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36例共发现42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5%强化,9.5%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6.2%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56例共发现82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1%强化,9%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特征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学 《右江医学》2005,33(4):378-37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48例共发现7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2%强化,8%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0%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平 《当代医学》2010,16(22):76-7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60例共发现95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1%强化,9%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5%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苗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37-738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共发现45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3%强化,7%无显著强化,门静脉期8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性,对肝癌检出和诊断的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日祥  林黎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47-154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50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48例有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密度呈“早进早出”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以及增强表现.结果56例共发现82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DSA、B超等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总结肿瘤在动脉期及门脉期的各种强化特征。结果 56例共发现88个病灶。平扫发现病灶71个(80.68%),可呈低、等或混杂密度,合并脂肪肝时可呈高密度。肝动脉期75个病灶(85.22%)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83个病灶(94.32%)呈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50例病例,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48例有强化,2例无强化,病灶密度呈快进快出的变化特点.结论 螺旋CT三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性,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 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薄层增强扫描的表现对于小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40例共发现58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2%强化,8%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SHCC在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但大多数具有典型表现;认真分析多层螺旋CT多期图像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述国 《安徽医学》2010,31(3):263-26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28例共发现4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2个,右叶27个,尾状叶3个。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强化,10%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88.1%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原发性肝癌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双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08例,6例没有明显强化。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其特征,有利于提高肝癌的检出率以及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汝君 《中外医疗》2008,27(31):132-13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42例共发现60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1.7%强化,8%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0%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建秋 《中外医疗》2011,30(9):172-17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4例,其发现47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门脉期77%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肝动脉期92%强化,8%无明显强化,无论在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病灶密度变化幅度都比较大。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提高肝癌准确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66例后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行增强扫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相同时相内的影像特征。结果 66例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共检出85个病灶;动脉期表现高密度71例,低密度无强化8例,等密度6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早期小肝癌的检出和临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平  范洪侠 《中原医刊》2007,34(11):92-92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和肝脏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肝癌患者及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上腹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22例肝癌中,有18例在肝动脉期出现周边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有4例小肝癌出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8例肝血管瘤动脉期周边强化,呈结节状或斑块状,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等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特点。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连鹏  李剑辉 《吉林医学》2012,(36):7934-793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阅片分析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点。结果:小病灶的CT图像特点为,CT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延迟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56例患者,共发现280个小病灶。结论:为提高小肝癌患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给予螺旋CT三期扫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6月收治的5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及实验室确诊为PLC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9例均行128层螺旋CT全肝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将59例病例按病灶直径大小分为3型:1巨块型37例(62.71%),低密度33例,等密度1例,等低密度3例。2结节型9例(15.26%),其中小肝癌3例,9例均为低密度。3弥漫型13例(22.03%),均为低密度。(2)增强扫描:1动脉期,明显高密度强化55例(93.22%),轻度强化4例(6.78%),32例(54.24%)出现病理血管,静脉早显2例。2门脉期和平衡期:52例(88.14%)密度减低或稍低,2例(3.39%)强化程度未见明显改变,5例(8.47%)病灶在门脉期和平衡期进一步强化。密度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变化特点。31例(52.54%)出现门静脉癌栓。结论肝癌的128层CT扫描能显示出肝癌的各种表现:大小、数目、密度、转移、坏死、强化形式,但增强扫描的"快进快出"是最典型的特征,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的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50例肝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150例均作平扫和增强双期动态扫描、静脉团注造影剂后10~25秒行肝动脉期增强扫描,30~40秒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以显示肝癌的供血特征。探讨其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平扫仅发现部分肝实质低密度,CT值29~34HU,部分病例脾脏〉5个肋单元。动脉期病灶强化形态有均匀高密度和不均匀高密度、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等密度、略高密度和不均匀高密度。结论: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可提高肝癌的检出,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小肝细胞癌 (SHCC)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 ,评价各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 5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病例。术前全部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其中 2 1例行延迟期增强扫描 ,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 ,观察病灶强化方式 ,计算检出敏感性。结果 :5 3例共发现 5 6个病灶。动脉期检出48个病灶 ,占 85 7% ,其中 46个 ( 73 2 % )有强化呈高密度 ,2个 ( 3 6% )无强化呈低密度 ;门静脉期检出 40个病灶 ,占 71 4% ,3 8个呈相对低密度 ,2个呈高密度。延迟期共对 2 1个病灶进行了扫描 ,17个呈低密度 ,2个呈高密度 ,2个呈等密度。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SHCC可靠的检查方法 ,能充分反应小肝癌的血供特点 ,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