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在创面愈合中对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简称,SP)、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达的影响,探求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5只,即人工去感觉神经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组(A组)、人工去感觉神经创面组(B组)、有神经支配正常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组(C组)、有神经支配正常创面组(D组)。A,C组采用间断性VAC(3/d,负压10.67kPa)。在VAC后1,3,6,9,12d,A,B,C,D4组同时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各时间点SP,CGRP,EGF/EGFmRNA的表达。结果:C,D组在伤后第1天SP,CGRP及EGF,EGFmRNA表达在伤缘皮肤毛囊及皮脂腺细胞。伤后第3天肉芽组织中有SP,CGRP有明显表达,以后SP,CGRP逐渐降低,但C组较D组维持相对高的状态,第9天其SP,CGRP表达强度分别为12.69/11.49和14.80/13.51(P<0.05),肉芽组织中EGF,EGFmRNA于伤后第3天从较低水平逐渐升高,至第9天达最高,其EGF,EGF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9.51/7.19和18.32/13.89(P<0.05)然后明显降低,在此过程中C组较D组EGF/EGFmRNA表达强烈。A,B组创缘和肉芽组织中SP,CGRP,EGF/EGFmRNA含量相对C,D组处于较低水平,但A  相似文献   

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促进猪皮肤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V.A.C.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采用-15kPa负压的V.A.C.治疗。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部分苏木精一伊红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的表达,部分组织匀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伤后第3天活组织内的1CAM阳性细胞数为(18.42&;#177;2.94)个/400倍视野,MPO活性为(2.60&;#177;0.35)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组MPO活性在治疗后第3天增高至(10.54&;#177;1.6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降至(2.34&;#177;1.14)活力单位/g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MPO活性为(3.50&;#177;0.8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增高至(7.14&;#177;0.90)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6天,两组MPCI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V.A.C.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的1CAM阳性细胞数增至(88.53&;#177;14.98)个/400倍视野;对照组常规换药第9天1CAM阳性细胞数才增至(123.07&;#177;14.23)个/400倍视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CAM阳性细胞数在治疗后1~24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中炎症反应不足;V.A.C能迅速增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创面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对人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4]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VAC治疗(-15.9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CD34表达及其标记指数、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VEGF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随VAC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出现VEGF阳性表达,标记指数增加(F=41.819,P&;lt;0.05)。CD34在VAC治疗后表达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强(F=21.691,P&;lt;0.05)。结论:VAC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促进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肉芽组织水肿创面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方法(VA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水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5%盐水纱布湿敷水肿创面,观察组采用VAC方法治疗水肿创面。观察两组肉芽水肿消除程度。[结果]治疗第6天两组病人水肿减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治疗第12天两组病人水肿减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应用VAC方法治疗肉芽组织水肿创面优于5%盐水纱布。  相似文献   

5.
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组织修复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2003—01/2004—08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慢性创面患者5例。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1.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天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表达及其标记指数的变化,AgNOR染色观察其核仁区AgNORs颗粒数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PCNA阳性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和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细胞,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使用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出现PCNA阳性细胞;AgNORs颗粒数增加(P&;lt;0.05)。第一组病例治疗前PCNA标记指数和AgNOR颗粒数分别为0.21,1.01,治疗5d后为0.49和2.12。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增强慢性创面修复细胞的增生活性.激活修复细胞,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兔急性创面的效果,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24个急性创面(每只兔2个创面)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AC组和对照组,VAC组给予VAC治疗,负压为120 mmHg,共治疗7 d;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第3和7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于创缘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创缘组织Cx 4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创面大体观察示,VAC组创面较对照组红润、清洁,水肿消退快;镜下可见VAC组上皮较对照组厚,炎症细胞浸润较多;VAC组Cx 43 mRNA表达在治疗第3、7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VAC可促进急性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急性创面炎症细胞浸润,下调组织Cx 4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肉芽组织水肿创面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方法(VA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水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5%盐水纱布湿敷水肿创面,观察组采用VAC方法治疗水肿创面。观察两组肉芽水肿消除程度。[结果]治疗第6天两组病人水肿减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治疗第12天两组病人水肿减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应用VAC方法治疗肉芽组织水肿创面优于5%盐水纱布。  相似文献   

8.
