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ori首先在临床上应用动、静脉血管束移植术于股骨头、月骨、腕舟骨、距骨等缺血性坏死、甚至骨髓炎及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移植的骨内。1980年后国内相继发表了临床报道。 一、移植血管的选择 Woodhouse将狗的肱动脉移植入肱骨上端,证实与骨内固有血管发生了吻合;Dickerson和Duthie将狗的股动脉结扎,并将近端游离后植入骨干髓腔内,术后自第2天至第9周,先后行血管荧光摄影、压力测定,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亦证明血流通过植入的血管注入骨髓腔内的血管,10只狗保持动脉通畅,3只狗分别在术后的第2、3、5周发生栓塞。Boyd和Ault用狗的股动脉和股深动脉分支移植到股骨头,并采用骨盆内或骨盆外径路,结果骨盆内径路的7只狗移植  相似文献   

2.
肢体移植的研究,自1903年Hopfner氏首次报告了狗自家肢体移植的可能性以来,Carrel和Guthrie氏(1906),Jianu氏(1913),И.A.Богораэ氏(1934)等,均作了重复或追试的研究,但均未获得成功。直到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生物化学的阐明,抗菌素以及新器械的应用,尤其是体外循环器及B.ф.Гудов氏(1946)血管缝合器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著者在实验中,采用了外面覆有细薄一層塑料的尼龙管,该管每平方公分含有15-24支纱。对胸主动脉部分缺损(切除)长约1.5-2Cm,采用了内径1.1Cm的尼龙管,而对腹主动脉部分切除(长1.5Cm)则以内径为0.7Cm的尼龙管補衔,在13双狗身上进行实验,术後77-196天处死动物,但其中有三只狗於术后以次於1.10及144天死去。观察结果;术後第一天人工胸主动脉(即尼龙管)被新鲜的血栓包围,而此血栓舆人工管壁外面易於分离,但在血管吻合处例外,因为此处血栓舆缝線的内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用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时,用自动吻合器或传统缝合技术施行近端吻合移植血管的开放率。我们用一段胸廓内动脉及一段或多段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对46例未行体外循环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其中23例患者使用Sym-metry吻合器(StJude M edical公司,StPaul,明尼苏达)将移植血管与动脉吻合,其余23例用升主动脉部分钳夹及缝合法吻合。术中行通过时间血流仪测定及血管造影来研究移植血管状况,必要时进行校正。术后3~5个月重复作血管造影。术中移植血管开放率两组间无差异。随访期血管造影表明移植的胸廓内动…  相似文献   

5.
粪便的潜血试验,目前多采用手续简易的联苯胺玻片法,但此法所用器材如有一点不洁之物存在,往往容易出现伪阳性,这是个很大的缺点,现本人改用玻璃纸上操作法,不但可以避免以上不足,且工作便利,蓝色明显,经使用後尚觉满意,今介绍於下: 方法:1.滴3-4滴联苯胺冰醋酸饱和液於长约9厘米、宽6.5厘米的玻璃纸块上。 2.将被检粪便用木畿均匀拌搅後,挑取豆粒大块於联苯胺冰醋酸饱和液,混合之。 5.加2-3滴过氧化氢如现蓝色即为阳性,其蓝色呈现时间的快慢与匿血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2004年8月。我们采用小隐静脉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肢体长段神经和主要血管同时缺损5例取得满意效果,经过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70年Tamia首先用显微神经血管吻合术作狗的股直肌游离移植以来,股薄肌游离移植也已应用于临床。游离骨骼肌移植必须带有其营养血管和支配神经。 骨骼肌的营养血管来自邻近的动脉,分为主要动脉和辅助动脉。主要动脉是指与支配肌肉的神经伴行进入肌肉者,它和神经的许多分支构成一束,在每块肌肉恒定部位入肌,此进入处称神经血管门。辅助动脉是在肌  相似文献   

