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俊慧  孙婷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15-1016
目的研究发育高峰前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矢状向颌骨发育与颈椎姿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发育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峰前后期Ⅲ类人群的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为研究跟踪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Ⅲ类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颈椎姿势在发育过程中影响颅颌面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女性单侧上颌唇侧错位尖牙与矢状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女性上颌单侧唇侧错位尖牙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方法 选出女性患者上颌单侧尖牙唇侧错位30例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定点测量分析,将所测项目值与正常值比较.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测量项目中,SNA、A'-Ptm'、ANS-Ptm、Wits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 牙合 不同垂直向面型患者的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阐明安氏Ⅰ类错 牙合 垂直向面型与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为8~15岁的安氏Ⅰ类错 牙合 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高角组(31例)、均角组(33例)和低角组(30例)。拍摄患者自然头位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并对3组间表达颅面形态、头位和颅颈姿势的变量进行比较。结果:高角组患者下颌平面与真垂线及颈椎间夹角(ML/VER、ML/OPT和ML/CVT)最小,低角组最大(P<0.01);高角组患者代表头位及颅颈姿势的变量(NSL/VER、FH/VER、NSL/OPT、NL/OPT、NSL/CVT和FH/CVT) 最大,低角组最小(P<0.05);高角组患者下颌支与颈椎间夹角(RL/OPT和RL/CVT)最大,低角组最小(P<0.01);颈椎倾斜及颈曲(OPT/HOR、CVT/HOR和OPT/CVT)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 牙合 不同垂直向面型(高、均和低角)患者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明显差异,高角者头位及颈椎姿势明显上扬,低角者相反。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放射日常投照工作中 ,若想获取理想的 X线照片必须以标准的体位设计为前提 ,衡量体位设计是否标准依靠经验判断远远不够 ,必须以科学的手段加以监测 ,也就是说必须量化。头颅的一些特殊位置 (如 :梅氏位、视神经孔位等 )的体位设计一直是我们从事投照工作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头颅矢状面与检查台台面之间的夹角的确定十分困难 ,即使使用量角器测量其夹角 (常规测量方法是以鼻尖到枕后隆凸的连线为矢状面参考线 ) ,由于枕后隆凸是一个不规则的面而不是一个点 ,所测结果存在误差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测量也较繁琐。为此作者反复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6.
方志欣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2007,29(2):175-177
目的比较研究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女性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女性,垂直向平均型,矢状向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者各25例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测量并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上气道矢状径均Ⅰ类矢状骨面型组大于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在鼻咽段、腭咽段、喉咽段均有测量指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的位置在垂直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方向上,Ⅱ类组舌骨位置较Ⅰ类组后位(P〈0.05)。结论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女性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一定的的差异,矢状骨面型对成年女性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向错的颅底结构与矢状向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4例18~30岁均角型患者,其中安氏Ⅰ类组34例,安氏Ⅱ类组30例,安氏Ⅲ类组30例,进行头影测量,对21项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PM-FH从安氏Ⅲ类到安氏Ⅰ类再到安氏Ⅱ类数值顺次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的前颅底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Ⅲ类错的CF平面相对于PM平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Ba-S-N和SN-FH分别与SNA和SNB呈负相关,ASe B与ANB呈正相关,NA-PM和NB-PM与FH-PM呈负相关。结论 PM平面相对于FH平面稳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后颅底结构和中颅底结构形态相对稳定,前颅底结构变化影响上颌骨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替牙期儿童上气道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7~11岁的替牙期儿童60例,垂直向骨面型皆为均角型,矢状向骨面型按照ANB角的大小及磨牙关系分为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两组.对两组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测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Ⅱ类骨面型组下颌突度、上下颌相对突度、下颌体长度、下颌总度、下颌升支高度、舌骨点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舌骨点到眶耳平面的垂直距离、舌骨点到颈椎前平面的垂直距离、舌骨点和蝶鞍点在眶耳平面投影间距离、软腭尖后气道间隙、舌根后气道间隙与Ⅰ类骨面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5~6.53,P<0.05).结论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替牙期儿童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一定差异,颅面结构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气道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共220例为实验组,并将其按脊柱矢状位形态分为三型(Ⅰ型、Ⅱ型、Ⅲ型),同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无脊柱疾病、下肢关节疾病以及畸形的健康人共1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并比较各组的差异性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组间的脊柱后凸角(TK)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段后凸角(TL)、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Ⅲ型组T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Ⅱ型、Ⅲ型的LL和S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Ⅰ型组(P〈0.05),Ⅱ型、Ⅲ型的LL和SS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型组PI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型、Ⅲ型的PT高于对照组和Ⅰ型组(P&lt;0.05),Ⅱ型、Ⅲ型的PT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TK与TL、LL、PI、SS有相关性,TL与LL、PI、SS具有相关性,LL与PI、PT、SS、矢状面垂直轴( SVA)具有相关性,LL与PI、PT、SS、SVA有相关性,PT和SS、SVA具有相关性;Ⅰ型组中,TK和TL、PI、SS具有相关性,TL和LL、PI、SS具有相关性,LL和SS、SVA具有相关性,PI和PT、SS具有相关性,PT和SS、SVA具有相关性;Ⅱ型组,TK与TL、SS具有相关性, TL和LL、PI、SS具有相关性,LL和SS、SVA具有相关性,PI和PT、SS具有相关性,PT和SS、SVA具有相关性;Ⅲ型组LL和SS、SVA具有相关性,PI和PT、SS具有相关性,PY和SS、SVA具有相关性;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lt;0.05)。结论骨盆参数各参数之间和脊柱矢状位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与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价11岁牙龄儿童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发育阶段,分析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牙龄11岁错畸形患者74例(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牙龄)。根据患者矫治前数字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3组患者的SNA角、SNB角、ANB角以及APDI值,依据测量值将其分为骨性Ⅰ类组、下颌骨骨性Ⅱ类组和上颌骨骨性Ⅲ类组。同时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和数字化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岁牙龄儿童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中,上下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PP长度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高度及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与萌出角度呈负相关性(P<0.05);GM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但与下颌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角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11岁牙龄组的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发育阶段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相关性分析可推断,11岁牙龄组儿童上颌骨长度越长,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高度越高,萌出角度越小,发育时间越早;下颌体长度越长,上下颌第二磨牙发育越早。  相似文献   

11.
