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3.
张志明  王燕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58-95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7眼)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术前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黏连范围扩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43±4.78)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72±2.90)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2±0.35)mm增加到术后(2.45±0.26)mm,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房角较术前均有增宽。结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 3~ 1 8个月 ,平均 6 .7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眼压在 9~ 1 7.7mmHg范围之内 ,无 1例需局部或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一医院眼科2007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均合并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P〈0.05);中央前房深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31例39眼,对其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1)术后视力提高两行以上36眼;(2)术后眼压正常.3周后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达25~30 mm H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3)术后2~3个月查UBM 37眼房角均开放.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44例 ( 48眼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其中 ,2 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2 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 6个月以上。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一月平均眼压 ( 1.70± 0 .5 4)kPa ,较术前 ( 4.3 6± 0 .74)kPa明显下降 ,与联合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49,P >0 .0 5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中央前房加深 ,房角增宽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 ,房角关闭所在象限有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 ,又可控制眼压 ,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情况,随访时间1-28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01±0.61)kPa(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2.497±0.141)mm(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6例(26只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眼压为(14.4±2.0)mmHg,中央前房深度加深,虹膜膨隆消失,周边房角≥1CT,视力提高.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161例患者的22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3年者186眼,>3年者40眼。结果有1只眼再发作眼压升高,施行小梁切除术后又出现眼压升高,前房硅管植入后眼压得到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平均加深1.1mm,周边前房平均加深0.2mm。除再发眼压升高的1只眼的视野继续损害外,215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除炎症引起的青光眼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闫仲朝  闫静君 《中原医刊》2006,33(17):56-5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统计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均伴有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视力<0.5,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12个月,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0.01)。术后前房深度都较术前明显增加,周边前房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有选择地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结果:术后眼压除一人降眼压药维持外其余患者眼压均≤21mmHg(1mmHg=0.133kPa)。术后视力进步者为13只眼,仅限1只眼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进步。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不仅晶状体皮质可完全吸出,而且术后加深了前房深度,提高房角功能,解除瞳孔阻滞因素,既控制了眼压,又提高了视力。对小梁有正常功能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控制病例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们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86眼,观察了术前、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本院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5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9~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2±3.24)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96±0.243)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前房角粘连关闭程度将60例(60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房角开放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小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房角粘连大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视力,前房中央深度,眼压、房角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房角粘连均重新开放,三种治疗方案均改善了患者的平均视力、前房中央深度及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或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患者的视力状况、眼压水平及前房深度,疗效安全可靠。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结合房角关闭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曾镜如 《当代医学》2010,16(14):6-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总结和分析术前以及术后三个月患者的眼压,眼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结果经检查发现,患者术后的眼压,眼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较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房角均较术前增宽。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1例(7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平均为(10.2±4.6)mm Hg和(10.7±4.9)mm 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近6年来因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于我科治疗的患者48例(56眼),根据前房角的情况分为A组(房角关闭<180°)和B组(房角关闭>180°)。A组28眼中,Aa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b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B组28眼中,Ba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b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1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56只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房角关闭均<180°。其中,Aa组和Ab组的眼压及前房深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组和Bb组的眼压和前房深度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明显改善眼压和前房的深度,其中房角关闭>180°的患眼术中需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