8.
动脉内注射青微素法,自1942年H.H.布尔金科氏采用后,日益引起外科医生之注意。此法之优点很大,如所周知,各种抗菌剂注入生体后,其疗效大剖取决於其在体内与病原体直接接触之浓度如何。动脉内注射法和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之区别,即在於前者越过了组织障碍,有较高之浓度进入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机制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自体动脉静脉血管搭桥模型,分成静脉组、游离动脉组和非游离动脉组,分别于移植后1-10周切取移植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内膜增生情况,以及运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血管壁eNOS mRNA的表达。结果静脉组内膜增生最为明显,而非游离动脉组无明显内膜增生。同一时间点静脉组eNOS mRNA表达信号明显低于游离动脉组(6周内)(P〈0.01),而非游离动脉组eNOS mRNA表达信号与正常血管无差别。静脉组和游离动脉组血管壁eNOS mRNA表达与血管搭桥后内膜增生显著相关。结论静脉桥eNOS mRNA表达比动脉桥弱是静脉桥内膜增生明显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对106对212支尸体腓骨解剖学研究的结果:腓骨平均长度为32.58厘米,中央周径平均为3.79厘米,滋养孔与腓骨头距离平均为16.4厘米。介绍了5例截肢术后新鲜肢体用碘油加压血管造影的腓动脉分出部位、形态、管径大小和走向。这些资料,对于进行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还报道了7例手术,均达到一期愈合,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單純乳腺切除術伴同術後腋窩部X線照射治療乳腺癌的意見是值得懷疑的。將乳腺連同原發腫瘤切除並根治性的清除腋窩淋巴組織迄今仍視爲必要。鑑於乳腺癌常習於治胸肌筋膜擴散,因此應將胸大肌根治性的切除,而胸小肌同時切除是一个重要的問題,根據臨床經驗,切除胸小肌后經常伴有嚴重的、持久的上肢水腫,以致形成患者生活及工作上的妨碍,爲此,不少外科家會致力於這一問題,企圖盡可能保留胸小肌,然迄未完善獲得解决。1908年Heile氏采用胸小肌自肋骨游離,當清除腋窩以后將呈扇形包繞血管,以防止手術區在愈合過程中腋窩血管與覆蓋皮膚的粘連愈著。Oumrich氏用X線拍片證明,術後上肢水腫多系腋靜脈阻塞所致,爲了避免腋窩廢痕硬結的形成,采用肌肉扇形包繞血管,根據Treptow及Fiwsterer氏觀察到運用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基因转染移植静脉桥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SD大鼠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选择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为报告基因.将大鼠颈外静脉段浸泡入粘附质粒的微泡中,予超声照射,再将静脉段间置植入颈总动脉,7 d后,取出静脉段行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平滑肌内荧光表达,同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观察.结果 微泡造影剂结合超声辐照组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质粒浸泡+超声辐照组、质粒+微泡造影剂组及单纯质粒浸泡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并无坏死灶出现.结论 微泡造影剂结合超声辐照可以实现基因靶向转染至大鼠移植静脉桥的血管平滑肌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 (HAR)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 ,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 ,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 ,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 Ig 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 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2 0 .3± 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 (0 .35± 0 .2 84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0 .16 5± 0 .0 77h)显著延长 (P<0 .0 0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 Ig M和 C3沉积 ,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 Ig M和 C3沉积。结论 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 ,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 ,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 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姚君慎、王家富等完成的“神经和免疫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于1988年4月28日在我院通过鉴定。该研究采用自体动脉段原位移植的新方法,去除血管段的神经支配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实验,证明去除血管段的神经支配可防止高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神经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并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移植血管很少发生粥样斑块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有关内容见本刊1988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两例两条指动脉缺损性断裂,用邻指指动脉转位至伤指,重建伤指血运。本法优点为:不缩短伤指长度,不受血管缺损长度及伤指损伤平面的限制,只要伤指远段有一侧血管可利用,便能施行此种手术。本法只一个吻合口,近段血管质量可靠,较血管移植发生栓塞机会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12年4月7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1~3个月内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血管造影的检查,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血管造影显示干细胞移植后4例患者于闭塞段的周边可见粗细不均、走行迂曲的管状回声,内部呈造影剂增强回声,管状回声汇入下肢动脉主干内;6例患者于主干的附近肌层内可见散在的短条状增强回声,较手术前明显增多;1例患者闭塞段周边肌层内未见任何增强回声出现,下肢动脉闭塞段内未见明显造影剂增强回声。结论超声血管造影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为临床提供判断疗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应用不同营养血管蒂和移植方法的前臂皮瓣15例,由于皮瓣包含前臂的一条主干血管,因此应慎重采用,认为以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为血管蒂的前臂皮瓣较为安全。对Allen试验可疑阳性者,术中切取小腿段大隐静脉倒置移植,重建桡(尺)动脉的连续性,以保障供区手部血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移植物血管病(allograft vasculopathy,AV)限制着移植器官功能及远期存活,是器官移植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传统的血管缝合方式需要优秀的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困难。探索出更为简便、可行的动脉移植方法,可为临床研究AV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静脉留置针管自制血管套管,取供体大鼠胸主动脉牵拉入套管并两端翻转、结扎固定为移植体,将该移植体植入受体大鼠腹主动脉并于造模后1周、4周、8周取移植段动脉行HE染色,观测移植血管形态、测量内膜厚度。结果 40只受体大鼠中有38只健康存活达所需检测时间点,下肢及尾巴活动自如、大小便正常,且HE染色可见移植段血管内膜表现为与AV一致的同心圆样增厚。结论此种大鼠动脉移植方法简便可行,较传统血管缝合方法可明显缩短腹主动脉阻断时间、减轻受体大鼠的手术创伤、造模成功率高,可复制性强。  相似文献   

19.
自Taylor(1075)首次报告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外伤性胫骨缺损获得成功以来,由于腓骨形态笔直.质地坚硬,具有充裕的长度可供利用,一直是临床作为修复长管状骨大段骨缺损的主要供区,并且通过塑形可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又由于腓骨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故可用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及肩、腕等关节的重建。目前腓骨瓣有4组血管蒂可供选择,即腓血管、胫前血管、膝下外血管、腓浅血管。有关胫前返血管可否作为血管蒂,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其动脉主干太短,不宜作为血管蒂选择。本文通过对胫前返动脉较为详尽的解剖学观察认为,胫前返动脉起始不仅恒定,而且长度和外径符合显微外科吻合要求,设计了以胫前返动脉为蒂的腓骨上段骨瓣,可用于移位或吻合血管移植。现将有关的解剖学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临床胰腺移植打下基础,我们曾采用胰管开放式作了狗自体胰节段移植,结果表明移植胰功能恢复迅速、持久,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术式。1981年4~10月,我们又运用该术式于同种异体狗胰腺移植,以观察移植效果和摸索术后排斥反应的规律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