异氟醚对甲醛致痛诱发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甲醛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P)释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只。通过向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0g/L甲醛150μL建立疼痛模型。A组、B组跖部皮下注射注射生理盐水,C组、D组注射甲醛,B组、D组在皮下注射前10min吸入15g/L异氟醚,并持续60min,A组、C组吸纯氧。麻醉大鼠。取脊髓L3-5,节段。用SP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脊髓背角SP样免疫反应阳性(SPLI)纤维及终末的光密度(A)。结果:4组大鼠两侧脊髓背角SPLI的A值无显著差别(P&;gt;0.05,t=1.065);与A组脊髓背角SPLI的A值比较,B组无明显变化(P&;gt;0.05,t=1.987),C,D组显著小于A组(P&;lt;0.01,t=14.342,t=7.514),有明显的纤维和终末脱失趋势;D组SPLI的A值较C组显著增加(P&;lt;0.01,t=8.263)。结论:异氟醚不影响髓背角浅层SP含量,但能明显减轻甲醛引起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SP的释放,部分阻断脊髓痛觉的传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急性刨面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刨面为模型,选左侧耳背的刨面为治疗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右侧耳背创面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油纱敷料包扎治疗利用微循环观察和分析系统检测创面形成即刻、治疗后6.24h,3,6和9d创面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在VAC治疗后各时间点(6,24h,3,6和9D),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P&;lt;0.01)在治疗后6,24h,3和6d,VAC组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显著增加急性刨面毛细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V.A.C.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采用-15kPa负压的V.A.C.治疗。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部分苏木精-伊红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部分组织匀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伤后第3天活组织内的ICAM阳性细胞数为(18.42±2.94)个/400倍视野,MPO活性为(2.60±0.35)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组MPO活性在治疗后第3天增高至(10.54±1.6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降至(2.34±1.14)活力单位/g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MPO活性为(3.50±0.8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增高至(7.14±0.90)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6天,两组MPO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A.C.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的ICAM阳性细胞数增至(88.53±14.98)个/400倍视野;对照组常规换药第9天ICAM阳性细胞数才增至(123.07±14.23)个/400倍视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ICAM阳性  相似文献   

1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目的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余处理同治疗组,为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4,6,8天分别利用于湿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周组织的含水量,同时用伊文氏蓝渗出法检测创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结果 封闭负压引流组创周组织含水量在2,4,6,8d均低于对照组(P&;lt;0.05);伊文氏蓝含量在第2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在4,6,8d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对人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CD34]的影响. 方法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 VAC治疗(- 15.96 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 1, 3, 5, 7 d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VEGF, CD34表达及其标记指数、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结果负压吸引前, VEGF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随 VAC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出现 VEGF阳性表达,标记指数增加( F=41.819,P< 0.05). CD34在 VAC治疗后表达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强( F=21.691,P< 0.05). 结论 VAC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 , 促进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 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V A 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V.A.C.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 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部分苏木精-伊红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部分组织匀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伤后第3天活组织内的ICAM阳性细胞数为(18 42±2.94)个/400倍视野,MPO活性为(2.60±0.35)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组MPO活性在治疗后第3天增高至(10.54±1.6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降至(2.34±1.14)活力单位/g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MPO活性为(3.50±0.8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增高至(7.14±0.90)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6天,两组MPO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 A.C.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的ICAM阳性细胞数增至(88.53±14.98)个/400倍视野;对照组常规换药第9天ICAM阳性细胞数才增至(123.07±14.23)个/400倍视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ICAM阳性细胞数在治疗后1~24 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中炎症反应不足;V.A.C能迅速增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创面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物理学技术修复会阴部软组织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物理学方法修复损伤创面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负压封闭引流组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998-08/2003-07住院患者32例,对照组为1996-01/1998-12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换药或引流的同类创伤患者17例。