颈椎内固定术是颈椎外科的重要术式,包括前路、后路及侧方入路等多种途径。相对于后路途径来说,前路途径起步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以颈椎前路钢板和融合笼为代表的新型内固定器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作者综述最近50年内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尤其是颈椎前路钢板和界面内固定技术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III类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方法:纳入46名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畸 形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进行锥形束CT扫描,通过三维分析软件Invivo 5对颞下颌关 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位置、髁突形态和关节间隙等9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III类患者双侧颞 下颌关节三维形态结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角和均角组患者相比,低角组患者关节上间隙更 大,关节结节后斜面更陡峭,髁突长轴径更大,关节内间隙更大;与均角和低角组相比,高角组髁突前后径更小。 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III类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髁突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应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初步评估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生长发育期(8~16岁)儿童同时段拍摄的侧位体层片和锥形线束CT作为实验数据。在锥形线束CT上通过Otsu算法提取患者的面部区域,使用三维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矢状面,并在此矢状面上应用超像素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取颈椎区域,随后分别进行人工定点与形态学算法的自动定点,对两组坐标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颈椎骨龄分期指南的定义,进行算法设计,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同时通过同期的侧位体层片进行人工颈椎骨龄判读。采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及Gamma相关度检验比较人工侧位体层片颈椎骨龄判读结果与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结果,判断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自动化捕捉的颈椎形态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形态识别度,在预测13个点中的8个拐点时,自动定点与人工定点在X轴和Y轴上的Wilcoxon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智能系统的颈椎骨龄评估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加权Kappa值0.877,Gamma值0.991,均P<0.05)。结论: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进行的自动化颈椎形态捕捉和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有一定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疾病患者术前高压氧预处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长征医院闸北分院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且具有脊髓压迫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术前1周开始进行高压氧预处理,对照组不进行高压氧预处理,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尺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N1、P1波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明显较对照组高,JOA评分及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6个月时的N1、P1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进行高压氧预处理治疗,能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源性头痛(CEH)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CEH患者116例,根据X线侧位平片将其分为颈曲变直组、前凸组、反弓组和S型组,对患者头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分;同时根据头痛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分析颈源性头痛程度与颈曲异常的相关性;同时对其进行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NRS评分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中颈曲变直51例(43.97%),颈曲前凸32例(27.59%),反弓20例(17.24%),S型13例(11.21%),其NRS评分分别为(5.81±3.20)分、(4.89±1.89)分、(5.07±2.11)分、(6.74±3.32)分;随CEH头痛程度的加重,NRS评分与生理弧度(D)、颈椎曲率(CI)、颈椎角(CSA)呈负相关(r=-0.325,r=-0.425,r=-0.342,P<0.05),且夹角越小,疼痛越严重;10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其余106例中治愈率为48.11%,显效率为28.30%,好转率为13.21%,总有效率为89.63%;四组患者治疗后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源性头痛与颈曲异常改变关系密切,头痛程度与生理弧度、颈椎曲率及颈椎角有相关性,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应辅以对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矫正.  相似文献   

16.
Zhang L  Ying M  Dang GT  Wa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3-3196
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出现脊髓型颈椎病高发倾向的发病机制以及这两种疾病的内在联系。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其颈椎侧位x线片上进行颈椎管测量,并计算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其中男性23例,女性4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0.0岁。将测量的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结果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平均值男性为0.781,女性为0.807;而正常对照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平均值男性为0.874,女性为0.968。两组相比,无论男女,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为C3~C7节段均低于其相应的正常对照组(均P〈0.0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有27.9%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高于正常人中可以有10%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比例。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更加易于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姿势异常,这些异常姿势限制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文将对帕金森病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南  张学利 《吉林医学》2011,(8):1466-1467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68例颈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低钠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感染及使用呼吸机,同时分析低钠血症的治疗。结果:不同颈髓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外伤、合并感染及是否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各项比较及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低钠血症患者经限制水摄入量和适量的补钠治疗,低钠症状1~2周内改善。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感染及使用呼吸机相关。限制水摄入量和适当补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颈椎病患者276例行经皮椎间盘汽化减压术.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6、12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标准评估功能改善程度,并评价不同颈椎病类型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时疗效优、良、可、差依次为46.4%(128/276例)、30.8%(85/276例)、13.0%(36/276例)、9.8%(27/276例);不同分型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JOA评分较治疗后即刻升高(P<0.05).结论 经皮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可有效治疗颈椎病,但应注意掌握不同类型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