、14天的胆红素值.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身长、胆红素值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新生儿游泳能够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促进新生儿胆红紊的排泄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病理性黄疸转化,严重者可发生高胆红素脑病,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新生儿游泳抚触是一项全新的健康保健活动,它可以促进新生儿消化、呼吸、循环、骨骼等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发育,给新生儿带来更健康的成长,还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 56 例本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接受治疗疼痛症状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8 例)接受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试验组(28 例)在对照组 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重症监护时间、疼痛控制时间、疼痛控制效果以及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试验组重症监护时间和疼痛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疼痛率(32.15%)低于对照组(64.29%)(P<0.05)。 试验组护理前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心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经皮血氧饱和 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取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可缩短重症监护 时间,控制疼痛程度,降低应激反应,改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the newborn)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又分为轻、重两度。Apgar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青紫)窒息,0-3分为重度(苍白)窒息[1]。新生儿梅毒又称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我科于2013年04月收治新生儿梅毒合并窒息患儿1例,经过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患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抚触配合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配合新生儿游泳组和对照组,对抚触配合游泳组新生儿进行游泳及正规手法抚触,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结果:抚触配合游泳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抚触配合游泳可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及排泄,缩短粪便转黄时间,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