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创腔内,维持负压在50~60kPa,7~9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后进行形态学和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2例患者中,5例未能完成治疗,27例患者完成整个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①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形态学观察:创面缩小约20%,死腔完全消灭,创面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毛细血管丰富,创面有渗血,肉芽无水肿,创面无渗出。②27例患者创面经二期处理后全部治愈;创面或创腔直接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治愈4例,采用局部转移皮瓣关闭7例,植皮关闭13个,二期缝合3例。③二期缝合、植皮、皮瓣转移时间,住院时间负压封闭引流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8.5&;#177;2.0),(15.1&;#177;5.8)d;(22.4&;#177;7.5),(32.1&;#177;12.6)d,P&;lt;0.01]。负压封闭引流组创面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5.2&;#177;2.3),(2.0&;#177;0.3)cm,P&;lt;0.01]。结论:应用药理治疗技术的负压封闭引流方法,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可剌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缩短治愈时间。对创伤后的急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简单,并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压力性溃疡S100A9蛋白的表达影响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8例Ⅲ-Ⅳ期及不可分期的压力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实验组患者创面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创面应用常规敷料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4 d、7 d、14 d取创面创缘全层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组织中的S100A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S100A9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开始增加,都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治疗第14天,实验组肉芽组织中表达S100A9蛋白的炎症细胞数高于对照组(75.93±1.88 vs 55.13±1.03,P0.01)。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疗法较普通换药更能够上调创缘组织中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的S100A9蛋白表达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油茶皂苷C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及复氧损伤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A/R)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并观察油茶皂苷C(SQS-C)对此的影响。方法:内皮细胞A/R前3h,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0和10.0μmol/L SQS-C,再A/R 5h,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A/R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显著增加(P&;lt;0.01):SQS-C能明显降低细胞黏附率,减少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P&;lt;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SQS-C能抑制缺氧/复氧损伤的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减少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体毛囊单位修复裸鼠创面的效果以及人体毛囊单位在裸鼠创面中的生长情况.方法:40只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n=8)、毛囊单位移植组(B组,n=8)、微粒皮移植组(C组,n=8)、脱细胞真皮加毛囊单位移植组(D组,n=8)、限制创面收缩毛囊单位移植组(E组,n=8),分别进行相关移植操作结果:A、B、C、D组术后2周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50±1.07)%、(64.49±0.75)%、(58.66±1.56)%、(46.25±2.27)%.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00±1.31)d、(18.63±1.69)d、(21.75±1.28)d、(27.13±1.46)d.B、C两组在愈合率和愈合速度方面均优于A、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B组愈合率和愈合速度方面又由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人体毛囊单位移植可以促进裸鼠创面愈合.人体毛囊单位在限制裸鼠创面收缩情况下,无法发挥创面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观察不同负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后创面愈合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唐都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用电雷管在10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40个爆炸伤创面,按随机数分为5组:对照组、-10kPa治疗组、-15kPa治疗组、-20Pa治疗组和-25kPa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细菌计数。结果:对照组,-10,-15,-20,-25kPa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2.8±1.6),(27.1±1.5),(25.8±1.0),(26.4±1.1),(27.8±1.4)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创面面积为(10.76±0.42)cm2,治疗3d后扩大至(13.30±0.43)cm2,随后面积逐渐缩小;各治疗组从治疗后第1天(伤后第4天)起创面面积维持不变或略缩小,其后创面面积逐渐缩小。对照组创面在伤后3~6d,创面深度由(1.65±0.25)cm加深至(2.43±0.25)cm,治疗后19d,肉芽组织长满伤口。各治疗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深度就开始变浅;-15kPa治疗组伤后第9天肉芽组织已长平伤口,其他治疗组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背景:铜具有广谱杀菌及耐药性强的特点,而且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前期的实验得到了利于生物体吸收的牛磺酸铜有机化合物.目的:检测牛磺酸铜的抗菌活性及其对感染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②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铜组与生理盐水组两组,于每只大鼠背部制作1个直径1.5 cm的圆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牛磺酸铜组创面应用最低抑菌浓度的牛磺酸铜溶液1 mL,生理盐水组创面应用生理盐水1 mL,隔日用药1次,直到创面完全愈合.结果与结论:①经测定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抗菌浓度为4 g/L.②用药后第7,10天,牛磺酸铜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5);至第21天,两组创面都完全愈合.③组织学观察显示:用药后第7天,牛磺酸铜组肉芽组织更成熟;用药后第14天,牛磺酸铜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瘢痕窄,胶原内可见再生的毛囊和皮脂腺.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变化显示: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用药后第3天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1),第7,10天,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5).其余时间点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 >0.05).证实感染创面外用牛磺酸铜药液可以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大鼠感染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从而提高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